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港理大成立“深空探測研究中心”,助力國家航天科技發展
“我們衷心祝愿‘天問一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讓世界對這個‘紅色星球’有更多了解。”香港理工大學(簡稱“港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透露,最近,港理大已成立“深空探測研究中心”,聚集地質學、土木工程、物理學等不同領域的專家,在航天科技的不同方向展開深入研究。
日前,我國首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中國邁出了星際探測征程重要一步。5月21日,作為國家首個火星探測任務重要參與者的港理大,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火星探測任務情況。

港理大新聞發布會。本文圖片均為香港理工大學提供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從港理大方面獲悉,港理大有兩支跨學科研究團隊參與當中。其一為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吳波教授的團隊,其研發創新的地形測量及地貌分析方法,協助選取火星著陸點;其二為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副主任容啟亮教授的團隊,其研發出精密的太空儀器“落火狀態監視相機”(“火星相機”),拍攝火星的周圍環境及火星車的狀況。

左為吳波教授,右為容啟亮教授。
火星著陸區測量和評估:一個半月內分析67萬個隕石坑
港理大介紹,登陸火星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任務。火星表面的地形復雜,大氣層稀薄,而火星表面隨時可能出現的沙塵暴,加上火星與地球通訊有約5至20分鐘的延遲,凡此種種增加了探測器登陸火星的難度。因此,選擇一個安全而具有科學價值的著陸點至關重要。
2017至2020年期間,吳波應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邀請,率領團隊進行火星全球的分析和評估,篩選出三個候選著陸區,分別位于亞馬遜平原、克里斯平原和烏托邦平原。這些候選著陸區均處于火星緯度5°-30°N范圍,太陽日照充足,有助太陽能電池板供電,溫度適中;且位處低海拔,可以延長探測器降落時減速的時間;地形平坦,有利探測器安全著陸。
港理大團隊進一步對候選著陸區進行了詳細的地形及地貌特征分析,包括其海拔、坡度、巖石密度、撞擊坑密度,以及該區域的地質歷史。綜合研究結果,火星北半球最大的撞擊盆地烏托邦平原南部區域獲選為“天問一號”的目標著陸區。烏托邦平原的某些特征,如其表面上廣泛存在的沉積物,顯示這個區域地下可能存在水冰,因此其科學意義重大,有助找出火星是否曾有生命的線索,了解火星的演化歷史。
澎湃新聞從港理大方面了解到,“天問一號”自2021年2月10日進入環火軌道后,已收集并傳回大量覆蓋目標著陸區的亞米級高分辨率圖像回地球。這次任務的目標著陸區面積達70公里x180公里,即比整個香港的面積大11倍。吳波及其團隊利用自行研發的“三維集成測量模型”,將“天問一號”傳回的高分辨率圖像,制成高精確度、高分辨率的三維數碼地形模型,以詳細分析地形特征,識別可能影響著陸安全的大型斜坡。
為了幫助“天問一號”在火星上安全著陸和巡視,吳波及其團隊亦研發出“基于人工智能的撞擊坑、石塊提取方法”,在短時間內從高分辨率的圖像上自動提取撞擊坑和石塊等地貌特征,以作更精確的分析。
“我們利用這項人工智能技術,在一個半月內分析了分布在目標著陸區內的67萬個隕石坑、逾200多萬塊巖石,和數百個火山錐,效率超卓,準確率達到了85%。”吳波說道。
最終,團隊根據地形和地貌的詳細測量結果,成功搜索出數個可能的著陸點,供“天問一號”任務的管理團隊作最終抉擇。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是一個龐大的工程,是成千上萬人的努力成果,我們只是當中的一顆‘螺絲釘’。”吳波說,過去幾個月,團隊每一位成員為這個項目全力以赴,日以繼夜工作,精益求精,沒有因為時間緊迫而對準確度和工作中的細節讓步,最終大家在限時內完成任務。
“火星相機”:從地球前往火星長途跋涉,保持完好
至于被喻為火星探測器“眼睛”的“火星相機”,港理大介紹,其搭載于著陸器外層平臺上,以監視著陸情況、火星的周遭環境,以及降落火星后巡視器“祝融”的操作狀態,包括太陽翼的打開及天線的狀況。這些資訊對掌握巡視器能否在火星表面成功巡視至關重要。
澎湃新聞了解到,作為“火星相機”研發背后主導者的容啟亮,具有豐富的精密太空儀器研發經驗,團隊在不到三年內,成功研制并交付了火星相機,并通過多項相關的太空驗證。

“落火狀態監視相機”(火星相機)。
“火星相機”重量輕巧,約390克,然而外殼十分堅固,以抵受穿梭地球與火星超過九個月的旅程期間出現約150攝氏度的極端溫差,及后須能在火星表面極低溫的環境下運作,并要承受相等于地球地心吸力6200倍的沖擊。此外,“火星相機”須具備廣闊測量視野(水平視野范圍達到120度,對角線視野范圍達到170度),同時顯著減低圖像變形的程度。
容啟亮解釋,為了拍攝超廣闊的圖像及影片作科學研究之用,火星相機須輕巧并具備廣角拍攝及可控的影像變形,同時要在有限的重量內能抵受極大的沖擊力。此外,相機須在長時間的太空旅程中克服極端溫差、輻射、機械振動等挑戰,最后仍保持十分高的穩定性。
當得知“天問一號”成功著陸火星時,容啟亮如釋重負,因為“火星相機”能在地球前往火星的長途旅程中保持完好實屬不易。“期待‘火星相機’拍攝到火星的壯麗景色以及火星車打開及運行的情況。”他說道。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