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民企廣匯拿下原油進口牌照,新疆博弈“壟斷利益再分配”

由國企牢牢控制的原油進口權終于松動。
8月27日,廣匯能源(600256)公告,商務部已下發《關于賦予新疆廣匯石油有限公司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資質的批復》,廣匯能源子公司——新疆廣匯石油有限公司(下稱新疆廣匯)2014年被允許進口原油20萬噸,并可根據市場情況,將原油銷售給符合產業政策的煉油企業。
當晚,安迅思中國研究總監李莉的微信朋友圈迅速被上述“公告”刷屏,李莉的小伙伴們喜大普奔,歡呼“國內首張民營原油進口牌照”的出爐。不過,李莉的看法是,“廣匯能源拿到非國營貿易進口資質,外界真的不必太興奮。”
個中原因在于,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除了有牌照限制,還實行配額制。
“原油的非國營貿易配額是有總量限制的,總共就每年2910萬噸。而這其中,至少有80%(的配額)甚至更多,是落在中字頭下屬子公司名下的。……‘非國營’可不是‘民營’的意思哦。”李莉說。
作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承諾的一部分,中國眼下大約有10%的原油進口量分配給非國營貿易商。
和李莉一樣樣保持冷靜的,還有中國能源網分析師冉澤。
“目前哈薩克斯坦項目已進行原油試生產。從試產情況來看,都是達標的。昨天剛剛獲得原油進口資質,公司將根據排產計劃,生產、銷售原油。在產能100萬噸/年以下時,直接銷售給符合產業政策的煉廠,如產能達到100萬噸/年以上,我們也會考慮自建煉廠。”廣匯能源證券部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www.kxwhcb.com)。
值得注意的是,廣匯能源此次拿到的原油進口允許量——2014年20萬噸,平均下來,每月不足2萬噸。“這對符合產業政策的煉油企業——地方煉廠而言實在是杯水車薪。”李莉說。
不過,關注廣匯能源者,大可不必為之泄氣。8月28日,新華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2013年年底,新疆自治區政府向國務院提出建議,希望能開放新疆省內資源的開發權,加快新疆地區發展。一份就此事提交到國務院的報告提到,開放上游油氣開發資質具有一定可行性,并列出了6家擁有油氣全產業鏈開發能力的候選企業,其中就包括新疆廣匯。
據新華社描述,為平衡新疆油氣利益在中央與地方之間的分配,新疆自治區政府近年頻頻發力,提出了新疆油氣資源開發改革方案,探索地方主導的油氣資源自主開發模式。
作為新疆當地的“大地主”,廣匯能源眼下涉足液化天然氣、煤化工和煤炭開發、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領域。背景雄厚的廣匯是繞開石油巨頭的先驅。去年底,它開通了中國第一條獨立的跨境管道。該公司在創立之初在新疆生產液化天然氣,然后用卡車運到中國其他地區,成本低于中石油的輸氣管道。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