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最高檢半年公布191名貪官被查信息,平均每天1名廳局級
今年4月以來,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職務犯罪大要案信息更加及時。特別是7月初《最高人民檢察院職務犯罪大要案信息發布暫行辦法》公布實施后,最高檢發布職務犯罪大要案信息更是呈現制度化、常態化趨勢,除在官網和“兩微一端”及時進行權威發布外,《檢察日報》隨后也在顯著位置推出“最高檢發布”欄目,并迅速成為網友們觀察檢察機關反腐動向的瞭望塔,引發社會廣泛關注。迄今為止,最高檢已通過上述渠道64次公布191名貪官被查處的職務犯罪大要案信息。
近日,《檢察日報》記者對此進行梳理分析時發現,在查處貪官過程中,紀委辦案與檢察院辦案基本實現無縫對接,辦案速度加快、力度加大、透明度加強。
信息透明:檢察院查辦大要案,要讓老百姓知道
記者在采訪時了解到,今年以來,全國檢察機關銳意改革,反腐工作呈現出新變化。以前職務犯罪案件查處工作“做多說少”,偶爾公布重大案件信息,也大多使用“某某”代稱貪官,如今,不披露真名的老慣例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重大案件信息公開制度化、常態化。
據最高檢新聞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為讓人民群眾及時了解職務犯罪大要案查處工作,今年7月,最高檢專門制定公布了《最高人民檢察院職務犯罪大要案信息發布暫行辦法》。根據這一辦法,省部級領導干部涉嫌職務犯罪案件;局級領導干部涉嫌職務犯罪案件;縣級黨委、人大、政府、政協主要領導干部涉嫌職務犯罪案件;重大責任事故、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等產生重大社會影響事件背后的職務犯罪案件;以及需要由最高檢對外發布的其他職務犯罪案件,均被要求對外發布。發布內容主要包括:犯罪嫌疑人身份、涉嫌罪名、基本案情,以及案件所處訴訟階段,如立案偵查、決定逮捕、提起公訴、提出抗訴等。在最高檢官網、“兩微一端”以及《檢察日報》“最高檢發布”欄目發布的重大職務犯罪案件信息,就是根據案件查辦進展情況第一時間發布的。
記者還從最高檢獲悉,除對社會關注案件進行統一公開信息外,最高檢案件管理辦公室已制定人民檢察院案件信息公開工作規定,實現通過互聯網等方式,向相關人員提供案件程序性信息查詢服務,向社會公開重要案件信息和法律文書等。由最高檢統一研發的案件信息公開系統也已在今年9月下旬部署應用。
在最高檢的帶動下,各地檢察機關也紛紛加強了職務犯罪案件信息發布工作:省級檢察院在官網、微博、微信上公布當地查處貪腐官員信息已經成為常態;大多數基層檢察院則建立了查辦職務犯罪立案情況定期發布制度,公布近期查處的職務犯罪典型案件。
有網友發帖說,檢察院辦理的大要案,老百姓也能知道,流言、小道消息滿天飛的局面得到極大遏制。新浪網副總編輯陸洋認為,通過檢察官方網站快速發布權威檢察信息,既能避免“二傳手”傳播信息的誤讀,也能促使網民養成關注檢察網絡、微博等方式獲取新聞的習慣。全國人大代表吳元全表示,重大案件信息公開制度化、常態化,有利于檢察機關深化檢務公開,有利于維護社會大局穩定。
數據分析:“一把手”變“一霸手”,黨政機關成腐敗重災區
記者在梳理最高檢發布的職務犯罪大要案信息時發現:從4月9日開始,最高檢密集發布依法立案偵查重大案件信息。截至10月13日,在6個多月的時間內,已經披露全國檢察機關依法立案偵查縣處級以上貪官191人,平均每天都有1名廳局級以上貪官被查處。
從被查處的官員職務級別上看:在191名被依法立案偵查的貪官中,省部級以上官員23人,占立案偵查總人數的12%;廳局級官員149人,占78%;縣處級19人,占9.9%。
從其所屬系統看:黨政機關103人,已然成為腐敗重災區。
從涉案年齡和性別上看:除一部分人年齡不詳外,191人中50后、60后官員占絕大部分;另有20余名40后、50后官員臨近退休或退休后“晚節不保”,他們大多在人大、政協工作;女性官員犯罪人數有6人,占總人數的3%左右。
從涉嫌罪名上看:有129人涉嫌受賄罪,涉嫌濫用職權罪19人,涉嫌貪污罪13人,涉嫌玩忽職守罪7人,涉嫌挪用公款罪或多項罪名等犯罪的10人。
從區域分布看:案件涉及全國29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其中,中央部門14人,中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99人,東部沿海等經濟發達地區78人。
數據還顯示,“一把手”犯罪人數達86人,占總人數的45%。他們的權力尋租多出現在行政審批、人事安排、政策獎勵、國有資產拍賣等環節。書記、市長、局長、院長等“一把手”權力過大,過于集中,再加之缺乏有效監督,是“一把手”變為“一霸手”的腐敗根源。
國企職務犯罪人員19人,占總人數的9.9%。案件從中央企業到地方企業都有,涉及石油、鋼鐵、煤炭、電力、通信、出版等多個領域。原因是國企干部一方面享受行政級別,另一方面又享受著市場化待遇,更容易通過市場交易掩蓋腐敗事實,增加反腐難度。
另外,高校職務犯罪人數達15人之多,占總人數的7.9%。涉案高校遍布全國各地,覆蓋了本科院校、職業技術院校。其中擔任所在高校校長、黨委書記等職務的占大多數。事實證明,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高校反腐光靠教育是管不住的,重要的還是要靠體制和法制助力。
無縫對接:黨內處理與司法程序,一個都不能少
“紀委很忙,檢察院也很忙。”北京市檢察院第一分院的一位檢察官告訴記者。“紀委和檢察院辦案可以說是無縫對接:一是檢察院依據法律可以單獨偵查辦案,然后通報相關紀委啟動黨內處理程序;二是紀委查辦案件并進行黨內處理后,根據是否涉嫌犯罪,決定是否移交檢察機關立案偵查。”
記者了解到,在查處貪官過程中,黨內處理與司法程序一個都不能少。根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規定,黨內處理各級官員案件,一般由中紀委和地方紀委查辦。從程序上要經過受理、初步核實、調查和審理等階段。
關于司法程序。涉及到黨內被查官員違法行為的,犯罪問題和線索將由紀委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檢察機關確定屬實的,依法對其立案偵查,隨后進入司法程序。檢察機關依法偵查終結之后,予以起訴,之后法院依法進行判決。
例如,最高檢發布的省部級案件中,已明確由檢察機關依法立案偵查的省部級“大老虎”有23個,他們大多是從中紀委轉交檢察機關的。其中,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原常委、統戰部原部長王素毅已經被判處無期徒刑,是十八大后被查的省部級官員中,第一個接受審判的。此外,去年底因在衡陽破壞選舉案中失職瀆職接受調查的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童名謙,15天即被移送司法機關,9個月后,他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年,也創下了最快獲刑速度。而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劉鐵男受賄案一審,也于9月24日在河北省廊坊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廉政研究中心副秘書長高波認為,今年以來,紀委部門與檢察機關聯手反腐敗的速度、力度、廣度、深度,都達到了新的層次。一邊高壓反腐,一邊各項工作有序推進,用反腐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這也是中國共產黨有自信、有能力、有信心的表現。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