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最高法副院長江必新:設立巡回法庭還沒“完全的時間表”

2014年11月1日上午,針對新修改的行政訴訟法的相關問題,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江必新表示,最高法提到設立巡回法庭來審議跨行政區的重大行政案件,目前還沒有一個“完全的時間表”。針對“信訪不信法”的現狀,江必新還表示行政訴訟法的修改會讓信訪難有所緩解,他還認為公民上訪不信法“有諸多的復雜的原因”。針對公益訴訟,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信春鷹表示它仍處于探索階段。
設定巡回法庭還沒有“完全的時間表”
光明日報記者提問稱,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最高法院會設立巡回法庭來審議跨行政區的重大行政案件,在這次常委會會議上周強院長也表示,要盡快設立這樣一個巡回法庭。我想問一下有沒有具體的時間表?
江必新表示,這個問題最高法院已經做過多次研究,但是涉及到體制問題。它不僅僅是一個單獨的指定管轄問題,還涉及到法院的職能轉換,比如鐵路法院的職能轉換,有關人員編制問題,都需要相關部門予以配合。同時還要進一步研究相關的法律依據,盡可能做到合法有據,并盡可能地做到穩妥。所以,要說有一個完全的時間表,現在還很難說,因為這取決于相關部門的配合,也取決于其他相關措施的配套,尤其是在法律依據方面各家商談的具體情況。
“信訪不信法”原因復雜
德國一記者針對“信訪不信法”的問題提問稱,現在每年有700萬人上訪,這次通過修改法律,會不會減少上訪人數?他還問到,怎么能夠讓上訪人們相信法律?
對此,江必新表示,行政訴訟法的修改,對于解決公民“告狀難”這樣一個問題采取了諸多有效的措施,相信會對“信訪不信法”的問題會有所緩解。
與此同時,他強調所謂的“信訪不信法”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公民有時候不選擇行政訴訟的渠道,而選擇上訪的渠道,這里面有諸多的復雜的原因。
江必新從三個方面分析了上訪原因,一是由于諸多原因,導致某些地方的法院不敢依法嚴格公正地行使審判權和司法審查權,從而導致地方法院公信力降低。
二是由于部分當事人,明知道法律規定明確,但如果走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的渠道,他在法律上得不到支持,所以他就選擇信訪的方法,在情理上得到一些支持。
第三,他說,據調查了解到,有個別當事人,訴求在法律范圍內很難得到支持。即使從正當性的角度來說也很難得到支持,但由于過去涉訴信訪制度和機制方面的原因,通過上訪,可以獲得其他一些利益,所以他也要選擇上訪的方式。
公益訴訟仍在探索階段
四中全會提出了要探索建立由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的制度,對此,北青報記者提問稱,這次行政訴訟法的修改并沒有把行政公益訴訟方面的內容寫到法律里面去,這是出于什么樣的考慮?
信春鷹表示,四中全會提出來要探索,現在各方都在思考怎么樣來探索公益訴訟制度。公益訴訟有不同的內容,有民事公益訴訟,也有行政公益訴訟,現在公益訴訟作為一個新的訴訟形式,從司法機關來說受理的也還不多,因為它確實處于一個探索階段,這也是這次沒有入法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