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這些“大學”不能再叫“大學”:得到大學已更名為得到高研院
企業內設的“大學”“學院”等培訓機構為何紛紛更名?
教育部網站5月18日的一則消息可能揭示了緣由。消息指出,近日,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了《關于規范“大學”“學院”名稱登記使用的意見》。該《意見》指出,除經批準設立的大學、學院以及由其設立的內部機構或由其發起并依法登記的組織機構外,其他組織機構不得在牌匾、廣告等對外宣傳以及其他各類活動中使用“大學”“學院”字樣。
《意見》稱,近年來,一些企業內設培訓機構、社會組織,未經批準冒用“大學”“學院”名稱,并對外開展宣傳、招生等活動,造成社會公眾誤解,擾亂了教育秩序,產生了不良影響。為全面清理整頓“大學”“學院”名稱使用亂象,規范名稱登記使用行為,牢牢堅守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經國務院同意,提出了八條意見。
18日晚間,澎湃新聞(www.kxwhcb.com)刊文《混沌大學為何更名為“混沌學園”,這份文件給出答案》,披露了混沌大學及旗下的官方網站、官微更名為“混沌學園”。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注意到,另一所冠以“大學”知名的培訓機構“得到大學”也已在日前完成更名。18日晚間,多位曾參與得到大學活動的學者向澎湃新聞記者證實,近期接到得到大學方面提供的信息均已更名為“得到高研院”。
中國青年網今年4月曾刊文《得到高研院舉辦第八期開學典禮 師生同臺分享真實挑戰解法》提到:“得到大學”于3月1日正式升級為“得到高研院”。針對此次升級,得到表示這更符合創辦“得到大學”的出發點和愿景,讓身處不同領域的實干家們,帶著自己的特定課題而來,和同學們一起探索、相互啟發,最終形成自己的獨特解決方案。
根據科技行業媒體此前介紹,“得到大學旨在建設一所服務終身學習者的通識型學校,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學習方式,把分散在社會分工中、正在被創造但還未被整理的知識挖掘、提純、分享出來。”
得到大學的創始人也是得到App的創始人羅振宇。得到大學教務主任李國剛此前介紹,得到大學招生對象不局限于商業界精英,而是面向各行各業的終身學習者,如醫生、教師、律師、設計師、藝術家、工程師等。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