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南昌大學“反自主保潔”聯名書發起人:捍衛校園民主不能動搖

校長周創兵強調,不會壓制學生,他將此次學生“調皮”表現稱作為創新型的表現。圖為南昌大學大門外的自由女神雕塑。
南昌大學撤保潔員、全面推行自主保潔新政已一周,472名學生聯名上書校長,反對自主保潔。
9月7日,澎湃新聞(www.kxwhcb.com)對話發起聯名上書的南昌大學大三學生甄森,他表示,反對自主保潔政策是因為學校未做好前期工作,單方面強推新政,“從精神和物質兩個層面對學生都造成了傷害” ,希望學校保障學生、校工兩大群體的物質權益和人格尊嚴,并希望校長拿出誠意走到學生面前。
除了對校方前期溝通不夠提出質疑外,甄森還希望校方公開學生所交住宿費中用于保潔費的資金去向。此前,南昌大學校長周創兵在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表示,這筆錢將打到勞動學生的銀行卡上,并將公開財務明細。
南昌大學學生反對自主保潔事件發生后,有觀點認為大學生懶惰、自理能力變差是背后的深層次原因。校長周創兵亦表示,推行自主保潔初衷是為了讓大學生通過勞動懂得艱辛、分享成果、學會協作,更重要的是增強勞動觀念、錘煉意志等。
“9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在勞動方面普遍比較薄弱,絕大部分是獨生子女,所以我覺通過勞動來歷練孩子,可以普及中華民族很多品德。” 周創兵稱。
面對外界“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質疑,有學生表示不認同,稱“沒有經歷就沒有發言權”。 甄森則坦言,反對自主保潔的聲音里摻雜著“懶惰”的成分,但也并非單純的懶惰,他稱現在的大學生有反抗不公平、不合理現象的意識,是在“捍衛校園民主”。
此前,校長周創兵也強調,不會壓制學生,他將此次學生“調皮”表現稱作為創新型的表現,“學生如果一聲不吭,那這個學校還有什么希望,我們的民族還有什么希望?”
“征集聯名的過程中有那么多學生支持,就感覺我們做的事絕對是有意義的。” 甄森說。
學生強調掏糞是宣泄不滿情緒
澎湃新聞:為什么反對自主保潔?
甄森:當時征集簽名時口號是“反對現行自主保潔政策”,因為現行的自主保潔政策還有很多前期工作要做:
第一,學校無視試點樓棟的糟糕情況,執意在新學期全面推廣,已經嚴重破壞了校園民主。這種情況下,自主保潔已經不再叫自主保潔,而是“自己打掃“。
第二,學校只強調學生人格培養的問題,對學生所交住宿費中用作保潔費的去向,學生自主保潔后住宿費是否調整、如何調整沒有及時公開公布;包括學校辭退保潔阿姨之后對保潔阿姨后續生活、工作的補償和安置有沒有主動去解決這一問題也不容忽視。
第三,各學院開展自主保潔工作的具體安排情況不一,還出現“男生掃女廁,女生掃男廁”、“考研復習的同學還要加班打掃衛生”等一些難以理解的現象。
澎湃新聞:反對的理由中哪一條最重要?
甄森:校園民主被踐踏和經濟不公開兩條同等重要,從精神和物質兩個層面對學生都造成了傷害。
澎湃新聞:為什么想到聯名上書校長?有沒有遇到什么困難?
甄森:前期看到網上學生有很多怨言,但是校方毫無回應,雙方沒有一個理性的交流和討論。我們整理了學生在網上的抱怨和學校自主保潔的實際執行情況,寫了一份聯名信,渴望校長做出回應。
征集簽名的時候很多同學表示支持,目前也沒有被學校追究,但是簽過名的同學會擔心被學校處分,建議不留專業、班級,只留姓名。
也有同學拒絕簽名,有一位同學的原話是:“雖然我本人很反對,但是作為班干部我不能簽這個名”。
澎湃新聞:校長稱自主保潔并不只是打掃廁所,不應該把關注點只放在廁所上,但是學生自稱掏糞工,打掃廁所變成了學生最反對的地方,這是為什么?
甄森:有學生一味強調掏糞,是在不滿情緒刺激之下一種憤怒的表達方式。
澎湃新聞:你是否贊成學校推行的初衷?
甄森:贊成,現在的大學生生活習慣確實很不好,我甚至遇到過廁所便池都不沖洗的情況,而且我曾經作為暑假工在故宮做過一段時間的保潔工作,也打掃過兩天廁所,經歷過從不接受到接受的心理過程。非常理解學校從最基層的工作鍛煉大學生心志的初衷,但就這件事來說,其發展的方向絕對有悖于初衷。
反對聲音里面也摻雜著懶惰成分
澎湃新聞:你在故宮打掃廁所中收獲了什么?
甄森:那次掃廁所,曾經跟一位同樣干保潔的北京老大爺抱怨,說從來沒干過這個活,在家進廁所都嫌有味,有點受不了,不想干。那個老大爺就勸我好好干,現在還小,等長大了發達了,就會想離開家門之后人生的第一桶金是掃廁所掙過來的,就會很有感觸,我從那個工作中深刻感受到社會最基層的勞動人民的狀況,那天我還發了條說說,“錢難掙,屎難掏”。
澎湃新聞:校長說,在他們那個年代,他干的事情比“掏糞”多的多,你怎么看?
甄森:我不認為兩代人的差異是主要原因,沒想明白周校長為何強調這個問題。
澎湃新聞:在你看來,現在的大學生有什么特點?
甄森:現在的大學生有反抗不公平、不合理現象的意識,但也會顧慮太多而嚴重缺乏行動。同時不可否認,大學生活墮落,激情的磨滅,對未來方向的茫然與迷失,生活習慣不好,對電腦游戲的迷戀這都是大學生身上普遍存在的問題,學校著眼學生人格問題的培養初衷不容置疑。
澎湃新聞:有觀點認為大學生懶惰、自理能力變差是反對自主保潔背后的深層次原因,你認同嗎?
甄森:反對自主保潔的聲音里面也摻雜著“懶惰”的成分,但單純的懶惰也絕對不會把這一事件推到風口浪尖。
澎湃新聞:還有質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稱現在的學生連一個廁所都沒法搞定,你怎么看?
甄森:外界的質疑肯定跟大家不太清楚事情的原委有關,而一些站出來反對的同學又不夠理性。但是,這件事如沒有存在不合理之處,我們絕不會冒著將母校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的危險,公然提出反對。
校長心太急了
澎湃新聞:你最終目的是抵制讓學生來打掃衛生嗎?
甄森:既然承認自主保潔的進步意義,肯定不會抵制學生打掃。只要學校做的合理,相信少數人的抵制也不會產生什么大的影響。
澎湃新聞:你期待一個怎樣的解決方案?
甄森:只要學校不再單方面推行自主保潔,而是做好前期工作,以及出臺有效的監督機制,保障學生校工兩大群體的物質權益和人格尊嚴,相信大家都會自覺配合真正意義上的自主保潔工作。
我們的目的就是努力捍衛校園民主,這個絕對不能動搖。
澎湃新聞:你想對校長說什么?
甄森:校長心太急了,請拿出誠意,走到廣大學生面前,針對之前所述的一些問題給出合理有效的答復,廣開言路。
澎湃新聞:你覺得大學應該由誰做主?
甄森:大學應該讓學生做主,老師和校領導做監督和輔助工作。所謂大學,是學生養成“自由之精神,獨立之人格”的地方。
澎湃新聞:這一事件中,現在的大學生是否被標簽化?
甄森:學生確實缺乏很多勞動,而社會對學生的諸如加強勞動的要求也是對學生善意的鞭策,學生應該虛心接受。而被標簽化的問題在這個社會上普遍存在,并不是僅存在于學生群體之間,個人感覺沒必要太過糾結于這個問題。
愛校不代表不去質疑
澎湃新聞:把學校推到風口浪尖,心里有矛盾嗎?
甄森:其實我本人看到外界對學生的質疑也反思過,把自己學校負面的東西推到社會輿論的風口浪尖上,有心理陰影。但是這件事是廣大學生真實的心聲,是我們的訴求。
愛校不代表不去質疑,如果真是熱愛自己的學校就要讓學生過得好,而不是滿是怨憤。
澎湃新聞:擔心被學校追責嗎?
甄森:反正不管遇到什么困難,自己是有底氣的。
澎湃新聞:你現在怎么看南昌大學?
甄森:就像馬云評價杭州師范那樣,雖然不是多么牛逼的學校,但是它現在已經是我心目中的首善之區。而且學校到現在還沒請我去喝茶,說明還是比較開明的,我愛這所學校。
(根據本人要求,甄森為化名)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