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天零一頁》總預告:一場與行業領軍者的深度對話

新浪新聞 X Figure
你喜歡看訪談嗎?
如果在街頭采訪這個問題,十個年輕人大概有九個會回答:不喜歡。
原因很簡單,沒有意思。
1、 嘉賓滴水不漏,回答得體而無趣。
這也怪不了明星。社交媒體,公眾的勝利。他們在自己的微博上都小心翼翼,生怕被黑粉找到縫隙,窮追猛打。言多必失,悶聲發財,這道理在中國永遠正確。
這也怪不了主持人。一個明星就是一個團隊,你想問一些好問題,助理會先來第一道關,好容易說服了他,媒介運營經理、市場負責人、經紀人都是把守信息的BOSS,要想一關一關闖過去,最后剩下的必須是不尷不尬的提問。
2、 主持人逗我玩呢?完全是給明星送話啊
沒有辦法,與名人打交道也是一門學問,名人即是資源。「采訪的獨立精神」?別逗了,我得罪了名人,對我有什么好處?
于是你會看到頭發精致的女主持人,一本正經的幫她的采訪對象樹立人設,好奇的雙眼,一本正經的交流,實際只為讓對方說出想說的話。你盯著屏幕看了20分鐘,發現就是對方微博聲明的復刻加長版。
你喜歡一個名人,期待了解他更多,不是通過他自己(鬼知道那些微博有哪些是他團隊發的)
而是通過他從未講過的真實的心里話,最好還是那種說出來有些后悔的回答。
這個簡單的愿望能實現嗎?
我們推薦最新上線的一檔新節目《一天零一頁》——

這是新浪新聞與FIGURE 聯合出品的一檔視頻訪談。
最大的特點就是,獨立、真實。
不立人設,不灌雞湯,獨立提問,長時間拍攝,保證了內容的品質。
雷曉宇是《一天零一頁》節目的主持人,資深記者,非虛構作家,中國最好的人物類采訪者之一。
以商業報道出道的她,見過太多大佬、二佬。面對名人,與其商業互吹,她更愿意探尋每個個體選擇背后的原因。
「我希望在采訪前能有一個共識,就是你能開放到什么程度」

孟美岐這一期,即便她做了大量的功課,如果對方的態度不是open的,節目組依然會放棄后面的拍攝。
簡而言之,從張云雷、孟美岐、華東到向京、烏爾善、鄒市明……
第一季的6位嘉賓你可以放心,沒有一個是來說水詞兒的,也根本沒有詞兒。
「咱倆就像倆在村頭的婦女,聊閑天。」

這是中國最好的藝術家之一向京的袒露。
在節目中,他們既是名人,又是一個個我們自己的鏡像。
看節目的過程,就像是在一次次面對我們都會遇到的迷茫、無助、不知所措。
比如雷曉宇問鄒市明:「你做出巨大的犧牲來給他人做出滿足(值得嗎)?」

比如她對向京說,「我有一種在偷窺你的感覺。」

比如她問華東:「什么樣的事情會讓你那么憤怒呢?」

比如她對孟美岐說:「沒有任何一個人好奇說,你在畫什么,你在表達什么?」

這些對話并不讓當事者突兀,反而就像在與我們的內心對話。
在節目中,我們除了聽被采訪者講述他們的心路歷程,我們也在跟隨雷曉宇了解她的想法,觀眾、主持人與被采訪者站在了同一視角——我們看節目,不是在看別人的故事,更是在剖析我們自己。
在雷曉宇采訪向京這一期的最后,有這樣一段話:
「我們是一群從業超過十年的媒體人——就像徐皓峰小說中的武林中人一樣,是一群在時代巨變中,從既定的社會結構里被甩出來的人。我們正希望通過《一天零一頁》這個節目,重新找到自己的錨,表達的錨。」
錨始于自己的內心,讓我們內心安定,并不斷去觀察和反思這個社會,也能夠讓我們在不斷變遷的社會洪流中,始終葆有初心,永遠向上。
真實、不做作,哪怕是被懟,也絕對不是設置好的臺本,因為一切基于對采訪這件事情的尊重。
采訪終究不是為討好對方而存在;
采訪終究要盡量探尋對方真實的內心;
抵達到采訪對象的內心是門手藝,也需要一些勇氣。
《一天零一頁》或許這一季沒有你中意的明星,或許你已對名人訪談失去了信心,但如果你想看一個認真說話的節目,它不會讓你失望。

《一天零一頁》系列人物訪談,新浪新聞x Figure 特別呈現,5月24日起,敬請期待!
- END -
? Copyright Figure Studio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