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說《北平無戰事》是今年神劇的,肯定沒看過抗日劇《紅色》

應讀者要求補上:本!文!有!劇!透!
托《紅孩子》《閃閃的紅星》這些抗日老字號的福,現在一看到“紅”這個字就立刻想到又是抗日大戲,不過這回還真猜錯了,電視劇《紅色》雖然也抗日,卻是一部十分與眾不同的抗日劇。
大約是為了讓其顯得不那么“非主流”,很多視頻網站都貼心為其附上另一個名字“血色孤島”,這樣一來,倒令人想到一個杜撰的典故——把書名“秋瑾傳”改為“鑒湖女俠”,銷量立刻倍增。不過若是以此思路,該劇也許該一舉改名為《孤島智商帝》才更貼切。
別笑,《紅色》還真的就是講了這么一個智商帝的故事:一個深藏不露的聰明人如何在已成孤島的上海與日本人周旋,最后成功保全了一批抗日物資與一本寫滿組織名單的紅色小冊子……
主流的抗日劇都在演什么其實大家都再熟悉不過,只要沾上“抗日”這個關鍵字,那么說白了幾乎都在演一件事:xx如何英明神武地戰勝了敵人。雖然總是大同小異,但抗日劇的流派還真是門類繁多。最著名的就是山下一個營的鬼子端著機關槍往上爬,男主一個人在戰壕里只用一句“我和你們拼了”就能拿下一個山頭并且拯救好戰友的早期超現實主義風格。
這種風格多半注重戰爭大場面,群眾演員眾多,后來發展出空手撕鬼子、飛鏢戰勝機關槍等魔幻主義分支,十分炫酷。而那些披著抗日皮讓女主角搞變裝派對與cosplay的感官主義,隨著諸多恃靚行兇的女明星加入抗日劇大軍而愈加壯大。此類還時不時與魔幻主義相結合,共同發展齊頭并進。
不過無論如何,這幾年還是諜戰劇明顯占了上風,至少說明了一件事,智商至上主義還是大家喜聞樂見的新流派。英雄們終于開始用腦,這簡直是抗日劇歷史性的進步,至少需要扭上三天大秧歌才配得上我們觀眾心中的喜悅。

徐天記憶驚人、心思縝密,開場不到十分鐘就有他在路上初次撞到女主角的戲份,女主手中飄下的一張字條閃過一瞬,他便迅速記住了字條上的內容。在抗日志士的據點,他一眼就根據在場人的衣著和細節推斷出了他們的職業和能力以及任務的可行程度。日本人被殺的血跡和尸體,他查過后就推想得出嫌疑人。后來女主角在醫院的報仇,他不動聲色間就洞悉了作案手法……下班路上他就敢接下攥著人命運送藥品出日軍封鎖線的大任務,雖然不情愿,但接下了就辦得出,轟轟烈烈的事情到他那里也只剩下沉靜如海,他身手不凡深藏不露,洞悉人情、熟知人心,任何陰謀都瞞不住他。
徐天作為一個棲身在平凡弄堂里的天才,本事著實大得有些夸張,探案之余連生活技能都逆天,木工和廚藝都是滿格。這樣的人如同黑夜里的一道探照燈,拖拉機旁的一輛法拉利,薯條熱狗旁邊的一桌滿漢全席,想不顯眼也不行,想要低調也低不下去,按照這個思路發展,一不小心就變成了又一個舊上海的狄仁杰,抗日版的杰克蘇,畫風這么不寫實的人物配上抗日背景搞不好就是超現實魔幻主義抗日劇的又一個新流派。
不過還好,《紅色》這部戲全然沒走上這條路。前面就說了,這是部“非主流”的抗日劇,在這里這個詞可不是貶義,就是這些“非主流”的小特質,男主角幸運地沒有成為又一個抗日奇俠,反而異常鮮活可愛起來。
一開場,徐天穿著舊長衫,一臉小心翼翼地提著一條魚走在回家路上,典型居家“小”男人的形象,仿佛下一秒就要像當年蔡明小品里那個上海老公一樣挽起袖子“做兩個小菜刺一刺(吃一吃)”。而另一邊,到處是日本兵,路人神色惶惶,這種時候、這個氣氛,哪家的抗日英雄還有閑心回家做魚?!如果男主長衫里沒有捆著炸藥包帶著小手槍打算沖擊鬼子大本營,如果他回到家沒有從魚肚子里挖出一份重要情報,別的男主一定沒法輕易原諒他。

地下黨領頭人對男主投來“你是男主,求別鬧”的求助目光,滿屋愛國者望著他露出“哥們,拿錯劇本了嗎”的疑惑——“覺悟這么低”的男主誰見過?
男主在抗日男主的陣營里“窩囊”得獨樹一幟,但繼續看下去,卻越發讓人覺得他像個活生生的人。早年留學日本的有志青年,戰時找不到工作去了菜市場當會計,脾氣溫順懂得知足,一份小工也做得滿足。雖然聰明絕頂,卻也有很多缺點,天生是紅綠色盲,一邊探案一邊還時不時暈血,雖然洞悉世事心思縝密,但交際應酬一概不擅長。
天才也是宅男單身漢,三十好幾還沒女朋友。和媽媽住在一起的大英雄著實不多見,但男主就是。兩人就和現實生活里的普通母子一樣,媽媽碎嘴嘮叨卻又無微不至,晚上做了一桌菜等孩子回來吃晚飯。兒子平時對媽媽的嘮叨不耐煩,在家少言寡語,可心里卻還是很關心母親,下班回來還不忘買點菜帶條魚。母親不知道自己兒子有多大本事、干了多么了不起的轟轟烈烈的大事;男主也不說,就覺得平平靜靜的日子就很好。每天上班前母子拌幾句嘴,再和鄰居街坊寒暄幾句,老實的小裁縫,油滑的剃頭匠,潑辣的小巷一枝花小翠姑娘,男主身邊的日子每天都是真正的日子,接地氣得很。
一年到頭的抗日劇,劇里的英雄論斤賣,打動人心的卻沒有幾個,因為好多都不像個活生生的真人。這些人吃飯做事談戀愛,不管多轟轟烈烈或是多纏纏綿綿,就是沒有半點情真意切的意味。雖然他們個個也都忙忙叨叨憂國憂民嘚瑟兮兮地一折騰就是幾十集,但是他們的死活我們上不了心,《紅色》里面這些人,我們卻一看就惦記上了,因為每個人都有血有肉的,親切得可愛。
這部劇的主題其實不是抗日,也不是探案,說的是幾個人在上海淪陷的戰爭歲月里各自的人生際遇與成長變遷,沒有戰斗大場面也沒打算轟轟烈烈地拼,反倒是一股溫情小品的清新勁,不厭其煩把每個人家里家外的枝枝葉葉都演得枝繁葉茂,還時不時加著懸疑趣味的調味料,不論探案還是談情,都有滋有味。

周一圍飾演的男二號是個小巡捕,人稱鐵公子,個性也和鐵一樣又剛又硬。小鐵在租界當警察卻不知道和稀泥,還拼著一腔熱血天不怕地不怕地維護正義,小伙腦子不夠用,幸虧認識了徐天這個大救星,做事才學著動起了腦子,好歹不行還有“天哥”指點。“天哥”的事就是自己的事,一副拋頭顱灑熱血也得干的架勢,推個自行車接嫂子下班都美滋滋地自覺自發,還不忘幫著敲邊鼓撮合兩人快些結婚,熱心得沒話說。
在開篇男二號對女主角突遇家庭變故時那一臉痛心不忍的樣子,多少人以為俗套的三角戀又要來了,結果呢,世上不是所有女主都要被幾個男的搶來搶去,也不是所有男二都要得了失心瘋一樣追著別人的女人滿街跑——都什么時候了,滿世界可打著仗呢,遇見個真心人多么不容易,誰還不知道珍惜去搞什么勞什子三角戀扯皮幾十集?別以為觀眾俗,都愛看厚臉皮搶女人,這邊兩情相悅和和美美不照樣演出溫情滿滿?我們其實最愛看這樣的感情戲。

編劇別出心裁給我們設定了這么一個女主角,溫柔善良有禮貌,平日里都是富家小姐大大方方、知書達理的樣子,可真抓住了機會,在醫院向日本人設連環局報仇一幕卻又大快人心。
她和男主一樣,也是一面單純善良一面神機妙算的綜合體,唯一略遜一籌的,是女主角缺乏深思熟慮,男主角正好心思縝密,料想兩人湊成一對也會琴瑟和鳴,套用男主角的話“我和他們聊不來的”,智商相同才能情投意合。
女二號柳如絲算是出場較晚的主角,一副舊上海歌女風情萬種的模樣,但性子卻硬,這又是個不一樣的女人。歌女從良說起來也是救風塵的一種,按套路,無非是男人英雄救美,姑娘芳心暗許,最后姑娘哭著喊著我配不上你我是風塵女子,男人哭著喊著非要娶,最后愛情戰勝一切。但這位柳姑娘一點沒有自哀自憐的勁,沒有什么救風塵一說,自己的幸福自己爭取,于是鐵公子稀里糊涂就被收入囊中,著實爽快。
此劇男主聰明,女主也聰明,甚至反派也個個聰明。不論是日本軍官影佐,還是那個小人得志的金哥,都有著普通人所沒有的智慧與精明。很多人在這劇里看見《甄嬛傳》中的蘇公公都驚了一驚,扮演者李天柱的戲路真乃寬廣,演啥像啥。這次演的是舊上海的流氓癟三金哥,說話的語氣,做事的派頭,無不透著那股狡黠算計的樣子。那個時代定然不缺少這樣的人,他也一定能抓住機會得到他想要的東西,但徐天的大智慧他卻沒有,徐天韜光養晦、深藏不露只是為了保護自己不被暗流洶涌的時代吞噬,而金哥卻主動迎風而上,想做時代的弄潮兒,可他沒有弄清一件事,金錢、權力它們永遠都存在,不是人征服了錢與權,而是它們吞噬了前仆后繼的人。
除了主角之外,此片的配角格外引人注目,徐媽媽和鐵爸爸,正好是老劇《上海一家人》里都有出演的老演員吳冕和謝園,兩個人一出場就濃濃的上海味撲面而來。男主角的街坊裁縫、剃頭匠和小翠姑娘,每天都演足一場“弄堂三角戀”的趣味小品,反派陣營里的日本軍官影佐和他的跟班長谷,一個日本演員加一個中國演員扮的日本人,一唱一和倒真把那股陰狠的戰爭狂勁頭演得讓人牙癢癢。還有狠毒有余、謀略不足的上海灘黑社會大哥七哥,老謀深算的笑面虎總華捕料總,金哥的憨傻小跟班金剛,每人都各司其職,演得入木三分。

導演講故事之余還顧得上照顧畫面,徐天接田丹回家的雨中鏡頭讓人印象深刻,兩個用今天的話說都是大齡剩男剩女的人,羞澀低語并肩而行,傘外水珠灑落、雨聲淋漓,偶像劇里都已激不起的小鹿亂撞反倒在這里跳個不停,動人春色不需多,這里倒是剛剛好。
《紅色》雖然未能大紅大紫,卻是部好看的良心劇,值得推薦給大家。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