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江西武功山帳篷節后垃圾漫山,網友紛紛支招防止“帳篷劫”

“上山時一片綠色曠野,離開時遍地垃圾”,游客黃婷對澎湃新聞(www.kxwhcb.com)如是描述她眼中的武功山帳篷節。
9月13日到14日,第七屆武功山國際帳篷節在江西萍鄉舉辦,但多名網友反映,一年一度的帳篷節給當地生態增加負擔,山體草皮被破壞,垃圾遍布。《江西日報》9月15日亦刊文,擔憂武功山帳篷節變成“生態劫”,并提出改進建議。
武功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黨群工作部許姓部長告訴澎湃新聞,在為期兩天的帳篷節中,有22000余人進入到景區,盡管事先進行人流限制,但人數還是超出原定計劃,游客亂扔垃圾的情況確實存在,但15日,現場垃圾已經基本清掃完畢。
澎湃新聞從網友提供的圖片上發現,經歷過狂歡后的武功山,因垃圾遮蓋已經無法看到土地和草地,《江西日報》則援引網友@軍哥-野戰軍的微博稱,這種以毀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的景區推介無異于“殺雞取卵”,該網友建議禁止在野外非鋪裝路面舉辦百人以上戶外活動。
對于網友反映草皮遭到破壞的情況,許姓部長稱,營區草地生命力旺盛,一次性破壞不大,次年帳篷節開幕時將會得到恢復。

網友“小妮兒”亦有類似感受。她告訴澎湃新聞,除了游客隨手丟棄垃圾,山上商家經營活動產生的大量廢物、廢水、塑料餐盒和食物殘渣也給環境造成污染。她還注意到,一些游客為了有個平坦的扎營之處,直接用鋤頭把草地刨開。
據她向澎湃新聞提供的圖片,在主辦方明令提醒的“非開放景點”,亦有游客在內駐扎。“小妮兒”還稱,即便是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武功山山地草甸生態修復技術研究及示范點內,也難逃“帳篷劫”。
對此,前述許姓部長告訴澎湃新聞,“還沒了解到相關情況”,他稱,95%的游客都在固定的營地駐扎,營地草坪的生命力比較旺盛,一次性的破壞影響不大,次年帳篷節開幕時草坪將會得到恢復。
在“小妮兒”駐扎的營區,因主辦方設置的廁所不夠,游客們自發挖開溝槽,搭上木板制造簡易廁所,亦有隨地大小便的情況出現。
《江西日報》9月15日亦刊登微話題稱,有網友認為,帳篷節一年一度,任由成千上萬人對植被踐踏和生活廢水對生態侵害,必將對環境帶來極大的沖擊。“一邊是旅游金字招牌,一邊是生態環境破壞隱患。”該報還援引了微博網友@軍哥-野戰軍的質問:“江西省森林覆蓋率全國第二,我們給子孫留下什么?”
許姓部長坦言,根據網友的反映和帳篷節實際的舉辦情況,確實有一些地方需要改進,主辦方事先限定參加人數為兩萬,但一些游客提前上山或者從別的山路進入營地,導致人數超過事先的預定。
即便主辦方發動了志愿者、當地教師、黨員,甚至聘用臨時保潔員,因人多、范圍廣、環保意識缺乏等原因,環境的維護確實不容易完成。此外,主辦方稱向游客發放了一萬余個環保袋,但數量有限,意味著大概平均每兩人才共有一個環保袋,黃婷就稱自己并未拿到。
許姓部長稱,主辦方曾承諾,如果游客從山上帶下垃圾,將可以到指定地點換取紀念品,但實際效果“不太理想”,在22000多名游客中,僅有180余人進行登記兌換。

亦有一些理性的聲音認為,享受美是人之常情,與如何保持環境并不矛盾,問題是游人應該具有環保意識,當這種意識有所欠缺時就要有相關制度進行制約。網友@軍哥-野戰軍 就建議有關部門“制定地方法規,禁止在野外非鋪裝路面舉辦百人以上戶外活動”。
針對破壞環境的擔憂,網友“遼王海臣”認為這并不多余,他還給主辦方支招,“有些宣傳、炒作類節日,多選在風景優美、自然條件較好之處,往往會對環境、自然產生不良影響……呼吁有關部門對此類節日選址、形式等進行規范,達到既能彰顯其美,又避免使美好的自然生態遭‘劫’”。
前述許姓部長告訴澎湃新聞,對于網友的提議他們將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改善,垃圾桶不夠、廁所設置欠缺等問題將會被考慮進來。至于一些網友對抵制帳篷節的呼吁,他認為應該理性對待。
一位景區工作人員在接受大江網采訪時提到,“今年游客比往年要多,垃圾也就更多……也希望驢友可以主動把自己的垃圾帶走。”
《江西日報》刊載了網友@精彩石城 提出的兩種建議:“1.直接撤銷帳篷,取消山上的帳篷節,這是為全局著想。2.注重人性化旅游服務,因地制宜推廣旅游文明設施產品建設,如分散安裝環保提示牌,增派導游加強環保知識教育,增設垃圾桶,發放垃圾袋。”
據江西省萍鄉武功山風景名勝區政務網介紹,武功山山地戶外旅游資源豐富,有十萬畝高山草甸,適合開展戶外運動,被譽為“云中草原,戶外天堂”。武功山管委會自2008年以來,先后舉辦了七屆國際帳篷節。
與往屆相比,今年活動的內容新增萬人環保簽名、江西之巔搖滾音樂會等活動項目。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