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在緬甸發現中國︱阿彌陀佛

朱諾
2014-10-06 09:19
來源:澎湃新聞
? 私家歷史 >
字號

“緬始皇”:一千年以后的翻版“秦始皇”

        說起中國歷史上的偉大帝王,人們自然會提到“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緬甸歷史上也有類似的“英明領袖”,緬甸人稱之為“三大帝”。其中,第一個統一了緬甸的蒲甘國王阿奴律陀位列“三大帝”之首,他在緬甸的歷史地位與中國的秦始皇相當。

        

每年建軍節,緬甸軍隊都要在首都內比都的三大帝廣場上進行閱兵儀式,三大帝的雕像中,最左邊的是第一個統一緬甸的蒲甘國王阿奴律陀。

        

        這位“緬始皇”上位的過程,竟也與秦始皇有些相似。盡管沒有呂不韋、嫪毐之類的“仲父”、“假父”,但蒲甘的前朝諸王也沒少做有違綱常之事。在阿奴律陀很小的時候,其父王的養子發動宮廷政變而奪下王位,父王被趕進寺廟當了和尚。新王進而強娶了阿奴律陀的母親(也就是新王自己的養母),立她為皇后,并在人前人后以“弟兒”(Brother-son,既是弟弟也是兒子的意思)來稱呼阿奴律陀。這稱呼同“仲父”、“假父”的含義相差無幾,自然使阿奴律陀感受到莫大的侮辱。長大成人后,阿奴律陀發動了一場叛亂,并與新王進行了一對一的決斗。結果,新王連人帶馬被阿奴律陀挑進河里,一命嗚呼,阿奴律陀則在勝利的歡呼聲中加冕登基。

        阿奴律陀在位33年,在此期間,他東征西討,南戰北伐,將蒲甘從伊洛瓦底江中游河谷地帶的一個小城邦國,拓展成為與今日緬甸領土面積相近的龐大帝國,很有些“為萬世開太平”的氣度。同時,他還在政治、軍事、農業、宗教等方面實施了一系列的變革,為帝國江山奠定了將近250年的基業。

        在蒲甘王國的中心地區,阿奴律陀實施了強大的中央集權,建立了皇族、貴族、朝廷官員、地方鄉紳等逐級下放的官僚體系;對于被其征服的其他族裔臣民,比如,先于緬族而居的驃族和孟族,他采取了懷柔政策,尊重異族傳統,加強民族交流;對于邊遠地區的民族,如撣族和若開族,他采取了民族自治或宗主納貢的策略,從而使帝國呈現出一派民族團結的和諧景象。

        阿奴律陀大興水利,發展農業,使炎熱干燥的蒲甘地區成為緬甸中部的糧倉,使百姓豐衣足食,國庫豐盈充裕。他在河谷地區建造的江堰、運河、以及一整套的灌溉系統至今仍為當地人們所使用。

        此外,阿奴律陀指導緬族學者,在孟族文字的基礎上,創立了緬族文字,并推廣緬文與孟文、驃文、巴利文一同使用,逐步突出緬文的統治地位。他還在王朝控制的范圍內,向邊疆地區大規模遷徙緬族移民,使緬族文化成為境內的統治文化。緬甸最早的移民——驃族——就是在蒲甘時期被逐漸緬化,而最終消失了的。        

罷黜百家,獨尊小乘佛教

        這時的蒲甘,兵強馬壯,倉廩殷實,真可謂盛世空前。但阿奴律陀覺得,這還遠遠不夠。他知道,維系帝國的統治不能僅僅依靠這些“硬實力”,他需要找到一種可以武裝臣民頭腦的“軟實力”。而軟實力的根本、文化的根基,則是宗教,是信仰,是價值觀,如果帝國子民的信仰混亂空虛,價值觀落伍,那再怎么窮兵黷武,也無濟于事。

        而蒲甘當時正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教派,正邪不一、魚龍混雜。其中有早年從印度傳來的婆羅門教,也有改革后的印度教,有從南詔傳來的大乘佛教(漢傳和藏傳都有),也有當地土著的鬼神崇拜。阿奴律陀對這些教派都不滿意,尤其是作為藏傳佛教一支的阿利教(傳自南詔的阿利教在云南大理地區有流傳,至今不絕),最讓他大光其火。

        緬甸后幾個朝代的“皇家編年史”中,將阿利教視為邪教。書中記錄道:阿努律陀初登王位時,蒲甘某個村子里有30多名阿利教僧侶,6000多名教徒,他們個個舞槍弄棒,酷愛騎術,縱酒食肉,口念咒語。阿利教徒藏文于小樹內,等到小樹長大之后,聚眾取之,哄騙大眾說,那是“神諭”。此外,阿利教有一種特殊的儀式,村中但凡有處女出嫁,都必須先送到寺廟,與阿利僧人度過初夜,請阿利僧人破其處子之身。

        我在蒲甘郊區的佛寺中找到了阿利教徒男女赤裸相擁的壁畫,可笑的是,門口小販兜售的壁畫拓片,卻給男神女神們穿上了衣裙。可見,蒲甘之后統治緬甸的小乘佛教對阿利教仍然抱有成見。

蒲甘寺廟外小販兜售的廟內壁畫復制品,阿利教徒被穿上了衣裙。而在寺廟里禁止照相的真跡壁畫上,他們是赤身裸體的。

        

        阿奴律陀的父母都是阿利教的信徒,自己從小跟隨父親到寺廟里修行,對阿利教僧人的一些放浪行為早有了解。但是,最讓阿奴律陀反感的還不是這些。阿利教士在蒲甘的影響力已經不限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他們還形成僧侶團體,蠱惑民眾,干預朝政,而這,讓阿奴律陀越來越難以容忍。他開啟的宗教改革,第一步就是剝奪阿利教僧侶的權力,解散僧侶集團,將阿利教徒趕出蒲甘,趕進深山老林,并明令百姓不必再奉獻子女的“初夜權”。

        緊接著,阿奴律陀啟動了宗教改革的第二步:“罷黜百家,獨尊小乘佛教。”

        阿奴律陀在征服南方的孟族時,開始接觸到小乘佛教,通過與孟族高僧善阿羅漢的對談,他認識到,小乘佛教的經書更純粹,信徒更寡欲,也更利于統治。善阿羅漢本是他的俘虜,但阿奴律陀以禮相待,將俘虜尊為國師。他用幾十頭大象,從孟族城邦的勃固和直通兩地,馱回13部完整經藏與大量佛跡,同時帶回了500多名孟族高僧及幾萬名能工巧匠,開始在蒲甘周圍廣建佛寺。

        “緬始皇”的后代們繼承了他對小乘佛教的擁護和扶植,此后的250年里,蒲甘王朝在都城方圓42平方公里的范圍內,修建了一千多座佛塔、一萬多間寺廟以及三千多所佛學院,吸引了眾多來自斯里蘭卡、高棉、暹羅、蘭納、瀾滄等地的僧侶和信眾,使蒲甘成為東南亞小乘佛教的中心。        

人人都想做和尚:成也佛教,敗也佛教

        然而,正可謂成也佛教、敗也佛教,蒲甘王朝歷時近250年,其最后的衰敗竟也與佛教有著脫不開的干系。

        在蒲甘王朝中期,朝廷實施了一項善舉,對饋贈予寺廟的土地免征稅收。多年以來,蒲甘王朝的王公貴族們為了積善,紛紛在自己的封地上大修寺廟,一座比一座宏偉,一個比一個精致。到了王朝晚期,全國將近三分之二的土地都已歸寺廟所有,稅收不上來,結果造成國庫財政吃緊。僧人待遇優厚,是提升社會階層的重要跳板,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出家為僧,田里缺少壯勞力,軍隊也征不足兵丁,糧食產量逐年減少,內憂外患便紛紛顯現出來了。

        先是南方附屬國造反,后又有西邊敵國進犯,但最危險的則是來自北方的蒙古軍團。1254年,蒙古騎兵翻越過蒼山,消滅了大理國;1271年,忽必烈定都北京,建立元朝;5年之后,元朝大軍攻破臨安,南宋破滅。蒲甘軍隊和蒙古軍團打過幾仗,每次蒲甘軍都大敗而歸。1287年,當蒙古騎兵再一次大兵壓境時,蒲甘王朝竟然湊不齊軍隊,因為男丁大多進寺廟當和尚了。蒲甘王朝的末代皇帝那羅梯訶波帝不僅沒有抵抗,反而甩下一國百姓,只身跑到南方的兒子那里避難去了。

        
蒲甘塔尤克派寺墻上斑駁褪色的壁畫。守廟的小伙子指著這幅畫說:“喏,有辮子的就是中國人。”我其實很想告訴他,那是忽必烈的蒙古兵,跟他理解的“中國人”不是一回事。

        

        在緬甸的史書中,這位蒲甘末代皇帝因兩件事而著名,一件是他在位期間嗜好鋪張奢侈的飯局,據說,一頓飯竟要上300多道菜。另一件就是他的棄國逃跑之舉,緬甸人稱他為:“塔尤克派敏(Tayok-Pyay Min)”,意思是“從中國人面前逃跑的皇帝。”

        我在蒲甘時,無意中走進了一座寺廟,守寺的小伙子給我介紹,這座寺廟名叫塔尤克派寺!“敏(Min)”是皇帝的意思,“派”是逃跑的意思。而在古代,緬甸人將境內及鄰國的居民分為5大族群:一,緬族;二,孟族;(這兩個都是單一民族)三,撣族:指來自緬甸以東的民族,包括撣族、泰族、高棉人等;四,“卡拉”(Karla)。來自緬甸以西的印度人、阿拉伯人、甚至后來的英國人都統稱“卡拉”;第五個族群就是“塔尤克”,字面上的意思是指中國人,實際上卻包括了蒙古、突厥等所有來自北方的民族。

        這座塔尤克派寺正是那位蒲甘末代皇帝修建的寺廟,因為逃跑匆忙,寺廟一直都沒有完工,后人就以他棄國逃跑之舉來命名了這座寺廟。 
蒲甘塔尤克派寺,寺廟的名字意為“從中國人面前逃跑的皇帝修建的寺廟”。

        

        總之,逃跑皇帝到了南方后,被自己的二兒子抓了起來,在刀鋒的逼迫下,喝下了兒子為他準備的毒酒,嘟囔了一句“讓他斷子絕孫”,就死了。

佛塔背后的殺戮

        在緬甸歷史中,歷代皇室兄弟鬩墻、父子仇殺的事件層出不窮。蒲甘王朝皇室內部的殺戮不是開始,更不是結束。然而,殺人者事后都無一例外地大興土木、建造佛塔,最大佛塔的建造者往往是殺人最多的人,似乎這樣就可以讓他們贖去曾經的罪惡,從而感到心安理得。這讓人不禁要感嘆,難道“立地成佛”之前,總是要先經歷“拿起屠刀”的過程?

        幾百年后,一位20歲出頭的英國人來到蒲甘,面對伊洛瓦底江邊幾千座幸存的佛塔,百感交集。他將自己的感受寫進了處女作《緬甸歲月》中,這個人,就是在緬甸做過4年多帝國警察的喬治?奧威爾。他在書中這樣描述男主角之一,邪惡的緬族治安官吳波金:

        根據佛教信仰,生前做壞事的人,下輩子會投胎變成老鼠、青蛙,或者其他什么低級動物。吳波金是個虔誠的佛教徒,自然想要躲過這一劫難。他要把人生的最后幾年時間花在做善事上,如此一來所積的德,就足夠抵消他從前的罪過了。很可能,他做善事的表現形式就是建佛塔。建四座塔,五座、六座、七座——刻有石雕,外層鍍金,還有隨風而響的鈴鐺,每響一聲就是一次禱告。于是他便可以在脫胎轉世時有個男人身了——因為女人跟老鼠、青蛙什么的層次差不多,頂多算是一種類似大象這樣的高級點兒的動物。

        末代皇帝死后,蒲甘帝國基本上就不復存在了。曾經的附屬國紛紛造反,不是自立為王,就是另尋新主。他的兒子向忽必烈投降后,被授予了一個類似“蒲甘太守”的職位,不久也被推翻了。蒲甘這個曾經擁有20萬人口的都市,再也沒有恢復往昔的輝煌,直到1990年代軍政府開放旅游之前,這里僅剩下幾個人煙稀少的小村子,和塵埃中的上千座佛塔。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福县| 汽车| 出国| 色达县| 工布江达县| 闽清县| 夏津县| 新蔡县| 乌鲁木齐县| 灵丘县| 乐清市| 丽江市| 四会市| 东乡县| 桂林市| 托里县| 汉源县| 靖远县| 托克逊县| 绥德县| 定陶县| 鄄城县| 平湖市| 万荣县| 根河市| 老河口市| 兴和县| 肥乡县| 清原| 博白县| 玛沁县| 托克逊县| 万载县| 武乡县| 垫江县| 陆良县| 全州县| 潞城市| 平原县| 汤原县| 嘉荫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