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老爺車︱魯迅從北京到西安,為何要花一個星期?

李開周
2014-11-11 08:02
來源:澎湃新聞
? 私家歷史 >
字號

民國時期的山西娘子關火車站

        紀曉嵐得罪乾隆皇帝,被充軍發配到烏魯木齊。兩年后,他刑滿釋放,返回北京,嘿,一路上費的工夫可大了去了。

        他在《烏魯木齊雜詩自序》中說:“自巴里坤至哈密,得詩一百六十首。”從巴里坤到哈密,短短一百公里路程,他寫了一百六十首詩,平均一公里寫出一首半。

        走那么短的路,寫那么多的詩,僅僅是因為紀曉嵐寫詩寫得快嗎?當然不是。咱們現代人在西部公路上開車,嗯,也甭開車了,就騎自行車,用不了兩天,絕對能從巴里坤抵達哈密,試問哪個人能在這期間寫出一百多首詩?不可能嘛!

        紀曉嵐之所以能做到,是因為他在路上花的時間太長,用了半個月才走完這一百公里。為什么走那么慢?因為路況太差:“時雪消泥濘,必夜深地凍而后行。”積雪開化,泥濘如山,白天沒法走,只能在晚上摸黑前行,深一腳淺一腳地趕路。晚上趕路,白天睡覺,他睡不著,就寫詩,一天寫十首,走到哈密一算,一百多首出來了。

        一百五十年以后,另一個大文豪魯迅從北京去西安講課,路上也寫了很多首詩。當然,魯迅沒有紀曉嵐寫得多,他這一路上只寫了十幾首。第一,他沒有紀曉嵐那種捷才;第二,他在路上的時間比紀曉嵐短。據魯迅日記,他是1924年7月7號晚上搭火車離開北京的,到了7月14號晚上抵達西安,路上只花了一個星期。

        跟紀曉嵐比,魯迅的速度已經足夠快了。跟現代人比,魯迅簡直慢到了姥姥家。從北京到西安,坐飛機兩個小時,坐高鐵六個小時,坐普通火車十幾個小時,怎么能用上一個星期呢?因為那時候民營客機還沒運行,高鐵還沒出現,而普通火車的速度又實在太慢。1929年年底,冰心從北京坐火車去天津,坐的是京津特快,還用了三個半小時。1933年春天,郁達夫從杭州坐火車去金華,坐的是三等列車,不算等車和臨檢,總共用了九個小時。魯迅是從北京去西安,路途遙遠,花一個星期有情可原。

        事實上,魯迅并不是一直坐火車,因為西部缺少黃河大橋,從北京坐到陜州就沒鐵路了,他只有下車坐船,沿著黃河逆流而上,走到臨潼再登岸,改乘汽車,最后順著公路開到西安。如此反復更換交通工具,七天時間能到地方,其實已經算飛快了。

        民國的火車很慢,汽車也很慢,但這都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是路況太差。

        1921年7月,河南省財政廳長薛篤弼去安陽考察,坐的是美國道奇車,設計時速90邁,卻只能按照20邁的速度往前走。因為路基是石頭,路面是煤渣,大雨一沖,煤渣散了,露出高低不平的石塊,必須揀路走,曲里拐彎走S形,走著走著,“嘭”的一聲,拖底了。倒車,轉彎,沒走多遠,“哧”的一聲,輪轂撞石頭上了。這種路怎么能開快呢?再好的車也得像蝸牛一樣爬著走。

        這輛道奇車開到開封柳園口,要過黃河,那時候柳園口沒有浮橋,只有渡船,渡船還沒有機器,全靠人力驅動。薛篤弼的司機小心翼翼把車開到渡船上,船工搖著擼,從南往北漂流,搖啊搖,搖啊搖,兩個小時才搖到對岸。

        從安陽考察回來,還要過黃河,這回壞了,柳園口那段黃河自南向北是順流,自北向南是逆流,順流用兩個小時,逆流得用五個小時。現在五個小時能從開封開到安陽,那時候五個小時后只能把汽車從黃河北岸擺渡到南岸,哪兒說理去?

        黃河缺大橋,不要緊,不過河就行了,問題是公路也很少。中國第一條公路是1913年開始修的,從湘潭修到長沙,時稱“長潭公路”。就在這時候,少年毛澤東剛要從湘潭老家去長沙師范上學,您說他可以坐車去學校嗎?不可以,因為長潭公路修得太慢,1913年開始修,1921年才通車,等到可以坐車去長沙的時候,毛澤東早就離開學校了。

        嚴格講,長潭公路并不是第一條公路,因為它通車太晚。如果從通車時間上排名,中國第一條公路應該是北京使館區出現的柏油路,由老外修建,在1915年通車。在此之前,北京沒有柏油路,內城是石板路和條磚路,開車毀輪胎,外城是土路,車走過去塵土飛揚,嚴重影響視線。

        1926年6月28號,吳佩孚的專車開進北京,那時候西長安街剛剛鋪上柏油,東長安街還是條磚鋪砌,過了這段路則全是黃土。吳佩孚的座駕是美式軍車,車身極重,把土路碾出兩道白亮亮的車轍,南風一起,灰塵漫天,宛如絲綢之路。那天魯迅出來買藥,剛好見到吳佩孚進城,他只看見“大路上黃塵滾滾,車中人看不分明”。是啊,灰塵那么大,怎么能看見吳大帥的臉呢?

        路況差,路面臟,晴天起土,雨天起泥,天晴萬把刀,下雨一團膠,坐在車上,左右顛簸,開起車來,小心底盤,這就是民國的路況。

        因為路況差,所以坐車很不舒服,所以大多數人都不坐車。魯迅的學生司紹虞去江蘇宜興,經過京杭公路,“公路上雖有長途汽車,鄉民們卻寧可坐航船或者步行”。燕京大學的學生在北京掛甲屯做調查,“四周皆公路,馬車、敞篷汽車均常見,但村民外出仍多步行,除不得已外,一般不坐車”。

        老百姓不坐車,可能是為了省錢,問題是官員也不一定想坐車。剛才說過的那位財政廳長薛篤弼,自從1921年去安陽考察時受夠了坐汽車的罪以后,他再也不坐汽車。他在開封上班,只騎自行車(當然,那時候自行車也是奢侈品),如果出遠門,那就只有坐火車了。

        民國的火車也不舒服,可是跟汽車比起來,還是火車顛簸得更輕一些。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利辛县| 岑巩县| 北海市| 巴林左旗| 环江| 长白| 容城县| 郸城县| 小金县| 石屏县| 额敏县| 邮箱| 突泉县| 洪泽县| 福建省| 长葛市| 武冈市| 崇州市| 英德市| 永川市| 澄江县| 鲁甸县| 北碚区| 灵山县| 武宁县| 建平县| 磴口县| 和静县| 甘洛县| 桂阳县| 郎溪县| 湘西| 湘潭市| 泰和县| 黔东| 甘肃省| 清新县| 无极县| 黄平县| 卓资县| 新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