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間歇性飲食,或可造成后代傷害
文/陳根
近年來,間歇性禁食策略備受推崇。間歇性禁食(IF)是一種認可度頗高的針對代謝疾病的飲食干預措施,起源于18世紀的歐洲,是一種禁食與正常飲食交替、短期內連續禁食或者限制飲熱量的飲食方式。
已有多項研究表明間歇性禁食降低了心血管風險,改善了整體健康和心功能參數(比如血壓、心率和能量消耗)。在各種形式的間歇性禁食(IF)中,隔日禁食(ADF)被定義為嚴格的36小時不攝入熱量,然后是12小時無限制飲食。
同樣發表在Cell Metabolism 上的一篇文章探討了ADF對非超重健康成年人心血管參數的影響,如心率、血壓、膽固醇水平、CVD風險、身體成分、代謝物,從而評估這種干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結果顯示,ADF改善了心血管指標,降低了收縮壓、舒張壓、心率、動脈和脈搏壓以及脈搏波傳導速度,并且最終可能延緩衰老發生。
然而,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的科學家們近日通過一項秀麗隱桿線蟲研究證實,減少食物攝入量或許會對三代后代產生不利影響,尤其是在后代可以獲得無限量營養來源時。
具體來說,研究人員設計實驗,調查了限時禁食對線蟲及其三代后代的壽命及繁殖的影響。在這項實驗中,飲食環境被劃分為兩大類:線蟲可以按照自身意愿飽食;或進行間歇性禁食。
結果發現,禁食的確能延長線蟲的壽命,也能提升它們在繁殖方面的表現。然而,禁食卻給線蟲的后代造成了負面影響,尤其是在后代可以獲得無限量食物供應的情況下:它們的壽命變短了,繁殖表現也有所下滑。這種有害影響在孫輩和曾孫輩身上都十分明顯。
也就是說,本次研究結果表明,禁食策略可能會讓后代付出巨大代價,而且其影響力可能會持續數代。道法自然,一定不是簡單的飲食方式,人們也需要在現代醫學的角度建立起真正的營養學的框架,以到達真正健康的飲食結構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