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問答】欺負人是不是一種病?
答:關于欺負人是不是種心理疾病尚無定論,但欺負人這種行為是不正當的。
欺負人是種廣泛存在的社會現象,在學校和工作場所尤其常見。一般將“欺負人”定義為持續性、重復性地對某個或某些人實施暴力,這里暴力包括身體暴力、語言暴力或者其他形式的暴力。它的一個重要特征是雙方力量不平衡,這力量可以是身體力量也可以是權力。
欺負人有直接和間接兩種方式:前者通過直接的身體沖突實現;而后者也可以稱為社會侵犯,通過將受害者從人群中孤立以達到欺負人的目的,包括散布謠言等。
從群體行為學角度看,欺負人的現象是非常令人困惑的。整個欺負人的過程包括三方:實施者、受害者和旁觀者。
一個群體中的某人被欺負了,不止是欺負者和受害者會變得更加容易接受暴力,群體中的其他人也都變得對暴力更加不敏感,甚至視暴力的實施為正常行為。這個特性經常被實施者利用,而使受害者產生這樣一種印象:大多數人都是支持實施者的,從而害怕“說出來”,鼓勵了實施者變本加厲。雖然只要有一個人站出來制止就能打破這個循環,但是大多數人都不會這么干。當群體對這種事司空見慣,扭曲可能就成為常態。可以說沉默的大多數造就了欺負人現象。
欺負人的動機可能有很多:嫉妒、渴望關注、自卑、被其他人欺負也是欺負人的重要誘因。
除此之外,一些心理問題如抑郁癥以及人格障礙也可能導致被欺負。通過欺負人,暴力的實施者可能會在這種侵害別人的過程中得到自我評價上的滿足——貶低別人抬高自己。
成年人的欺負人行為一般與過強的支配欲和控制欲有關。童年經歷對欺負人現象的發生有重要影響:暴力的實施者和受害人在成年后都比一般人更易欺負人。
可以肯定地說,欺負人絕對不是健康的行為,但是關于這是不是種心理疾病尚無定論。即使欺負人可能出于“正當”的理由,這種行為本身也是不正當的。
(張若劍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化學生態學碩士)
問:月經期間洗頭會加速致癌幾率嗎?
答:這是謬論。
有臺灣的中醫博士聲稱:調查發現多數乳癌及子宮癌患者,在例假時洗頭、提重物。這些行為致子宮收縮不完全,污血排不凈,日積月累使得荷爾蒙分泌不平衡,最終致癌。
女性月經期間真有那么多禁忌嗎?
首先,經血并非污血,而是正常的血液。除了血液,月經中還有子宮內膜碎片、宮頸黏液及隨之脫落的陰道上皮。而且經血也不會“殘留”,月經期間,宮頸口會微微打開,月經一旦產生便從宮頸口流入陰道,而后排出體外。一個未孕女性的子宮容量約5毫升,你說能“殘”得住多少血呢?
月經前子宮的確會收縮,但收縮的主要目的是“止血”——關閉小動脈對內膜的供血,以免子宮內膜脫落后小動脈暴露導致出血過多。促進經血排出當然也是子宮收縮的結果之一,但如果真的有什么原因引起“子宮收縮不完全”,那后果會是陰道血流不止,而不是“殘”在里面憋成內傷。
經期前頭暈頭痛可能是經前綜合征(PMS,PMMD)的表現。它可能是由經期體內激素水平改變所致,發病率據報道可高達80%。最常見的三種表現是腹脹、乳房脹痛和頭痛,而以頭部不適為主訴的患者可占所有患者的50%以上。顯然,例假前頭暈的這些女同胞不可能都患上癌。
腫瘤的形成是很復雜的。比如,乳腺癌被認為與基因突變、雌激素刺激、環境污染和生活方式等很多原因有關;絕大多數(99.7%)的宮頸癌是由于人乳頭瘤病毒(HPV)的幾個高危型長期感染所引起;子宮內膜癌與持續的雌激素長期刺激而缺少孕激素平衡有關,絕經后接受雌激素替代治療而不補充孕激素者、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等是子宮內膜癌的高危人群。肥胖女性由于大量脂肪細胞將其體內雄激素轉化為過多雌激素,也易患子宮內膜癌。
想遠離婦科這些可怕的癌癥嗎?告別肥胖、安全做愛、定期檢查、有病求診才是正確的方式。經期需要注意個人衛生,但洗頭洗澡、提重物、吃冷飲冷食并不是禁忌,更不會因此而患上癌癥。
(舒暢協和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在讀博士)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