- +1
2/3競價者放棄出價,杭州車牌競價時隔半年再現底價成交

在車牌個人競價平均成交價連續2次漲幅過萬元以后,11月25日杭州再次舉行的競價結果令人跌鏡:1萬元的個人最低成交價在時隔6個月后重現,有8名幸運兒以此價格競價成功。同時,個人競價平均成交價也降至44175元,比上個月下跌3610元。
3月26日起,杭州在全市范圍實施小客車增量配額指標管理,成為繼上海、北京、貴陽、廣州、天津后第6個“限牌”的城市。個人、單位如需購車,必須通過搖號或競價提前獲得相應的增量指標。增量指標1年8萬個,以搖號方式配置6.4萬個、競價配置1.6萬個,按月分配。單位增量指標占配置額度的12%,個人占88%。每個競價指標設1萬元底價、不設最高限價。5月底,限牌后的首次搖號、競價舉行。
據了解,11月杭州以競價方式向單位和個人配置的增量指標為1381個(含上期未配置成功的48個),其中個人1217個、單位164個。通過資格審核的有效編碼數,個人為1577個,而個人成交編碼數只有520個。也就是說,通過資格審核的個人放棄出價的比例達到67%。
在5月底首次競價前,官方曾預測以1.5萬~2.5萬獲得1個指標的可能性較大。但實際情況是,競價部分的個人平均成交價5月為1.96萬元,隨后的3個月分別為1.53萬、1.77萬、2.45萬,到9月猛漲1萬多元,達到3.68萬,10月再漲1萬多元,達4.78萬,讓一些網友感嘆“要趕上車價了”。競價的個人最低成交價,只有5月出現過1萬元,此后逐月升高,10月達到4.08萬元。
2/3的人放棄出價,意味著競價者已看淡價格再往上漲的可能,或者對競價的承受力已到心理極限。今年10月,該市小客車總量調控管理辦公室調控處副處長金琳在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平均成交價的意義不大,因為其中包含一些比最低成交價高出好幾萬的報價,而按經驗,這類高報價最終會放棄。她認為,最低成交價更具參考意義,10月的個人最低成交價比9月上漲7800元,但9月比8月上漲10500元,漲勢已趨緩。同時,9月參與競價的人數比8月少了約1000人、10月又比9月少2000多人,說明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退出。“我們認為競價會有底線,到了這個底線,價格將趨于穩定。”
但這樣一來,車牌的搖號中簽率將繼續降低。澎湃新聞從市調控辦了解到,11月參與搖號、競價的個人有效編碼為545788個。除去25日參與競價的1577人,根據11月個人搖號配置4693個指標計,26日將有544211人參加搖號,中獎率將跌至0.86%,相當于116人爭1塊車牌,再創新低。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