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張佳瑋專欄:時間是怎么浪費掉的?
巴爾扎克出了名的每天工作12小時。但他每天晚上六點到凌晨一點睡覺。七小時。
彌爾頓,晚上九點到凌晨四點。睡七小時。
富蘭克林,晚上十點到凌晨五點。睡七小時。
康德的時間表最有名:
五點起床。喝茶,抽煙,備課。
七點到九點上課。
九點到十二點三刻寫東西,做他著名的三大批判。
下午一點到四點午餐,見客人。
四點到五點,他會做那著名的“準點出門散步”,有一天他為了讀《愛彌兒》忘了散步,全城人民以為自己表壞掉了。
五點到十點,看書。
十點睡覺。
基本上,他老人家差不多七個小時睡眠,雷打不動。
就是說,大師們和凡人們差不多,每天也還是只有17個小時醒著的。他們并沒有24小時連軸轉。
你會想:不對啊!一定有訣竅啊!庖丁解牛,可以游刃有余;張無忌練五年《九陽真經》,就抵張三豐一百年,一定有訣竅,有秘籍才是!
但回頭想想:庖丁談論他的剖牛之前,也解了十九年牛,而且記述這個故事的《莊子》,還是半小說性質。哪怕真的得了道,還是需要時間的累積。張無忌?那純是小說。
當然你會說,一定有人有超凡的天才,一個小時頂普通人十個小時?這樣的人物的確有,比如,理查·施特勞斯從小聽他爸爸吹噓,“莫扎特活到35歲,所寫出來的曲子,讓一個抄寫員抄那么久都抄不完”,但這樣的怪物,畢竟是少數。科普蘭說,大多數作曲家,都得“工作”——嗯,不是“創作”。門德爾松算是歐洲史上前三位的靈感型作曲家了,出生名門,錦衣玉食,理當是逍遙公子。但他給他媽媽寫信說自己不喜歡柏遼茲時道:“我如此不快,居然兩天沒有工作。”
是的。他們需要工作。雷蒙德·錢德勒說他沒東西寫也要每天在書桌前坐著。帕慕克說他每天在書桌前十個小時。
海明威曾經在一下午寫完了《雨中貓》、《殺手》和另一個出色的短篇,算是快筆捷才了。但是他卻極其信賴技巧。他認為:優裕的生活環境、規律的生活、強健的身體,有利于持續寫作。他總結的技巧是:在寫得順溜時停筆,如此第二天才好很方便地繼續。當然,他還會在衣袋里藏一個兔子腿,希望給自己好運。
超卓逸群的才華與靈感,確實是存在的;但大多數擁有這些的人們,卻不約而同地擁有執行力——這就有趣了。
等等,時間都是從哪兒來的呢?
今年夏季,我有一天突發奇想,抽出半天做樣本,來了個掐表試驗:看書、喝水、上網,每逢做什么,便掐表紀錄。
結論是:
我這半天的時間,真拿來看書的非常少;真拿來做正經事的更少。
如果把正經做事兒(讀書,寫東西,見朋友,談事兒,寫郵件)當作筋肉和骨骼,把其他紓解心情的零散事兒(刷網頁,看微信,跟朋友聊天,打游戲)當脂肪,我的時間安排看上去,是個脂肪率超高的不健康胖子——而且沒看數字前,自己都沒注意到。
大多數人應該和我一樣,不是沒時間,也不是沒給自己排時間表,只是時間都零零碎碎,用在了其他所在,自己都尚未明白。比如,咬緊牙關工作一小時,可能其中有半小時零散在了發呆、刷網頁、聊天、喝水、擺弄手機、打開APP又退出、上洗手間——諸如此類之上。
想象一下好了:
一個人,假設他的工作與愛好全不相關,則一天24小時,8小時睡覺,8小時工作,余下尚有8小時。縱算這8小時用以飲食、回家,去掉4小時,尚余4小時。每天4小時夠做些什么呢?
但是,當然,肯定,這是一種理想的算法。因為這每天至少可以自己支配的4小時,一定有這樣那樣的麻煩:要刷微信;要和朋友聊天;要看朋友轉來的有趣圖片;要慢慢消磨時光看肥皂劇;要打游戲;要發呆;要胡思亂想;以及最多的情況是:
“好吧,我已經決定今天的4小時要用來看掉一本60頁的冊子……等等,看得有點悶啊……不如我先去看點別的輕松的東西呢,比如,刷一集美劇?”
——絕大多數時光,就是這樣流逝了。
這樣做當然沒什么可指責的,因為人類的天性,總會停留在讓自己舒服的領域之中。那些微小時光的浪費,比如看微信、刷社交網絡、慢悠悠聽音樂、賴床,都是自我療愈,是補充元氣。但人們又有一種奇妙的惰性,不像機器那樣,輸滿能量就能立刻開始運作:人是會貪戀舒服的動物,補充完汽油了,還不愿意出站,哪怕“我再聽完加油站里這首歌吧”。
所謂巧妙的讀書方法,所謂巧妙的工作方法,許多僅僅是變著法的自我激勵和自我暗示,是對心緒的諂媚,繞著彎哄自己,說到最后,也無非是讓自己對時間的流逝,不那么視而不見罷了。
本文如果說有什么主題,也無非如此:對少數天才而言,時間的流逝速度是不一樣的。但對絕大多數普通人而言,時間是公平的。時間的累積,最后總會有功效,人需要做的,是確認自己的時間是否真的一分一秒砸在了自己用心的事情上,還是散落在了那些能讓自己更舒適自在的區域,而不自知,并進一步惱恨“時間花了也沒用”,實際上,時間在這點上,通常是被誤解的。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