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評皮克迪〡之八:征收全球資本稅是否可行?

皮克迪自己也承認,這是一個烏托邦的概念。在全球范圍內征收資本稅,遇到的最大障礙是需要各國之間的密切合作。這類似“囚徒悖論”:如果各國都征收資本稅,那么各國政府都能夠得到更多的收益:收入不平等程度降低、稅收增加;但如果其它國家不征收資本稅,只有一個國家征收,那么資本會離開這個國家,這個國家的經濟增長會下降、稅收減少。最后的結果是各國都不征收資本稅,但這對它們來說其實是個次優選擇。
“烏托邦”概念也有其價值所在。學者的職責不是如何實施政策,而是提出自己的建議,供大家批評和參考。征收資本稅,最重要的意義不是“多收三五斗”,而是通過征稅改變規則,提高金融數據的透明度,防范金融危機、鞏固民主社會。
如果要征收資本稅,各國政府必須掌握及時、準確的關于資本的數據。稅收有助于改善統計質量。法國在大革命期間開始征收財產稅,但稅率非常低,與其說是征稅,不如說是強制要求公民申報自己的財產。如果我們不知道確切的收入數據,將無法客觀、公正地討論收入分配問題。資方可以辯解,說自己并沒有把錢裝進口袋了,都分給工人了,工人們是不會相信的。工人同樣可以申辯,說自己一分錢都沒有拿到,錢全都被資本家拿走了,他們會要求把自己“應得”的部分要回來,甚至分掉資本家的家產。消除這種尖銳的社會矛盾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數據和事實本身說話。
或許會有人說,這種法規必然會導致很多回避管制的新做法,比如,“地下銀行”會盛行。這是肯定的,監管和回避監管,一直都是“貓鼠游戲”,問題在于,哪一方的優勢更大。在盛行資本自由化、放松管制的過去,資本騰挪的空間一定更大,但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后,加強金融監管的呼聲越來越強烈,政府的決心越來越大、政策工具越來越多,相關的國際協調也在加強。
也有人會認為,強制申報個人財產的做法會增加每個人的成本,變成繁文縟節,費時費力。這也是很有可能的,如果是像過去那樣,靠個人自己填報財產,一定會出現瞞報和漏報,如何給資本定價也是個很麻煩的事情。但是,在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完全有可能得到更為及時、準確的個人財產信息,而且為個人節省時間和精力。以所得稅的實踐來看,一般的做法是雇主就幫雇員把收入信息上報了。美國很多州在征收財產稅的時候,會由政府給個人發去信息,聲明納稅人擁有的房地產數量、當時的市場價值,應該繳納的金額,個人只需核實這些信息是否有誤就行。
從最根本上來講,反對個人申報財產信息的最主要擔心就是,政府可能會使用這些數據,侵犯到個人的財產權利。不能不說,這種擔心是值得關注的。政府總是比公民的個人權力更大,如何制約政府的行為,是一件極其重要但又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是,從邏輯上講,政府掌握財產信息,并不意味著就要干預經濟自由,更不意味著政府就有權利以各種方式剝奪個人的財產。從實踐中看,一個社會的民主化程度、法治的成熟程度,是約束政府行為的最可靠保證。一個征稅的政府,比一個不征稅的政府更容易制約。征稅的前提是政府必須承認財產的私人所有權。政府只有征稅的權力,沒有干預經濟活動的權力,不會是一只“閑不住的手”。在前蘇聯那樣的計劃體制下,政府根本就不關心征稅。連你的工資都可以凍結,哪里還需要征稅?如果所有的私人財產都要充公,怎么還能談得上申報個人財產?
征收資本稅還有助于防范潛在的金融危機?;仡櫄v史,可以看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央行對于金融體系基本上采取“自由放任”的模式,有的國家,比如美國,甚至長期沒有央行。結果是,金融危機不斷爆發。經歷了多次慘痛的教訓之后,各國央行才開始意識到,央行除了發行貨幣,還有一個重要的職能就是防范金融危機。當金融危機爆發的時候,央行必須挺身而出,承擔“最終貸款人”的角色。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的沖擊之所以遠遠小于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各國央行吸取了1929年股市崩盤時美聯儲無所作為的教訓。當時美聯儲不僅不緊急貸款,反而提高利率。
但是,應對金融危機,僅僅靠央行是不夠的。央行可以迅捷地實施貨幣政策,但貨幣政策無法解決所有的問題。即使央行及時發放緊急貸款,但它無法強迫企業用這些錢去投資、居民用這些錢去消費,由于擔心潛在的風險,“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很多銀行拿到央行的緊急貸款,轉手就又存進了央行的賬戶。
為了進一步加強金融監管,必須做兩項改革:第一,央行手中要有更及時、準確的金融信息,才能確保在平時更好地監督金融機構,再危機時刻更好地制定救助方案。第二,僅僅靠央行是不夠的。央行必須和金融監管機構,比如銀行、證券的監管機構通力合作,財政也應該是一個有力的支持。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相比,實施的速度會更慢,一項財政政策的出臺,需要經過議會的批準,需要向全社會公布,但其劣勢也是其優勢,財政政策不是靠專家治國,而是靠民主政治治國。經濟學中的“丁伯根問題”指出,政府能夠采用的政策工具必須比其面對的政策目標更多。為了應對未來的潛在風險,政府工具箱中的政策工具必須多多益善。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