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安徽碭山計生委人員網上討薪,官方回復被指用罰款發工資

今年年初,張藝謀因超生被無錫計生部門罰款748萬元成為頭條,不少民眾好奇這筆巨款將用在何處?近日安徽省碭山縣計生委在被職工追討工資時的一條回復或能給出答案:“碭山縣人口和計劃生育執法監察大隊是自收自支單位,財政不撥錢,收到錢能發工資”。
網友據此質疑該執法監察大隊人員工資來自罰款抽成、自負盈虧。11月26日,碭山縣委外宣辦孟姓主任告訴澎湃新聞(www.kxwhcb.com),這一回復“在語言表述上不準確”,該監察大隊實行的是績效管理模式。
然而,此前碭山縣計生委就討薪解釋稱“近年來因為社會環境等各種原因導致社會撫養費征收困難,人員工資不能正常發放”。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傅蔚岡告訴澎湃新聞,監察大隊“自收自支”可能讓執法人員產生罰款沖動。目前,該問政平臺的回復已刪去“收到錢能發工資”一句。
根據安徽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除征收社會撫養費外,非法為他人施行計劃生育手術的,利用超聲技術和其他技術手段為他人進行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或者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的,實施假節育手術、進行假醫學鑒定、出具假計劃生育證明的,以及偽造、變賣、買賣計劃生育證明等違法行為,均可能被處以沒收違法所得以及罰款。
“收到錢能發工資”
近日,一張網絡問政的截圖在微博上被熱傳,對話內容來自安徽宿州市碭山縣的政府網站。問政人自稱“小王”,問政對象是碭山縣縣委書記朱學亮,11月19日,小王問: “朱書記:你好!我是碭山縣計生委執法大隊的隊員,我在執法隊已經上班一二十年了,為我縣的計劃生育事業奉獻了自己的一生,現在計生委已經幾年沒發給我們工資了,連基本生活費都不發,每次找計生委領導他們都說縣委領導正在研究,請問朱書記,你們要研究幾年,什么時間能研究好,為什么有關系的,親戚在縣委上班的、是計生委領導的都能拿到工資,而我們一直都不發工資,朱書記請給我們答復。”
11月22日,該問政平臺刊出署名為“縣計生委”的回復:“尊敬的網友您好:您的問題已經收到,碭山縣人口和計劃生育執法監察大隊是自收自支單位,財政不撥錢,收到錢能發工資。”
11月25日,該問政平臺上的回復悄然刪去“財政不撥錢,收到錢能發工資”,改為“目前我們正在進行積極調查”。
11月26日,碭山縣委外宣辦孟主任向澎湃新聞解釋稱,該縣的網絡問政平臺每個單位都設有一名回復員,縣計生委回復員這次的回復“因在語言表述上不準確,以致形成誤解,今后我們將加強網絡回復員業務培訓,堅決防止此類事件的再次發生”。
“罰款沖動”
根據碭山縣的政府信息公開文件,“碭山縣人口和計劃生育監察大隊”是碭山縣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下屬單位,職責包括“執行縣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對計劃生育違法案件作出的處理、處罰決定”、“協助縣人民法院對計劃生育違法案件處理決定的強制執行”等。網友“非有機民工”感嘆:“這個太狠了點。這就好比讓警察自負盈虧啊”。
據央廣網11月25日報道,碭山縣計生委對此事給出的情況說明稱,該監察大隊屬于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近年來因為社會環境等各種原因導致社會撫養費征收困難,人員工資不能正常發放。對于網民反映未能發放的工資,目前計生委正積極協調財政部門,盡最大努力給予解決。”
傅蔚岡告訴澎湃新聞,計生監察大隊收支掛鉤的做法存在較大的道德風險:如果罰得多,收入就多,罰得少,工資就少,這會讓執法人員產生罰款沖動。
而根據安徽省衛計委在2008年3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完善社會撫養費征收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社會撫養費、社會撫養費滯納金納入縣級財政預算管理,實行‘收支兩條線’,征收和使用兩個環節不得掛鉤,不得以任何方式向代征單位、強制執行受理機關返還或分成。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所需經費,由財政予以保證”。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