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央視:自主保潔的理想很豐滿,是什么困難讓現實如此骨感?
【編者按】
中秋節晚央視《新聞1+1》專題探討南昌大學自助保潔推行受阻問題。
從9月1日開始,南昌大學在本科生學生公寓全面推行學生自主保潔,在宿舍樓道、衛生間打掃衛生的保潔員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同學們自己。學校將原來聘請保潔的費用,用于獎勵資助學生參與自主保潔,然而這樣一項活動立刻引發了部分學生的不滿。實施還不到一周時間,學生們更是發出了《致南昌大學校長的一封信》,反對自主保潔。學生稱全校實行后監管卻不得力,并且稱試點結果事實上不盡人意。
南昌大學校長周創兵在采訪中說:這個事情很有意義咱們必須堅持下去。
9月8日,有部分南昌大學學生向澎湃新聞(www.kxwhcb.com)反映,目前已有學院將原來辭退的保潔人員悄悄請回,負責打掃宿舍衛生。
央視稱,高校學生自主生活能力的確令人堪憂,甚至有學生把積攢的臟衣服通過快遞寄回家洗。教育專家熊丙奇表示:如果一個孩子沒有自立自強的意識,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哪怕考再好的分數,甚至進入名校,最后都不可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公民。

南昌大學學生:讓我們長期自主保潔,我覺得可能是一個負擔。
解說:校長增強勞動觀念、錘煉意志的初衷為何得不到學生們的支持?
南昌大學校長周創兵:這個自主保潔的活動,是一種有組織的勞動,還有自己的一塊勤工儉學的收入,為什么不行呢?
解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千多年前提出的這個問題,在今天仍然是一個難解的問題。《新聞1+1》今日關注,宿舍衛生,大學生能自己打掃嗎?
主持人王寧:觀眾朋友晚上好,歡迎走進正在直播的《新聞1+1》。在這樣的中秋之夜,團圓美滿是我們對每一個家庭最美好的祝福,而我想一個家窗明幾凈幸福才能有一個很好的底子,古人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也就是說如果想有所成就的話,就得靠一點一滴的小事去壘起。最近我們看到江西的南昌大學也提出了一個類似的口號,他們名叫自主保潔,什么意思呢,就是說把這個宿舍的保潔人員都辭退了,由學生自己來打掃自己的宿舍,效果怎么樣呢,我們來用圖片解釋。首先我們看到圖片當中的這個口號,還寫得挺好的,掃我屋掃天下,愛我家為大家,這肯定沒錯,而4月8日的這張圖片顯示的南昌大學理學院,也確確實實在學生們打掃之下很干凈,可是幾個月之后,情況就發生了大逆轉。這張圖片是9月1日開學之后,也就是在這樣的自主保潔的這個項目全面在學校推行之后,宿舍樓的場景,垃圾如山。為什么一個項目剛剛開始推行的時候還是挺好的,可是運行不到五個月的時間就變成如此糟糕了呢?如果說自主保潔的理想很豐滿,那是什么樣的困難讓現實如此骨感呢?今天我們節目就關注于此。
解說:這是今天記者在南昌大學本科生公寓內拍攝到的場景,這個學期,這樣的場景在南昌大學的本科生公寓樓內并不少見,從9月1日開始,南昌大學在本科生學生公寓全面推行學生自主保潔,在宿舍樓道、衛生間打掃衛生的保潔員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同學們自己。
南昌大學校長周創兵:這么多年來,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以后,一般都是用錢去買社會服務,上個學期,教育部還有團中央,倡導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專題活動,弘揚核心價值觀,要把它落地,自主保潔很重要的,我們上大學的時候,也沒有社會化方面進行保潔,都是通過我們自己的勞動來完成的。
解說:學校將原來聘請保潔的費用,用于獎勵資助學生參與自主保潔,然而這樣一項活動立刻引發了部分學生的不滿。實現還不到一周時間,學生們更是發出了《致南昌大學校長的一封信》,反對自主保潔。
南昌大學學生:付了物業費、保潔費的這些東西,我們付了錢的,為什么我們還要再打掃呢,時間太緊了,跟我們上課時間有很大沖突,工作量太大了,的確是太惡心了。
解說:其實在今年3月份,南昌大學就存在7個學院試點過自主保潔,校方認為試點的不錯,所以從9月1日開始,全面在本科生中推行,而在校長看來,自主保潔并不是簡單的打掃衛生。
周創兵:自主保潔的一些活動,是一種有組織的勞動,通過勞動我們知道勞動的艱辛,通過勞動我們可以分享勞動的成果,通過勞動知道什么事要通過協作,非常有意義的,而且現在同學們還通過勞動,還有自己的一塊勤工儉學的收入,為什么不行呢?
解說:然而,校方的說法在學生和部分老師看來,卻是難以在現實中落地。
南昌大學老師:80%是不支持的,不想做這個事情,因為也比較累,主要是這個活比較累,也比較臟,其次就是待遇比較低,這個薪酬太低了,一層樓一個月500塊錢,如果兩個人干的話,一個月才250塊錢,有些高層樓層,水壓沖不上去,好多廁所很難沖,有些沖水閥是壞的,維修不到位,沒有很成熟就全面推開了,所以說暴露出許多問題。
解說:針對同學們提出的已經交了保潔的費用,卻還要自己打掃,以及對于錢的去向的質疑,今天南昌大學校長也給出了回應。
周創兵:本來這部分錢是給了物業公司去了,我們把這部分錢,比我給物業公司的錢還要多,把它拿出來作為勤工儉學,而且這個都是透明的,所有的錢都不到院系的,都是到了表以后打到學生的卡上去。
解說:南昌大學校長坦言,在落實中,的確存在銜接和管理上的缺失,但并不會因此中斷自主保潔這項活動。
周創兵:這件工作第一,只要方向正確我們就堅持不懈把它做好;第二,我們工作中有缺陷,我們完善,另外同學有意見進一步溝通,通過互動,使大家能夠意識到這項工作的重要性,我想這件事情也不難解決。
主持人:我真的不知道學生們在家打不打掃房間,那么在家打掃房間是不是一件特別大的事,但我們看到這次在南昌大學卻是一個打掃宿舍,就已經把整個學校都推到了風口浪尖,這是為什么呢?為什么學生們的意見這么大呢?我們來看一下要理清兩個概念,首先我們要理清的這次自主保潔,它首先強調了一點就是說它不是強制性的,不是要求每個人都必須參加,大四的和研究生這個功課比較滿的學生是不用參加的,大一、大二、大三的學生參加也不是要求每一個人。好,理清了第一個概念,我們再來看第二個概念,第二個概念他說的是方式,方式是有償服務,也就是說如果你承包到人,或者說有一個小組能夠把這樣一個項目承包了,那我是會從保潔費當中拿出來錢給你的,而如果說你想當志愿者也沒有關系,比如說黨員,入黨積極分子,都是可以自愿來參加的。
這兩個問題理清之后可能我們還有一個疑問,就是學生們的意見到底在哪兒,是什么時候開始成為阻力的呢?我們特別做了一個表來梳理一下。我們看到3月份南昌大學是在7個學院的10個公寓樓開展了自主保潔的一個試點了,這個試點應該說一開始進行的還是比較順利的。9月1日開始,開始在全校推行,沒想到很快麻煩就來了,在第二天南昌大學的自主保潔就遇冷,不少宿舍的垃圾開始出現沒人清掃的情況。到了5日就有472名學生聯名上書校長,“請校長嚴肅認真對待這件涉及全校數萬學生生活質量的民意事件”。好,它上升成為一個要去請愿的民意事件。9月6日,南昌大學的校長在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明確表示說,他們的初衷是好的,希望學生們能通過勞動來歷練,而且可以普及中華民族的很多品德。
我們這樣一梳理就會發現,3月份這個試點的實行,6個月之后的9月1日問題發生了,就是全面推行這樣的開始,不到一周就遇到了巨大的阻力。那也就是說,這3月的試點,難道說他們有一些沒有發現的弊端嗎?我們也做了個梳理,我們通過PPT來給大家演示一下,看看3月份的試點他們是怎么進行的。我們看到在3月份的試點當中,首先出現的是環境與化工工程學院,這里面用的方法是將衛生間保潔按照每個樓層200塊錢的標準承包了,承包給了9個學生。好,那走廊大廳怎么辦呢,由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輪流來承擔。教育學院,是由12名學生通過自愿報名來參與這樣的“帶薪保潔”,也有義務奉獻的,當然了他們每個月還規定要全院進行一次大掃除,每個人都得參加。第四,臨床醫學院是怎么做的呢?他們也是一個集體承包制,是將6層的宿舍樓分別承包給大一、大二的六個班全員參與,保潔費是以班費的方式發放給了班集體。
大家通過這樣的一梳理發現,承包好像是他們最慣常用的一個方法,而且會使得學生們用自愿報名的方式來參與到整個自主保潔的過程當中。這樣乍一看不應該有什么問題,我們如果有希望能夠積極勞動的,希望能夠跟同學協作的,參與到整個的活動當中不是挺好的嗎,為什么一到正式在全院開始推行的時候麻煩就來了呢,我們繼續往下看。
解說:學校積極推行學生自主保潔制度,是踐行大學立德樹人根本使命的一項制度改革,這是9月5日在南昌大學關于學生自主保潔的專題會上,校長周創兵說的話,在這個專題會上,還對接下來的自主保潔工作進行了研討和部署。然而,幾乎就在會議進行的同時,472個反對先行自主保潔政策的學生簽名,連同一封《致南昌大學校長的信》,正被學生代表郵寄給了周創兵校長。學生自主保潔,這個南昌大學從上學期3月份開始試點,這個學期全面實行了改革制度,似乎正在被學生們的反對聲、吐槽聲和種種垃圾成堆的圖片所淹沒。
南昌大學“反自主保潔”聯名書發起人甄森:就是學生的認可度不夠,然后參與度也不夠,這個政策一開始實施之后,他(校方)就放任自流的一個狀態,最初期的一些監督工作,如果你跟不上的話,就肯定會出現垃圾堆積的現象。
解說:聯名反對書發起人甄森告訴我們,征集到的472個反對自主保潔簽名,并不是面向全校范圍,而是他和其他同學代表僅用了兩個小時只跑了四棟宿舍收集來的,大家反對的情緒之所以這么大,主要原因是學校與學生缺乏溝通。
甄森:歸根結底,還是學校在做這個的時候,忽略了學生的意愿,姑且不談民主這么大的一個詞,你有沒有考慮到學生的一個意愿,如果學生反對,你有沒有想到其它的一些辦法來應對學生這個意識上面的東西。
解說:除此之外,部分學生反對的另一個原因,是認為學校從上學期試點階段的效果就不好,而學校卻忽略了這些問題。
甄森:試點根本就沒有成功,之前的消息還說試點很成功,這個學生看了之后就感覺很搞笑,本來這個學院的試點情況,上學期都已經反映很糟糕了,這時候還散布一個消息說,因為上學期試點很成功,所以這個學期要開始全校都推行這個政策,就是做得太著急了,我就不理解的是為什么就那么著急把這個政策給推行下去。
解說:除此之外,在《致南昌大學校長的一封信》中,學生質問校方能否公開取消保潔員后的資金去向,并且是否妥善安置被辭退保潔員,以及是否依法給予了他們相應的補償金等問題。
甄森:其實把這個問題給擺出來,不是說要針對學校,或者是針對校長,只是說現在的情況是,學生對這個不滿意,就是我們這些人做這個,肯定要出于理性角度來分析這個里面的原因是什么。
解說:今天,南昌大學學生自主保潔政策已經實施了八天,我們在部分宿舍樓看到了一些污穢不堪景象的同時,也看到了原本被取消了的保潔員的身影。
保潔員:我就是幫一下忙的。
記者:具體做什么事情呢?
保潔員:幫學生搞這個衛生。
南昌大學教師:主要是這個活比較累,也比較臟,其次就是待遇比較低,這個薪酬太低了,一層樓一個月五百塊錢,如果兩個人干的話,一個人一個月才兩百五十塊錢,據我所了解有些學生是自己掏錢把保潔阿姨再聘回來。
主持人:看到這兒,可能很多人都會想,說現在的年輕人實在是太懶了,不愿意花力氣,花精力放在勞動上,而且嫌臟、嫌累、嫌沒錢,當我們想把板子打到學生身上的時候,我們又看到了學生們一些觀點,我們也通過PPT的方式做了一些梳理,我們兩相對照來看到現在矛盾的一個集中點到底是什么。首先,校方當然很明確說的意思就是勞動光榮,為了培養學生們的一個自主意識,但學生們呢是集中在三點,第一點是精神層面,就是說這個學校缺乏跟學生的溝通,我們要捍衛民主,你可以推行你這樣的一個好的方法,但事先得跟我們進行一些討論、商量。第二個就是我們本來交了這么多保潔費,也包含在這樣的住宿費里面了,為什么沒有把這個信息公開呢,我們現在自主保潔了,你是不是把我們包含在宿舍費里的錢退給我們呢?第三個就是大三的學生馬上要考研了,他們也要參加打掃,這是不是不合理等等時間的問題。好了,這些矛盾出現了,是不是校長就應該考慮一下學生的意見呢?對于未來到底還要不要推行自主保潔,這個校長是怎么說的,我們來聽一下我們剛剛采訪到他,他的一個答案。
周創兵:我覺得這個方向是對的,就得堅持,我們工作中間管理中間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我們要不斷改進和完善,包括溝通,包括我們跟學生的溝通,要進一步制度化。
主持人:我們知道,周校長確實決心挺大的,一定要堅持這樣一個好的想法。想法如果真的是好的,推行下去就是落不了地該怎么辦呢,我們要請教一下教育專家21世紀教育研究院的副院長熊丙奇先生,熊院長您好。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你好。
主持人:現在看這個掃不掃地的事反而倒成了一道關了,您覺得兩方各執己見,到底這個矛盾是集中在哪兒?
熊丙奇:我覺得主要的矛盾在于學校在推進這個政策的時候,事先沒有充分的廣泛的聽取學生意見,而是由校方單方面決策,強制一刀切推進,因此導致了學生的意見的反彈,因為做這件事情他一定事先要去尊重學生的意愿,聽取學生的意愿,然后再來推出這個政策,這樣才可能讓這個政策得到學生的理解。
主持人:您指的溝通是什么,有什么樣具體的要求嗎?
熊丙奇:按照《國家教育規劃綱要》的精神,以及學校要建立現代學校制度,實行民主管理,對影響到學生權益的事情,他事先一定要聽取學生的意見,比如這件事情就應該聽取學生意見,是不是由學生自主保潔,保潔之后這些學生怎么樣運作,還有所謂的財務信息的公開,在我看來,如果經過學生聽取意見,民主決策的話,這件事情其實可以找到一個比較妥善的方案,比如說把一些崗位開放出來,讓學生勤工助學,把相關的經費用到勤工助學之中,由學生自主去選擇,那么這樣的話實際上可以把這件事情循序漸進地推行,而不是像現在一刀切推進,導致學生這么大的意見,
主持人:也就是說如果溝通能夠充分,能夠真的像您說的,把它一小塊一小塊的,去按步就班的、步步為營的解決,我們還是有可能讓這個好想法落地的。那到底在學校里面,這個德育教育是不是很需要,到底從哪個點滴上可以讓學生們真正的自主的積極的覺得這就是一件好事,就應該辦呢?我們來看看下面的短片。
解說:最近,又到了各地大學新生陸續開學的日子。而在各大學校的校園里,也上演著全家聚會的場景。昨天,是江蘇大學新生報到的最后一天,私家車停滿了校園的各個角落,不僅是新生一個人上學,全家都來送,爸爸媽媽、哥哥姐姐,甚至還有頭發花白的爺爺奶奶;有的幫著拿行李,有的幫著整理東西。大學的校園里,一時間也被家長簇擁。
同一天,華中師范大學里,陪送的家長在超市門口排起了長隊,爭相為孩子購置生活用品。走出家門步入學校,家長的陪伴仍在左右;而新的征程開始,學生也應該有一些改變。
就在今年三月份召開的兩會上,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副司長表示說,目前高校學生把積攢的臟衣服寄洗,再通過快遞寄回來,已經成為一種郵政新業務。這樣的說法有些諷刺但也并非虛構,就在今年三月份,一則“男生臟衣寄回家洗 三年快遞費上千元”的新聞,令人咋舌。
湖南長沙的曉東,2011年考上重慶交通大學后,每隔兩個月便會將臟衣服快遞回家,讓母親清洗。
《重慶商報》記者鄭友:上大學之后,有一次曉東給她打電話說,衣服洗得有點累,我想把它寄回來,(母親)感覺很無奈,但是還是最后同意了,大學一直這樣,但是(母親)沒有想到,一發不可收拾。
解說:90后出生的曉東,從小被家人百般寵愛,家務事從來沒有碰觸過,讀書還不錯,每學期都會拿著獎狀回家,大學入學時也是父母一切都安排妥當后才離開,母親覺得等他讀大學以后就可以自立了。
鄭友:他媽媽說能不能自己洗,但是曉東覺得很累,他媽媽想,是兒子也無所謂,反正以后能娶到媳婦,他洗衣服的機會也不多。
解說:還有一年,曉東就要跨出學校的大門走向社會,而大學生缺乏獨立生活能力,誰之過卻是留待需要思考的問題。同樣今年大學開學之際,19歲的重慶的男孩彭書涵,做出了不一樣的選擇;他選擇了美國深泉學院,被譽為“最神秘,最難進、輕松碾壓耶魯哈佛”的學校。學校位于美國加州和內華達交界的沙漠中,沒有手機信號,而這所學校也成為荒漠中唯一的綠色。在這里的學生們,不使用現金,回到一個上千公頃、與世隔絕的牧場上耕種與放牧,農活成為了他們的必修課。
《重慶晨報》記者黃曄:這個孩子選擇深泉學院,因為在高中階段,這種自己的一個追求方向,他覺得自己的工作能力強,或者社會實踐這些活動。
主持人:當學生們連臟衣服都不愿意洗,要寄給自己父母的時候,突然間在想,他們大學畢業之后呢?工作呢?難道也要讓母親來解決嗎?那他們找對象呢?是啊,一件一件的事都由父母來解決,讓我想到那個公益廣告,媽媽說,孩子等你長大了,我就能享福了,可是當他老了這個福還沒有享的上。可是當我們想把這個板子打到孩子身上的時候,我們又會想到那些父母,當孩子一拿起笤帚,父母就會說別掃了,你去做功課吧,當孩子一想做飯,媽媽又說,沒事,將來有人給你做飯,你不用做。那我們的父母又該承擔一個什么樣的責任,完全是由學校來做這種德育的教育,是不是孩子就能夠成長的不孤獨了?我們下面還是要請教一下熊教授,熊教授,把所有的責任擔子都放在學校身上,你覺得這公平嗎?學校能夠完成對于孩子這樣的一個教育嗎?
熊丙奇:我覺得學校有責任,而家庭和社會也有責任,在學校里面現在都是以知識教育為主,主要是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不是其它方面的一些教育。而家庭教育本來應該是做人的教育,但是我們的父母現在也是圍繞著學生的成績在轉,我們甚至可以看到親子關系實際上演變成了一個背負關系,很多的父母都是把孩子學習之外的所有的一些都包辦代替了,因此導致了孩子沒有養成獨立的意識,沒有自理的能力,這實際上是需要我們學校和家庭來共同反思的。
主持人:您覺得如果是家長的話,應該跟學校做一個什么樣溝通呢?如果是您的話,您會怎么做?
熊丙奇:首先來講,我們現在的學校要意識到,除了知識教育之外,還要關注學生生活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培養學生獨立的生活能力。而作為父母來講,應該關注的是學生的健康成長,尤其是做人的教育,對于我來講,我認為我自己主要關注的是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獨立性,他能不能自強自立,這是最關鍵的。如果一個孩子他沒有這樣自立自強的意識,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哪怕考再好的分數,甚至進入名校,最后都不可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公民。
主持人:謝謝熊教授的解釋。大學里我們經常說是培養人獨立之精神、自由之人格的這樣一個非常好的一個培訓基地,可是在這里,當我們的校長當我們的老師有好的想法的時候,怎么樣才能落地,是不是目的的正當能夠結合著程序的正當,讓它真正有溝通,有細則,才能不使我們很多好的想法,從一腔腔的口水遍布成靜水流深,因為對于現在的學生來說,靜水流深才最重要。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