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蔣曉云:臺灣眷村之外也有外省人的血淚斑斑

韓見
2014-11-24 11:59
來源:澎湃新聞
? 翻書黨 >
字號

【編者按】

        前幾年,王偉忠和賴聲川合作的話劇《寶島一村》在兩岸爆紅,令臺灣女作家蔣曉云感到,王偉忠幾乎要把“一整個時代都搬進眷村”了,而她不忍心,“一大塊拼圖不見了,我覺得我可以來寫”。她想讓后人知道,“臺灣的外省人不是千人一面,‘軍區大院’外面也有異鄉人的血淚斑斑”。

        于是,有了最近在內地出版的長篇小說《桃花井》,這也是蔣曉云中斷小說創作三十年后復出文壇的第一部作品。澎湃新聞(www.kxwhcb.com)通過電郵采訪了遠在美國的蔣曉云。

        

        自短篇集《百年好合》之后,蔣曉云出新書便成了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這些年來讀到的臺灣當代文學,文字幾乎都佶屈迂回少有閱讀快感,以至于這么一本明白易懂、一氣呵成的小說,簡直可以說是橫空出世。不過她今年10月在大陸面世的長篇小說《桃花井》,其實寫于《百年好合》之前,是她闊別文壇三十年后復出的第一部作品。

        《百年好合》是蔣曉云頗具野心的寫作計劃“民國素人志”的一部分,她一共打算寫38個人物,每個人的生年,剛好分別是1911至1948年的其中一年,每個人的故事各自獨立,相互之間又有或遠或近的關聯。相比這個有著完整框架的計劃,《桃花井》的寫作因由則直接得多。作為臺灣的外省第二代,蔣曉云不是眷村人,她的成長經驗,和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小說集《想我眷村的兄弟們》、話劇《寶島一村》等文藝創作中展現的并不相同。可是因為眷村之外,“老百姓”命運千差萬別,又不具政治上的“正統性”,無法像眷村一樣成為符號,因而也很少有人述說。

        《桃花井》里寫到的兩個外省第一代,一個是大戶人家的男主人,一個是湖南農業大縣的縣長,民國時期,都是有頭有臉的中產以上階級。他們在1949年前后來到臺灣,雖然躲過了解放后大陸的一系列政治運動,在臺灣日子卻也艱辛,難免牢獄之災,出獄后淪落為社會中下層。蔣曉云選了舊時縣長李謹洲做主人公,寫了他回鄉探親、續弦,往來周旋于故土宗親與臺灣子孫之間,最后在家鄉終老的晚年。蔣曉云無疑是個講故事的高手,盡管這些人物的原型只是小時候偷聽父輩聊天得來的片段,她卻能夠憑借想象與移情,將他們的一生規劃得合乎情理,又曲折掙扎令人唏噓。最厲害的是,她作為一個從小生活在父母的庇蔭下,長大后事業愛情都很順利的好命人,把握起與她毫不相干的人物性格和心理時,也是十分透徹,甚至還能把她并不熟悉的大陸縣城與村落里,普通小市民的精心算計與大家族中的復雜利益關系分析得清清楚楚。

        臺灣的當代文學作品中,其實較少看到對兩岸開放往來后對岸生活的直接描寫。在《桃花井》里,李謹洲的故事有一半發生在湖南,事實上無意中展現了一個臺灣人對大陸改革開放之后的生活的理解。蔣曉云顯然在時代背景上下了功夫,為了彌補眷村之外的那一塊拼圖,她似乎恰好將兩岸文學分流了幾十年的主題接合了起來。

臺灣作家蔣曉云。

        澎湃新聞:書中寫到非軍隊背景的臺灣外省第一代楊敬遠和他的兒子李慎行在臺灣十分不如意的生活時,你有一些以第三人稱視角發出的評論,但是字里行間不平的情緒還挺明顯的。這種讀起來非常切身的情緒是否有一個比較具體的源頭?

        蔣曉云:我很高興聽說在書中人物過著不如意的生活時,字里行間能讀出不平的情緒。也有人批評作者寫得太冷靜,一副置身事外的態度。我想這都是讀者自己的智慧財產,作者無法左右。

        

        澎湃新聞:你父親早年在湘西當過縣長,你曾說過他在臺灣工作也不順利,所以好像很難不把他看作李謹洲的原型。

        蔣曉云:身為作者,創造了人物之后,如果寫的時候沒有特定對象,事后很難自我分析出究竟哪來的靈感。我父親生前沒有說起太多他在湘西的經驗,他人生故事的高潮是抗戰勝利以后,跟著時代興起的那幾年。至少我記得的他的湘西回憶都是些鄉野傳奇,例如有人找他斷理冤案、投宿鄉村疑似撞鬼、親眼看到武林高手表演輕功之類。我認為自己記得的事情太離譜,還懷疑父親究竟講過沒有,最近才向我哥哥求證過有無其事。

        

        澎湃新聞:你父親后來回過鄉嗎?親身經歷是怎樣的?

        蔣曉云:去過好多次。大陸即使內陸城市變化也很驚人,世說中國用幾十年趕上外國200年的硬體建設真是所言不虛,本世紀就看軟實力怎么迎頭趕上了。

        

        澎湃新聞:你也閱讀過大陸“尋根文學”、“先鋒文學”的當代作品,包括韓少功、閻連科、王安憶,你曾說過覺得他們寫得很好,會講故事。是不是相比近年來的臺灣文學,你反而更認同他們的寫作方式?

        蔣曉云:好的作品就是好的作品,講不講故事,用什么文體和形式來表達都是好作品。只是有的讀者喜歡新詩體小說,有的喜歡傳奇話本。我自己就是一個喜歡傳統小說的讀者,不過因為畢竟受了西化教育,并不拘泥于敘述方式,單線說書。單就這一點,我就覺得做個現代作者很幸福,一支筆可以隨著思路上天入地,縱橫古今,沒人說你怎么寫的忽焉在前,忽焉在后,不按照編年敘事。

        

        澎湃新聞:通常人們會認為,臺灣的中文寫作因為沒有“斷層”,接續了中國文學的傳統,在文字上也比大陸更為純正。而你自己中斷寫作很多年,沒有經歷臺灣文學“越來越不會講故事”的漸變過程,怎么看這樣的觀點?你認為你的寫作,如果要追根溯源的話,應該連通至哪里?

        蔣曉云:創作小說和研究文學是兩回事;小說作者順應靈感和心意射出一箭,射中了的獵物已經帶回家做出一道菜端上桌,文評家吃了一口,根據自己的口味告訴大家好不好吃,而且為了捍衛自己的味覺,文評家還推想回去這一箭是在哪里、怎么射、為什么射的種種細節,可是因為經過了烹飪的手段和時間的沉淀,也許連是麂子還是羌子都說錯了也不一定。我沒有受過文學研究的訓練,不敢胡說臺灣的中文寫作有沒有“斷層”。如果說我的小說注重故事性的寫作方式是接續了中國文學的傳統,于我個人真是想也沒想,憑著直覺和本身背景就去做了的事。

        不過中國一直有小說,既然用中文寫作,無論講不講故事,也都系出同源了,只是讀者和文評家各有取舍的標準吧。

        

        澎湃新聞:在臺灣,關于非軍隊出身的人的寫作原也是主流,你曾說,“因為這些人帶去了知識、文藝,瓊瑤最早的故事都是講這一批人??墒沁@些人凋零了,他們的故事也沒有了。”在你看來,這一批人的凋零,除了政治原因之外,是否還有別的原因?

        蔣曉云:比政治更大的原因是光陰無情。

        

        澎湃新聞:在你周圍,那些非眷村的外省第二代、第三代,大都在過著怎樣的生活?

        蔣曉云:有好有不好,就是一個微型的華人社會;可是即使如此,在個人周圍取樣很容易失之偏頗。就和王偉忠的寶島眷村一樣,他明明講的是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可是受眾卻放大成200萬在臺灣外省人的共同背景。

        

        澎湃新聞:你的“民國素人志”會有38個人的故事,現在寫到哪里了?

        蔣曉云:寫到第20位民國素人;下一本里就有被從小推入火坑的、有精神分裂的,別再說蔣曉云只寫好命的女人,耐心地看下去吧。

《桃花井》,蔣曉云/著,新星出版社2014年10月版。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佛山市| 滦南县| 如皋市| 乌兰察布市| 伊金霍洛旗| 佳木斯市| 安徽省| 清徐县| 崇仁县| 黔西县| 胶州市| 都江堰市| 房山区| 阜新市| 望江县| 丹寨县| 明星| 苏尼特左旗| 苏尼特左旗| 三门县| 都昌县| 郑州市| 昌乐县| 莲花县| 普宁市| 益阳市| 阳新县| 丰城市| 鄂托克前旗| 五峰| 缙云县| 高雄市| 策勒县| 遵义市| 昌邑市| 五峰| 廉江市| 深泽县| 马龙县| 南昌县| 崇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