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江西一村干部被指冒用他人名字套取國家十多萬元糧食補貼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洪塘鎮荷塘村新屋組村民鄒自香沒想到,自己的名字竟然會連續多年出現在區財政局公布的荷塘村上屋組《水稻、玉米、小麥、油菜種植面積核實種植戶登記表》的名單上。此后,這份名單被遞交至相關部門申請國家糧食補貼。
更令其吃驚的是,和她有同樣遭遇的還有其他5名村民,而他們5年來一直被蒙在鼓里。
“扣農戶的補貼款大概有12萬元左右,虛報油菜等補貼款大概有兩萬元,這些錢都進了村委會的賬。”洪塘鎮荷塘村支書鐘漢萍說。
被冒用的名字
至今為止,鄒自香仍然想不通,自己的名字為何會莫名其妙地出現在鄰村上屋組的國家糧食補貼的名單里,而且搖身一變成了一名種糧大戶。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今年42歲的鄒自香一直在距離老家大約15公里外的宜春市城區打工賺錢。
幾年前,她家曾種植了3畝左右的水稻。2013年,自從鄒自香的公公去世后,她家的早晚稻加起來只種了兩畝左右。
不過,在洪塘鎮財政所出具的上屋組2009年《水稻、玉米、小麥、油菜種植面積核實種植戶登記表》顯示,鄒自香2009年種植水稻16.3畝,種植油菜155畝。
而2010年上屋組《水稻、玉米、小麥、油菜種植面積核實行政村(分場)匯總表》顯示,鄒自香2010年共種植111.7畝水稻,油菜種植面積為155畝。
根據洪塘鎮財政所提供的數據,澎湃新聞統計發現,從2009年至2013年間,鄒自香一共種植水稻200畝左右,種植油菜至少480畝。
根據鄒自香婆婆的描述,她們家這些年來根本就沒有種過油菜。
根據國家糧食補貼政策,國家給種植油菜的農民每畝補貼10元,水稻各項補貼加在一起每畝可補貼94元。依據洪塘鎮財政所提供的數據,鄒自香5年來一共可領取近兩萬元的糧食補貼款,而這些錢都被人冒用她的名字領走了。
“我們家根本不知道這回事,以鄒自香開戶的惠農一卡通我們也沒見過。”鄒自香的老公陳外生說,這個太離譜了,鄒自香是新屋組的人,名字怎么出現在上屋組的名單里。
國家糧食補貼是指對種田農戶進行補貼,分為糧食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
村干部涉嫌虛報上千畝
和鄒自香有同樣遭遇的,還有荷塘村下屋組村民樂坪二。
在洪塘鎮財政所提供的2011年上屋組《水稻、玉米、小麥、油菜種植面積核實行政村(分場)匯總表》上,樂坪二家的水稻種植面積為35.6畝,油菜種植面積為70畝。
“我們不是上屋組的人,父親2011年已經80多歲了,還怎么種地啊?”樂坪二的兒子樂軍生說,他們從來沒有領到過開戶名為樂坪二的惠農一卡通。
澎湃新聞從洪塘鎮財政所提供的多份上屋組《水稻、玉米、小麥、油菜種植面積核實種植戶登記表》發現,除了鄒自香、樂坪二外,還有一個名為“黃亮”的名字也出現在上屋村的登記表里。和鄒自香、樂坪二一樣,黃亮也不是上屋組的人。
多名知情者稱,黃亮是荷塘村棗子組的人。
村民們說,上屋組的數據只是荷塘村虛報的油菜種植面積的冰山一角,下屋組油菜實際種植面積同樣涉嫌存在著大面積虛報的情況。
袁州區財政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0年、2011年以及2012年下屋組油菜種植面積合計每年都是152畝,種植戶錢梅英每年40畝,彭蘭香每年52畝、黃愛平每年60畝。
下屋組村民小組長樂財華說,錢梅英、彭蘭香、黃愛平三人都不是下屋組的人。
“上述三人都是荷塘村棗子組的人。”一名知情者說。
“我從來沒有領到過以我的名字開戶的惠農一卡通,也沒拿到過補貼款,我這么大年紀了哪有力氣種幾十畝油菜?”9月13日,今年68歲的錢梅英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說。
錢梅英說,彭蘭香最近三四年一直在外面打工,也沒有種植油菜。
荷塘村每年提供給財政局的水稻與油菜種植面積名單究竟是誰制訂的呢?
下屋組組長樂財華稱,這些名單不是村小組制訂的,而是由村干部制定,組里的公章也被村委會收上去了。
上屋組組長樂清華說,村委會這幾年虛報的水稻、油菜種植面積套取的錢都被村干部分掉了。
“我和幾位村民連續多次到袁州區政府上訪后,荷塘村村支書鐘漢萍于9月11日來到我家,她承諾會把套取的補貼款拿出來分給上屋組的村民,要求我不要再去舉報套取國家糧食補貼款的事情。”樂清華說。
9月13日,鐘漢萍證實,她的確找過樂清華,并答應算清楚賬后,村委會會把多余的錢退還給上屋組。
“套取補貼款是為了日常開支”
對于村民指責最近四五年荷塘村冒用他人的名字領取國家糧食補貼一事,村支書鐘漢萍沒有否認。鐘漢萍說,村委會沒有虛報水稻種植面積,只是用他人的名字領取了上屋等村小組的國家糧食補貼。
鐘漢萍解釋稱,之所以用他人的名字領取上屋組的國家糧食補貼,是因為前兩年上屋組很多村民沒有交修路、修水渠的錢,總共加起來有3000多元,這些錢都是她以前墊出來的,所以村委會決定采用這種方法把農民的補貼款取出來。
不過,上屋組組長樂清華稱,鐘漢萍的解釋很難成立,如果只是為了克扣3000多元錢,也不需要每年都冒用他人的名字領取。這幾年的補貼款加起來,已經遠遠超過3000多元錢了。
對于村委會最近幾年大面積虛報油菜種植面積,鐘漢萍說,荷塘村是洪塘鎮最窮的村,所以她通過關系搞了一點油菜補貼款,主要是用于村里的日常開支。
鐘漢萍說,扣農戶的補貼大概有12萬元左右,主要是用于修路,油菜等補貼款大概有兩萬元,這些錢都進了村委會的賬。”
形同虛設的監管
荷塘村干部涉嫌冒用他人的名字領取國家糧食補貼,油菜種植面積大肆虛報的背后,是洪塘鎮政府與財政所對糧食補貼監管的形同虛設。
江西省財政廳與江西省農業廳曾聯合發布的《2004年糧食風險基金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實施辦法》(下面簡稱《實施辦法》)規定,水稻的實際播種面積,由村民委員會調查摸底,張榜公布,兩榜定案,上報鄉鎮政府,由鄉鎮政府責成鄉鎮農業技術推廣站(農業經濟管理站)會同財政所據實核定后逐級上報批準。
然而,現實的情況卻是,張榜公示從來沒有在荷塘村出現過。
上屋組組長樂清華表示,上屋組的水稻、油菜的實際種植面積都是村委會報給財政所的,村委會根本沒讓組里參與,而且種植面積與補貼金額都沒有在村小組張榜公示過,沒有公示,所以才出現了虛假名單。
由于被指存在大面積的虛報,洪塘鎮財政所受到村民監管不力的指責。
村民的指責遭到洪塘鎮財政所的否認。財政所一名工作人員解釋稱,鎮財政所與鎮三農辦對村委會提供的數據進行了審核,曾派專人進村入戶對上報的數據進行核實,沒有發現弄虛作假的情況。
此外,澎湃新聞發現,上述《實施辦法》還要求,農村信用社或農行分支機構根據鄉鎮財政所提供的糧食直補通知辦理農戶存折,然后由鄉鎮財政所會同鄉村干部將存折發放給農民,農民個人或委托他人簽收。
上屋組組長樂清華稱,如果洪塘鎮財政所嚴格按照相關政策,會同鄉村干部將存折發給農民,村干部也無法冒用他人的名字套取國家的補貼款。
鐘漢萍承認,她是通過關系才獲得了油菜補貼款。至于是通過財政所還是鎮政府,鐘漢萍沒有細說。
實際上,早在2004年03月,財政部就下發《關于盡快落實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的緊急通知》。通知要求,要建立直補財務公開制度,每個農戶的補貼面積、享受補貼的糧食數量、補貼標準、補貼金額都要張榜公布,直補的操作要公開透明,接受群眾的監督。直補資金不許集體代領,嚴禁用直補資金抵扣各種收費,地方各級財政部門要加強對糧食直接補貼資金的監管,堅決杜絕截留、擠占、挪用補貼資金現象的發生。
9月13日下午,澎湃新聞撥打洪塘鎮黨委書記鐘文鋒的電話,對方獲知記者身份后,立即掛斷了電話。此后一直無人接聽。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