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北京故宮最好的碑拓收藏,四分之一是蕭山朱家捐贈的

2014年是知名文物大家、原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朱家溍先生誕辰一百周年。北京故宮博物院以“歐齋墨緣——故宮藏蕭山朱氏碑帖特展”和《歐齋墨緣——故宮藏蕭山朱氏碑帖特集》、《宋拓九成宮醴泉銘》、《蕭山朱氏舊藏目錄》三種出版物作為紀念。
朱家溍先生的父親朱文鈞(字翼盦),清光緒年間公派英國留學,辛亥革命后任財政部參事、鹽務署署長。故宮博物院成立之初即被聘為專門委員,是當時為數不多的文物鑒賞、收藏大家,他以三十年之力搜集漢唐碑版七百余種。遵照其遺愿,他的碑帖藏品由其夫人帶領子女于1952年捐贈國家。
回憶自己的父親與這次“歐齋墨緣”大展的緣起,朱家溍先生的女兒朱傳榮在接受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采訪時說道,父親一生“把自己的心供得高高的”,在自己的大家庭中“有那么一種一脈相傳的東西,自愛,自立,愛國,以求知為樂趣,不慕虛榮。”
北京故宮的碑帖收藏共29715件,其中朱氏捐贈1070件,約占3.6%,但在故宮碑帖全部一級品當中,來自朱氏捐贈即有56件,占總數的27.6%,即四分之一強。朱氏藏品之珍之重,由此可見一斑。

澎湃新聞:想請你介紹一下這次故宮博物院紀念你祖父與父親的“歐齋墨緣”展覽具體有什么特點?
朱傳榮:“歐齋舊藏”碑帖有兩個特點,碑帖名碑名帖多,經歷金石名家遞藏題跋多。這次在故宮的展覽可以看到真實的“歐齋舊藏”碑帖實物。
這一次從展覽到目錄、編排,都是采取“述而不作”的原則,策展人是想讓前人文獻和記錄“說話”,比如展覽前言也不用一貫展覽的前言,而用原來啟功給“歐齋”題跋寫的序,當時啟功還是用舊文體寫序,這非常合適。
問題是這些展品與朱家溍有什么關系?似乎除了他是捐贈者之一,好像這個展覽中大部分是說我祖父的,所以后來想的就是把父親自己拍的照片放在展覽中,在照片的說明上,都是我來做編輯,也用的是“述而不作”的方式,圖片說明都用的是我父親著述中論到陳設、家具等,還引了王世襄先生論蕭山朱氏舊藏家具的文字。也是希望通過這么一種方式,把我父親和這個展覽聯系起來,他以這種方式來“進入”展覽。

澎湃新聞:你父親在文物研究中有什么特點?他怎么看待文物鑒定工作?
朱傳榮:對于鑒定,父親多次說,鑒定的“定”該用訂正的“訂”,考訂的“訂”。他說這是一個不斷豐富物證的過程。可能我這個時代已經做全了,但是可能以后會有新的物證出現,而且在我以后,可能會有人比我的視角更開闊。所以不能一錘定音,不應用“定”,這是一個反復修訂的過程。
澎湃新聞:確實很有道理。您父親有沒有文章提到過這樣的辨析?
朱傳榮:恐怕還真沒有,他自己的東西發到報上都被別人改過來了(“鑒訂”被改為“鑒定”),改過多次,最后他都懶得再糾正了。
我非常認同這個看法,我覺得文物工作要客觀,尊重事實。因為誰也不能說自己沒有錯,說有容易說無難。對立的雙方都是言之鑿鑿的,其實有些公案就是公案。
澎湃新聞:談到你父親,回看他的一生,你覺得他最大的精神財富是什么?
朱傳榮:回看他的一生,我覺得艱苦環境等很難干擾到他的內心的。像“文革”時開批斗會,又是沒有意思的,又是時間很長的情況下,他自己的心里會默一出戲,他會整個把戲在心里過一遍。用我母親的話,“他把自己的心供得高高的”,所以我覺得人得自愛。你自己尊重自己,別人才能尊重你。
我自己感覺到有那么一種一脈相傳的東西一直在傳承。當然一個大家族,有的人出色一點,有的人普通一點,甚至有的人不好,不能說哪一姓會怎么樣,但是在一代一代傳承下去的總是有正派、正直,有自愛,有愛國,能追求知識,追求自立,不追慕虛榮。我覺得這一代一代的傳承很重要。

澎湃新聞:從父母的口中,你的祖父朱翼盦先生是怎樣的印象?
朱傳榮:我祖父名文鈞,字幼平,號翼盦。生于光緒八年(1882年)正月十三日,卒于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五月十九日。祖父學問淵博,鑒別謹嚴。所藏法書、名畫、銅、瓷、玉、古傢俱、古籍善本等無一不精。
秦明寫過朱翼盦先生碑帖當中的蘭亭部分,他收了不少蘭亭,說是他喜歡而沒有陷進去,因為他自己曾經在多個題跋當中就說“蘭亭”版本紛亂極了,他沒有精力用在這上面。因為翻刻是一個流行的做法,在這上面投入太大的精力其實是沒用的。所以現在我們見面經常開玩笑,用我爺爺的話“如暗中摸索,終隔一層。”就是很多事情你不親自去體會,就看不出來高下。所以說這也回答了鑒訂一定要看得多,眼界廣,要看足夠多好的、正確的東西,又要看那些壞的東西。
澎湃新聞:關于捐出碑帖一事,您祖父在解放前和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就有個約定,說終究會捐,那么在1950年代初朱家兄弟捐獻的時候是真正完成你祖父的愿望了?
朱傳榮:是祖父與馬衡院長有約在先,祖母和我父親兄弟四人踐約在后,以免流散。1952年,我父親兄弟四人,朱家濟、朱家濂、朱家源、朱家溍,在祖母率領下以歐齋所藏全部碑帖捐贈國家,以踐祖父與馬院長之約。這700余種碑帖于1954年正式入藏故宮博物院,成為故宮博物院碑帖藏品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