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王菲林夕張亞東時隔11年再合作,沒那么好,卻仍是賞心樂事
上一次他們的合作,還是王菲專輯《將愛》的時候,那已經是11年前了,不過人們顯然沒有忘記他們曾經的默契。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們三人彼此都不熟。或者可以這樣說,他們當然熟悉,甚至林夕曾說過“我和王菲就像是沒有名分的夫妻”,但是就好像張亞東所說“和王菲從來不是朋友,和她、竇唯不是一個世界的人”,林夕和王菲也從未真正熟悉,王菲只是他一路關注,看著她從北京到香港再回到北京的一個遙遠的身影。

這就很有意思了。先說王菲和林夕。王菲大概是林夕最好的主顧了。從第一張專集里的《無奈那天》開始到2000年的《寓言》,十多年中王菲從沒退貨給林夕。她是林夕的主顧里絕無僅有的一個照單全收的歌手。直到2001年的《流年》,王菲不退貨的記錄被打破了。出乎林夕的意料,王菲第一次退回了林夕的作品。可以想見王菲看了詞作,然后拿起筆畫出一個天真爛漫的開篇——“愛上一個天使的缺點,用一種魔鬼的語言”;林夕收到退稿,續下文卻殘忍依舊,一筆捅破“懂事之前情動以后長不過一天,留不住算不出流年”。

那么多年,王菲和林夕互相成就。王菲在林夕的歌里矛盾,林夕借王菲的聲音窺探情感的真相,盡管他們并不熟。
再說王菲和張亞東。在張亞東眼中,王菲是個明白人。“她有些事看得很明白就毫發無損。她非常注重形象、面部表情,調子自己很會定,很明白。”王菲也很精準,“從來不正經討論什么藝術話題,但她的直覺是精準的,說唱就唱說錄就錄,從來不管什么風格不風格。”
張亞東與王菲合作的時候剛轉型制作人。他希望從王菲身上學到專業的東西,卻無收獲。王菲帶給他的,卻是”完全的想象力”。這種完全忽略商業的東西,“特別美好,讓人特別有信心”。
合作多年,他們可以瞎聊開玩笑,卻從不參與對方的私生活,雖然他們在生活中曾那樣接近(張亞東曾是竇唯的妹夫)。
這就是音樂好玩的地方。幾個人可以整天吃喝吹牛都在一起,互相了解到如對方肚子里的蛔蟲,然后做出好音樂,比如每天排練四小時一周排練六天雷打不動的“野孩子”樂隊;也可以像王菲、林夕、張亞東這樣的“鐵三角“,無從談起私交,卻因為每個人都固執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得以把完整的自己通過音樂折射,非常私人,留下的作品卻也難以磨滅。
三個“陌生人”之間的故事說完了,來聽這首《愛不可及》。如果你看的是MV,會發現三分多鐘的MV里從頭至尾都是桂綸鎂和孫紅雷在不斷擁抱,分開,起舞,又分開。然后桂綸鎂額頭中槍,孫紅雷又和蔣勤勤起舞了,基本可以用不知所云來總結。這是否就是趙寶剛導演想表達的就是一種關于等待和命運的的古典愛情?只能說仁者見仁,影片鋪展開來,故事大概會好過這個MV,反正大家在9月19日電影上映后就能知道了。

和MV一樣,歌也似探戈,進一步退一步,循環往復。可惜的是有金句卻未必是佳篇。林夕用不同的語句寫同一種情感,開篇點題“幾步之遙,一生距離”,中間交代不可及的距離皆因得一知己(“死而有憾因得一知己,反正死別不如生離”),然后描述距離不可跨越之慟(“靈魂有意而肉身麻痹,唇離齒太遠觸不可及”)。結尾則重復點題,只不過換了一種說法來畫上句號(“命和運太遠,愛不可及”)。
王菲依然是王菲,空靈又漫不經心,唱法無可指摘。只不過,和《致青春》與《因為愛情》一樣,總覺得《愛不可及》不那么王菲。當然,也沒有那么林夕。最精彩的王菲和林夕應該是天真又通透,固執又灑脫,明白的時候不說破,不明白的時候偏要講出來,如此矛盾的兩面體。還當有羽毛般的輕盈精致,細細撩撥,美且不可留。可惜,《愛不可及》大概因為是應卯之作的關系,“愛不可及”這個命題是講清楚了,然而盡管簡潔卻重復,且空有枝干卻無葉無花。
至于張亞東的曲,曲折細致,有幾分探戈的神。他顯然是了解王菲的,這樣清淡,正適合近幾年王菲的趣味。
人生一路向前,拿當年比現今總歸有點殘酷。不管怎樣,王菲、林夕、張亞東又合作了一首歌,是賞心樂事。懷舊也好,怎樣也好,總歸要好于充斥耳朵的那些口水流行歌曲們。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