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程虹的書單:替人類保存了荒野形象的21本書
【編者按】
程虹教授從事自然文學研究多年,那么她眼里哪些關于自然文學的作品值得讀?我們從她8月份出版的《寧靜無價:英美自然文學散論》中整理了這份書單,并摘錄了程虹老師的相關點評,希望能夠對想要了解自然文學的讀者有所幫助。
1.《論自然》(愛默生)
“在《論自然》中,愛默生呼喚人們用一種新眼光來看待自然:‘這里有新的土地,新的人民,新的思想。讓我們來呼喚自己的著作、法律和信仰吧’。對他而言,美國學者的獨立個性,美國文化的形成,與新的自然觀是相輔相成的。”(頁28)
2.《美國風景散論》(托馬斯·科爾)
“《散論》的意義,不僅僅在于它率先提出了美國的自然是作家和藝術家創作的文化資源這一論點,從而為發展美國自己的文學和藝術開辟了道路,而在于它本身就堪稱是自然文學的佳作。”(頁41)

3.《瓦爾登湖》(梭羅)
“對《瓦爾登湖》的不朽,哈佛大學英語系教授勞倫斯·比爾一語道破其中奧妙。他在專著《環境的想象》中視《瓦爾登湖》為‘圣約’和‘給人以靈感的文學經典’。認為‘與其說它是一部不朽之著,倒不如說它是一種真實的生活’”。(頁60)
4.《醒來的森林》(約翰·巴勒斯)
“在巴勒斯的匯總多作品中,《醒來的森林》被公認為他的代表作。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于作者與自然界那種非同尋常的親密接觸及心靈的溝通。”(頁76)
5.《夏日走過山間》(約翰·繆爾)
“鮮活和動感是繆爾筆下自然的特色。大山不僅是他的家園,也是他靈感的源泉。他爬得越高,文章中的氣魄就越大。而當他把自己的感受寫成文字時,那山的活力與靈氣便會自然流露于筆端。”(頁82)
作者按:“在我所喜愛的美國自然文學中,有兩位著名的‘約翰’:約翰?巴勒斯與約翰?繆爾。他們二人并駕齊驅,通常被認為是19世紀及20世紀之交最杰出的的自然文學作家。”(頁70)
6.《鄉村時光》(蘇珊·庫珀)
“不同于《瓦爾登湖》中的索羅,《鄉村時光》的作者在鄉間漫步時,很少用第一人稱單數‘我’(I),而常常用第一人稱復數‘我們’(We)。她是有意將自己作為周邊的自然環境的一部分,從而也使得讀者成為其中的參與者,隨她一起去探索林地、草原、山谷、溪流及湖泊。至此,我們不能不佩服這位生活在19世紀的女作家所持有的超前的生態眼光。”(頁103)
7.《我們的村莊》(瑪麗·米特福德)
“在《我們的村莊》發表后近兩個世紀的今天,重溫這部經久不衰的作品,使我們更深刻地體會到米特福德獨特的寫作才能。她的側重點并非是不為人所知的、荒涼的自然,而是人們所書序的但卻鮮能引起注意的情景:那些平靜無華、綠樹成蔭的英格蘭風光,那些既稱不上宏偉、也不顯現也行的看似平淡的景色。”(頁113)
8.《少雨的土地》(瑪麗·奧斯汀)
“奧斯汀的《少雨的土地》改變了人們對沙漠的認識。傳統上那種以丑陋、貧瘠、無人和無用為特征的沙漠,在她的筆下,成為一種有生命、誘惑力的迷人的風景。”(頁122)
9.《海島生活》《海島花園》(西莉亞·薩克斯特)
“西莉亞的海島生活是現實與幻想的完美結合。那種現實是接受海島的自然現狀,與她共生存;那種幻想是自由、獨立、不受外界干擾的理想空間。西莉亞用她的親身經歷告訴人們怎樣在無法改變的自然生存條件下獲取換了,怎樣與自然環境同生死,共命運。”(頁136)
10.《自然之友》(梅布爾·賴特)
賴特“作為唯一的女作家被載入2004年出版的《環保的詞語》一書之中。賴特的成功之處在于,她以言行使我們意識到,保護那些崇高、健康、美麗的事物是當今社會人類最迫切的需要。”(頁159)
11.《林中女居民》(安妮·拉巴斯蒂)
“拉巴斯蒂對森林的愛不是一種紙上談兵,而是一種真心的投入,因為她在林中找到了i幀及的玩伴,自己‘最親密的朋友’。如作者自己所述:‘我親密的、永久的伴侶是哪些樹。我對方圓400英尺內的每一顆樹都了如指掌。’”(頁164)
12.《塞爾伯恩的自然史》(吉爾伯特·懷特)
該書最明顯的特征在于它是以書信體寫就。“《塞爾伯恩的自然史》成為英國科學中對生態學領域最重要的早期貢獻之一。當然,更具普遍意義的是,從懷特那里,生活在高科技時代的現代人可以逐漸領悟到怎樣在人類和自然之間形成一種共有的寬容,怎樣在熱愛自然與享受都市生活中找到一種平衡。”(頁192)
13.《我心靈的故事》(理查德·杰弗里斯)
“杰弗里斯將其短暫的一生都用語體驗和描述自然之中。甚至當他身患重病,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時,擔心的不是死神的來臨,而是觀望著窗外的飛鳥與花朵,擔心‘沒有我來為它們記錄,那些鳥和花可怎么辦’?”(頁195)
14.《綠色寓所》(W·H·赫德森)
“雖然這部小說的背景在南美,但有人評述在其獨特的氣氛及感情上的深度和強度卻可與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嘯山莊》相媲美。”(頁214)
15.《英格蘭的心靈》(愛德華·托馬斯)
“在歷次戰爭中,曾有無數將士戰死疆場,但像托馬斯這樣的文人主動請纓者,卻為數不多。當有人問他為什么而戰時,托馬斯彎腰捧起了一把土,說道:‘就是為這個。’對托馬斯而言,英格蘭不是一個概念,甚至也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片具有特殊意義的土地。”(頁221)
16.《寒山》(查爾斯·弗雷澤爾)
“弗雷澤爾在《寒山》這部以美國內戰為背景的小說中,從始至終,讓《旅行筆記》伴隨著男主人公英曼”,“小說中幾位主要人物的心中幾乎都涌動著對荒野的激情。”“從《寒山》中,我們再次讀出了‘自然是精神之象征’的含義,感受到了美國自然文學的影響力。”(頁245,251)
17.《林中居民》(托馬斯·哈代)
“乍一看來,《林中居民》描述的是幾個年輕人的感情糾葛,但細細品味,卻可見在小說的構思及人物塑造方面,貫穿著一條充滿生態意識的主線。”“雖然不能說《林中居民》是一曲田園挽歌,但從中我們的確看到了哈代對工業革命產生的負面影響所產生的擔憂以及其超前的生態意識。”(頁265,271)
最后,補充四本程虹老師自己翻譯的自然文學著作。
18.《低吟的荒野》(西格德·F. 奧爾森,三聯書店,2012)
19.《心靈的慰籍》(特麗·T·威廉斯,三聯書店,2010)
20.《醒來的森林》(約翰·巴勒斯,三聯書店,2004)
21.《遙遠的房屋》(亨利·貝斯頓,三聯書店,2007)

《寧靜無價:英美自然文學散論》
作者: 程虹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副標題: 英美自然文學散論
出版年: 2014-8
定價: 45.00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