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巴金故居線上開啟員工攝影展,共塑“博物館的未來”
2021年是巴金故居向公眾開放十周年。在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這一天,“巴金故居員工攝影展”在巴金故居微信公眾號(ID:bajinguju)上線。故居一年四季的美好光景、留有主人印記的一桌一椅、憨態可掬的鎮館貓李二咪……都在這些畫面中緩緩流淌。

海報

那道門-周立民

有朋自遠方來-呂爭

慵懶午后-忻世超

那道光-茹佳
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博物館的未來:恢復與重塑”。十年里,150余萬游客曾經來到巴金故居參觀游覽。在成立巴金故居之初,不少人以為會來故居參觀的大概率是一些七老八十的讀者,但故居員工們發現,這里其實也有年輕人的身影,并非現在的年輕人不喜歡作家,有時只是缺少場合和機會讓大家走近巴金。
為了向公眾提供更及時、更豐富的文化服務,巴金故居自2016年起建設“親近經典——現當代作家作品賞讀”微平臺。微平臺以現當代作家及其作品為原型進行推廣,以巴金故居的官方微信公眾號“巴金故居”為主要載體,在梳理館藏資源、進行研究闡釋、收集現當代作家作品信息等工作的基礎上,帶領公眾走近作家、品味經典,并發布珍貴資料、推出現當代作家相關活動資訊。

書之影-孫豫蘇

下班路的明燈-孫豫蘇
2020年,巴金故居因疫情未開館,但依然通過微平臺持續開展各項展覽、講座、多媒體互動展、共建活動等。比如首次嘗試“云舉辦”巴金作品朗誦會,邀請十一位來自文學藝術界的名家——李敬澤、孫甘露、曹可凡、佟瑞欣、陳丹燕、羅雪村、王強、胡洪俠、談瀛洲、曹元勇、黃昱寧傾情誦讀巴老經典譯文中的選段,希望公眾能從世界經典文學和巴老優美的譯文中汲取力量,增強重新開展正常生活的信心和勇氣;又比如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與中國現代文學館共同主辦“中國作家的抗戰歲月多媒體展覽”,讓參觀者足不出戶即可了解特殊時代下中國作家和詩人的創作生態,從文學視角了解“抗戰中的中國”。
在2021年新春之際,巴金故居還在微平臺連續七天上線2021年度“新春閑話”特輯——特邀陳子善、汪涌豪、坂井洋史、談瀛洲、傅光明、董寧文、曾毅峰七位名家拍攝生動鮮活的視頻,介紹他們或玩石觀鳥,或種花擼貓,或吟詩作畫的文人意趣。公眾還可參與“新春閑話”互動,在后臺留言自己對嘉賓才藝的感想,談談自己的業余愛好。春節期間,巴金故居還推出“寒假閱讀·大家讀名著”特輯,讓公眾跟著巴金、王安憶、莫言等文化名家讀書。

“中國作家的抗戰歲月多媒體展覽”
因修繕之故,巴金故居目前無法與公眾線下見面,希望通過線上攝影展與公眾一同感受員工視角下的巴金故居,品味十年光影的流轉。故居方面表示,雖未明確2021年開館時間,但故居仍將繼續通過微平臺與公眾保持緊密的聯系,共塑“博物館的未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