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南水”已抵京,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時間仍未確定

2014年11月18日,北京市人大代表到“北京水缸”郭公莊水廠、“南水”進京第一站大寧水庫等地視察。 CFP 圖
11月21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的“大閘門”渠首樞紐所在地——陶岔的氣溫已降到8℃左右,天氣明顯變涼,由于靠近丹江口水庫的水面,這里風比較大。
丹江水正以20立方米/秒的速度通過渠首樞紐的引水閘,從這里啟程,經總干渠被調往北京。11月1日該閘門開啟,部分“南水”11月18日已經抵達北京,進入輸水管道,但這不是正式通水。
11月20日上午,在1000多公里外中線調水的終點站北京,200位來自水源地丹江口水庫的移民代表受北京邀請,到北京團城湖觀摩。移民代表王娟(化名)告訴澎湃新聞(www.kxwhcb.com),原來他們是被通知倒此參加南水北調中線正式通水的“迎水儀式”,但“撲了空”,到團城湖之后,發(fā)現(xiàn)儀式并未舉行,正式通水仍未確定。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南水北調中線一期陶岔渠首建設管理局(以下簡稱“淮委陶岔建管局”)是渠首樞紐現(xiàn)在的實際管理單位。11月20日,該局總工程師張佐成告訴澎湃新聞,其實水一直通著,只是正式通水的儀式日期沒定。
綠化完畢,閘門已開
陶岔渠首樞紐周邊的綠化環(huán)境每天在改變。
10月底,澎湃新聞在現(xiàn)場看到,數(shù)百位工人在這兒種樹、種花、鋪草皮,冬青、蔥蘭和香柏樹枝栽種在道路兩旁。
今年30歲的李春根是中國水電第十一工程局的高級技工,他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閘門”——陶岔渠首樞紐3孔引水閘門的直接操作人之一。
從9月14日開始,陶岔渠首樞紐的閘門操作、流量監(jiān)測的值班主要由李春根和他的同事趙利完成。
他們要每兩個小時記錄一次渠首樞紐壩前、壩后的水位,如果閘門處于開啟狀態(tài),還要記錄閘門水的流速,然后將每天的數(shù)據(jù)上報給淮委陶岔建管局,李春根說,他們每一次對閘門的操作都需要淮委陶岔建管局授命。
10月30日,李春根接到通知,再演練一次渠首樞紐引水閘門的開閉。此前,李春根已調試、演練多次,“可能要正式通水了。”李春根說。
權威信源稱,10月31日,長江委向淮委陶岔建管局下發(fā)通知,要求次日上午開啟渠首樞紐引水閘,并稱,2014年11月份時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的第一個水量調度月。
11月1日晚上6時許,李春根接到淮委陶岔建管局的指令,開啟渠首樞紐的一個引水閘門,開始供水,流量20立方米/秒。丹江水在充水試驗完成后,首次流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的總干渠。
正式通水時間或曾被推遲
10月31日,澎湃新聞發(fā)現(xiàn),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建設管理局官網上的“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倒計時牌已悄然改變,成了“2014年9月29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具備通水條件提前32天”,一直掛到現(xiàn)在。
該局宣傳中心負責人武嬌11月4日曾告訴澎湃新聞,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原定汛后通水,所以按照10月30日設立了倒計時牌,但正式通水時間由上級部門決定。
此前,官方、媒體均稱正式通水時間為“10月底”。淅川縣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他們之前了解到的消息是10月底正式通水,屆時會在陶岔渠首舉行通水儀式,同時在北京舉行迎水儀式,但迄今仍未接到正式通知。
11月20日,“南水北調中線群眾代表赴京觀摩團”走進北京團城湖調節(jié)池和明渠廣場。“南水北調中線群眾代表赴京觀摩團”一共200人,來自河南和湖北兩省,團員全部都是移民群眾、南水北調工程建設者以及水質保護工作人員等。
11月20日,來自河南的移民代表王娟告訴澎湃新聞,來京參觀是兩個月前定下的,移民代表來京,寓意一路將水送到北京,參加完相關儀式就算通水了,但她說當天她才發(fā)現(xiàn)儀式被取消了,正式通水的時間未知。
11月20日,淮委陶岔建管局總工程師張佐成告訴澎湃新聞,其實水一直通著,但正式通水的儀式日期沒定。
11月21日,接待移民代表觀摩團的北京市對口支援和經濟合作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原來設計的是有迎水儀式,并且希望跟南水北調正式通水契合到一塊兒,“但他們來早了,我只能告訴你到這個程度”。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