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亞太各種機制太多太碎怎么辦?中國提倡包容性整合

與全球層面上的狀況一樣,治理規則“碎片化”在亞太地區的表現比較明顯,包括林林總總56個雙邊、區域和次區域地區貿易協定。近來又出現了TPP(跨太平洋伙伴協定)和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諸邊治理機制并存的現象。今后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可行性路徑究竟是漸行擴大TPP涵蓋成員,還是打通RCEP與TPP,或是其他嘗試性路徑規劃,依然存在很多不確定性。
全球(區域)治理規則的“碎片化”是與經濟全球化的大勢相伴而生的。出于對世界秩序的尋求,各種分散的、自發形成的、各行其是的規則不斷被創設出來,在很大程度上也維持了世界秩序的穩定,但也無法豁免于制度非中性和治理績效困境:
常有的情況是由于缺乏有效統籌,全球性經濟問題無法在全球規則層面上獲得一致性的治理方案,只能退而求其次地轉向區域、跨區域或者其他形式的治理規則,以求在各種經濟行為中維護國家利益。區域治理規則同樣呈現出了不同程度的“碎片化”,諸邊治理、雙邊治理甚至單邊行動的現象都會常常出現。
“碎片化”的治理規則需要進行整合。我們的全球治理/區域治理究竟是否需要這么多諸邊治理機制?如何防止各種機制的功能重疊與相互矛盾?怎樣在制度層面上助推實現區域融合等核心問題?
在亞太地區,TPP體現的是美國主導的“高標準、全面的、面向21世紀的自由貿易協議”;RCEP涵蓋了東亞地區諸多國家,是一種兼顧了各類發展水平、產業布局和經濟增長方式的成員國利益的亞太區域經濟合作路線圖。兩套規則都體現了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治理理念,一方面兩者之間具有競爭性;另一方面兩者又 都不排斥其他區域融合的努力。
隨著啟動亞太自貿區(FTAAP)路線圖成為本次北京APEC峰會最受關注的議程之一,各界非常期待看到在FTAAP的框架下,包括TPP和RCEP在內 的各區域性合作治理機制之間將會發生何種互動,并實現區域治理規則的有效整合,從而避免規則擁堵或是相互矛盾的情況發生。
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希望通過聯合其他發達國家甚至一些新興或發展中國家,制訂以TPP和TTIP(跨大西洋貿易投資伙伴協定)為代表的、新的、高標 準的治理規則,在制度層面上約束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的群體性崛起。換句話說,這一輪美國主導的整合碎片化行動,較之以往,規則更嚴格,更統一,更加非中立。因此,如何秉持公正和開放的理念來實現對碎片化治理規則的整合,維護南方國家的利益,將是擺在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群體面前的一個歷史性議題。
怎么整合?
在亞太,我們強調包容性整合。只有克服治理規則統籌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困難,才能切實落實治理規則在亞太區域的有效實施。需要強調的是,搭建亞太自貿區的區域規則整合倡議不是“排他性”的,相反是建立在包容性和開放性基礎上,是一個關于區域經濟治理遠景和宏觀的規劃。同樣,此前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也是對所有國家開放的,使世界享受中國經濟增長的紅利。包容性不排斥APEC大家庭里任何類型的國家,兼顧新興國家、發展中國家的現實國情和發展階段,又強調南北國家合作共贏。
在世界上經濟最為活躍的亞太地區,卻一直沒有一個區域性的自貿區協定,這是一個比較明顯的制度空白。在這個意義上,相對突出討論TPP或是RCEP的言論,倡導建立 FTAAP是第一位的。FTAAP包容了具有差異性的各方利益訴求,能夠填補制度空白,推動區域經濟治理的良性發展,使亞太經濟為世界經濟增長做出貢獻。
當然,推進FTAAP的建設會遇到很多困難。首先,未來建設FTAAP會遇到不少現實困難,依然面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考慮到即將到來的美國大選的影響,亞太自貿區沒有出現在奧巴馬2014年的全球貿易議程之中;美國出于地緣政治考慮“重返亞太”會繼續凸出TPP的地位,擔心FTAAP會影響到TPP作用的發揮;服貿和信息技術等領域內的分歧依然很難克服;發展程度較低的成員國一時難以承受高標準貿易規則等。
此外,面對相對低迷的全球經濟,投資和貿易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兩大動力在亞太地區卻還沒有能夠完全發揮作用,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配套的區域性制度的助推。貿易自由化是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馬車之一,但以往借助WTO平臺的貿易自由化談判相對來說止步不前。如果能夠借助此次APEC峰會進一步推進FTAAP的進程,通過包容性整合止息亞太地區各類地區性貿易協定的激烈競爭,包容性地體現區域內南北國家的共同訴求,也是在制度層面上為今后世界經濟的增長鋪路搭橋。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