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兩岸貨貿談判低調重啟:臺灣希望四大產業降稅

受3月臺灣“反服貿學運”影響,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后續協商一直停滯。 東方IC 資料
9月10日起,延宕多時的“兩岸貨貿協議第9次工作性商談”一連三天在臺北舉行。當天,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希望有關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后續協商都能夠順利進行,并且順利簽署協議,順利生效實施。
受3月臺灣“反服貿學運”影響,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后續協商一直停滯。其中,兩岸簽署的服務貿易協議(簡稱服貿)迄今無法排入臺灣“立法院”審查議程,貨物貿易(貨貿)談判進度也同時耽擱。
此番貨貿談判重啟實屬不易。據《聯合早報》報道,此次大陸的首席談判代表是商務部臺港澳司司長陳星,臺灣的主談代表是“經濟部國貿局”局長楊珍妮,為使會議不受干擾,談判地點還保密。
9月11日晚間,楊珍妮接受臺灣媒體電話訪問時稱,雙方就市場開放、產品特定原產地規則、技術性貿易障礙(TBT)、食品跟衛生檢疫與動植物檢疫(SPS)等交換了意見。此外,臺灣方面力爭石化、面板、汽車、工具機納入降稅清單。
早在8月5日北京召開的“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兩岸經合會)第六次例會上,兩岸就降稅模式達成共識,同意分五種降稅安排:A籃(立即降稅)、B籃(五年內降稅)、C籃(十年內降稅)、D籃(15年內降稅)、E籃(排除降稅)。
如今,兩岸糾結的問題是哪些產品放在哪個籃子里。
涉及前述四項產業的相關產業公會——臺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工具機)、臺灣石油化學工業同業公會(石化)、臺灣車輛工業同業公會(汽車)在接受澎湃新聞(www.kxwhcb.com)采訪時,各自表達了進入A籃的意愿。
其中,臺灣機械公會告訴澎湃新聞(www.kxwhcb.com),從整體設備的關稅方面來講,島內的關稅相對而言是比較低的,大陸的關稅相對比較高。現在兩岸交流非常頻繁,臺灣和大陸的關系是又合作又競爭,臺灣有臺灣的優勢,大陸有大陸的優勢,將兩者的優勢相結合起來,創造出來的果實會更加好。
臺灣機械公會還稱,在ECFA內已通過的項目中,機械設備只有114項,臺灣還有六七百項的內容尚未談判。大陸基本占臺灣機械設備出口量約30%,希望兩岸在工具機的關稅方面,能夠有一些調降。臺灣是個多元的社會,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聲音,站在公會的角度上來講,希望ECFA能夠加速洽談,盡快談妥。
值得注意的是,此番貨貿談判低調重啟之際,8月傳出了臺灣陸委會會前副主委張顯耀所謂“泄密案”的問題。外界擔心,這恐將影響兩岸談判。對此,馬曉光9月10日回應說,“關于這起事件,我們已經多次表明了態度。我們總的看法是,不希望因個別事件,使兩岸關系受到影響,同時我們也認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進程不會因為個別事件而停滯。”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