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百家施工隊陷蔬菜大棚騙局,陜西華縣三千畝良田變荒草地
一千多個溫室大棚“爛尾”,兩千余畝良田成荒草地,逾三億資金被“套牢”——陜西秦星農業公司在華縣“借雞下蛋“建溫室大棚,最終留下這樣一個爛尾工程。
從去年5月底至今年8月下旬,陜西秦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收取三千多萬元保證金后,向120多家施工隊發包了一萬多個蔬菜大棚建設工程,由各施工隊墊資建設。據多個包工頭介紹,目前已完成75米標準大棚1400個,總投資約3億元,但秦星農業公司僅在前期支付了600多萬的工程款。
當地政府回復施工隊稱,秦星農業公司無履約能力,造成合同無法履行,其行為涉嫌合同詐騙,公安機關已于8月29日將該公司法定代表人張來財刑拘。
9月15日,華縣經濟發展局一位副局長表示,秦星農業公司所有項目均無備案手續,“都是非法的。”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在華縣多個鄉鎮走訪發現,除了秦星農業公司項目涉及的三個鄉鎮外,位于華縣蓮花寺鎮的全國循環農業華州示范基地也已爛尾,荒草遍野。該基地占地800余畝,在建的100多個大棚已經停工。加上秦星農業公司爛尾項目,華縣因修溫室大棚而撂荒的耕地至少三千余畝。

三千畝良田成荒草地
已持續十多天的秋雨,令陜西多地發生洪澇,大面積農作物遭災。不過,對于陜西華縣華州鎮、赤水鎮、杏林鎮、蓮花寺鎮的部分農民來說,他們無需擔心這場罕見的秋淋影響收成,“現在地都租給別人了,咱管不上。”
雖然不用擔心收成,但是地里的景象讓世代耕種的農民心疼不已:三千余畝良田上的一千多個大棚爛尾,其間荒草沒人。
澎湃新聞獲取的三份租賃合同顯示,2013年4月20日,為了發展無公害蔬菜種植業,秦星農業公司以每畝年租金1000元的價格,從華縣華州鎮銑農村、赤水鎮南吉村、杏林鎮杏林村租用13500畝土地,租賃期限20年,土地租賃款每五年付一次。合同約定,簽訂合同兩個月內,秦星農業公司如不能及時交付土地租金,則合同自行終止。
但與合同相悖的是,直到今年4月,赤水鎮南吉村被租地農民才拿到租金。“只給了兩年的錢,地錢是1000元一年,青苗(小麥)補助一畝1300元。”據赤水鎮南吉村多位村民介紹,去年10月,他們獲知了“征地”的消息。
南吉村二組村民曹有財告訴澎湃新聞,他家的6畝6分地被租用,但只拿到34000元青苗費,“地款一分沒給,村干部說6月30號給我重分一塊地,但至今也沒兌現。”村民趙迎則表示,她除了三年的租金被拖欠,至今還有一萬多元青苗補助沒拿到。
對于這次“征地”,村民們大多不愿意。一位村民稱:“村里種地的都是上了年紀的人,平常種點小麥、玉米,一畝地還能收入兩三千元。現在把地租出去,以后咋辦?去打工又沒人要。”這位村民表示,為了抵制征地,他們小組的村民挖斷道路,才擋住了施工鏟車。
據南吉村村民們介紹,主導推動這次租地的是村主任晏高平,不過晏高平經常不在村里待。村民向澎湃新聞提供了晏高平的手機號碼,但其已關機。
承建秦星農業公司溫室大棚的多位包工頭稱,雖然合同顯示秦星農業公司租地面積為一萬多畝,但實際在建蔬菜大棚占地面積大概是兩千多畝。
而除了秦星農業公司項目爛尾外,位于華縣蓮花寺鎮的全國循環農業華州示范基地同樣景象慘淡。陜西綠星柳農林科技有限公司去年以每畝地年800元的租金,從蓮花寺鎮南馬村租得800多畝耕地,開發建設農業示范基地,該基地在2014年1月1日揭牌。但在9個月后,這里卻已是人去屋空,上百個大棚爛尾,一個項目部門前的荒草甚至已近屋頂。

上百工隊逾三億資金陷“泥淖”
9月15日上午,眾多承建秦星農業公司蔬菜大棚的包工頭,再次來到華縣縣政府“討說法”。
據包工頭們介紹,秦星農業公司用合同詐騙的方式,誘騙120多個施工隊墊資建設溫室大棚,并收取了高額的質量保證金。目前已完成75米標準大棚1400個(土建部分),總投資約3億元,其中保證金近三千多萬元。但秦星農業公司只是在前期支付了600多萬的工程款,其余大多數施工隊工程款被拖欠。
包工頭們稱,自去年8月6日秦星農業公司溫室大棚項目開工以來,先后有來自四川、重慶、湖南、寧夏等地的120多個施工隊參與建設,現場施工工人最多時達兩三千人。
秦星農業公司的項目分布在華縣赤水鎮、華州鎮、杏林鎮的六個村子,占用耕地兩千多畝。
“每個工隊都簽了100個大棚的施工合同,每份合同價款3000萬元。算下來整個工程合同價款超30億元,不過秦星公司拿不到那么多地,所以實現不了。”包工頭肖興成向澎湃新聞介紹:“要先交30萬元質量保證金,然后墊資建設,這120家工隊主要做土建部分,大概只有一兩家沒交保證金。”
除此之外,包工頭們稱,為了承攬到項目,多個工隊還向中間人支付了十幾萬到幾十萬不等的介紹費。而秦星農業公司的部分管理人員,也扮演了中間人的角色,收取高額介紹費。
而在施工過程中,施工隊還遭遇了強賣強買。秦星農業公司工程項目部在4月17日曾發通知要求,為確保施工質量,各施工單位不能私自隨便采購原料,如有違紀,發現一次罰款1000元。一位包工頭介紹:“他們指定的供貨商,價高量不足。比如沙子,他們送來的實際是14立方米,但非按十七、八立方米算。你要是質疑,他們就拉走不給你送了,工程就沒法干。”
由于長期未能領到工錢,7月19日,幾位四川籍民工前往秦星農業公司討薪,卻遭對方人員毆打辱罵。此后,被拖欠工程款的施工隊陸續停工,并向華縣縣政府反映相關情況。
8月29日,華縣縣政府主要領導在接訪包工頭們時稱,施工隊被騙了。肖興成稱:“后來我們才發現,秦星公司根本就沒錢,給農民的土地款用的都是我們交的保證金。公司現在的辦公場所還是租我們一個施工隊的,不過也沒給租金。”
與秦星農業公司手段如出一轍,陜西綠星柳公司在開發建設全國循環農業華州示范基地時,也是在收取大量保證金后,由承建方墊資建設。曾在該基地參與施工的一位知情人稱,承建一個大棚,要交一萬元保證金,然后承建方墊資建設,“資金鏈斷了,現在徹底停工了,一百多個大棚爛尾。”由于該基地空無一人,澎湃新聞未能聯系到承建方獲取更多信息。

所有項目無備案手續
多位包工頭向澎湃新聞表示,他們當初之所以敢攬秦星農業公司的項目,原因之一是有政府部門人員出席秦星農業公司項目開工儀式。
和如今的慘淡景象相比,秦星農業公司(時稱秦星現代蔬菜專業合作社)在去年8月6日舉行的項目開工儀式堪稱盛大。相關視頻資料顯示,開工儀式上主持人宣讀出席儀式的領導包括華縣多名政府官員。與之類似,全國循環農業華州示范基地在今年1月1日揭牌時,亦有華縣政府官員出席。
澎湃新聞獲取的資料顯示,秦星農業公司項目在開工時,尚未辦理備案手續。直到近三個月后的2013年10月28日,華縣經濟發展局才對該項目進行批復備案。備案文件顯示,該項目名為華州農場銑農現代設施農業生態產業示范園;建設地點為華州鎮銑農村;建設內容包括新建日光溫室200個、大棚1000個、觀光擇菜棚16個、氣調庫2棟等。
9月15日,華縣經濟發展局一位工作人員稱:“他們交的可研報告是一個沒有資質的香港公司做的,我們在備案批復中要求他按規范重做,但他再沒給我們交。12月初的時候,這個項目備案就被我們取消了。”而該局一位副局長則表示,銑農村的這個項目確實取消了,而秦星農業公司在其他地方的項目,也都沒有進行備案,“都是非法項目”。
隨后,澎湃新聞從華縣國土局一位工作人員處獲悉,由于秦星農業公司做的項目是蔬菜大棚,土地租自農民,且土地性質未改變,相關流轉手續由農業局辦理。但華縣農業局辦公室一工作人員則稱,秦星農業公司沒有提交任何項目手續,他們對此并不知情。該工作人員承認,農業局對此負有監管責任,但責任不大,“沒辦手續我們怎么管?”
對此,多位包工頭表示,上述農業局工作人員說法難以令人信服。
事實上,陜西省農業廳官網顯示,2014年4月14日,渭南市農業局局長張金榮帶隊,“深入到華縣查看了蓮花寺鎮‘全國循環農業華州示范基地’、赤水鎮和華州鎮由秦星蔬菜專業合作社新建的兩個現代農業園區。”
前述華縣經濟發展局副局長稱,類似秦星農業公司的這種行為實際就是變相的非法融資。華縣官方回復包工頭們稱,秦星農業公司法定代表人張來財采用合同方式,收取工隊保證金,并由工隊墊資建設,但實際本人無履約能力,其行為涉嫌合同詐騙,已于8月29日被刑拘。
9月15日,澎湃新聞前往秦星農業公司探訪,但該公司已空無一人。工商檔案顯示,秦星農業公司為一人有限責任公司,唯一的股東張來財任法定代表人,注冊資金為2000萬元。但注冊資金是否到位,目前尚不得知。
另據知情人介紹,以建設蔬菜大棚為由,進行非法融資的還包括華縣柳枝鎮鐘張農業園區一項目,且已被公安機關立案調查,涉案金額數千萬,“好在這個項目規模不大,現已由另一公司接手運營,土地沒有荒廢。”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