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戲第一個西藏表演本科班,畢業大戲《哈姆雷特》“火”了
在藏族歌謠聲中,全場觀眾齊刷刷地鼓掌給出節奏,中國劇協主席濮存昕拿出一大捧鮮花,一支一支發到臺上22個演員手中。然后,他跳躍著和臺上的演員一一擊掌。臺下的觀眾們興奮地尖叫歡呼。演員們拉著手再度奔跑上臺,對著臺下齊聲喊到:謝謝觀眾!整個上戲劇院的劇場洋溢著一種天籟般的歡喜。

《哈姆雷特》劇照。 本文圖片由上海戲劇學院提供,尹雪峰、王犁、美國隊長(驅動傳媒)圖
這是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2017級西藏本科班畢業大戲《哈姆雷特》藏語版首演的現場。在此之前一晚,這個班級的22位學生演出了同樣劇目的普通話版。兩場演出都讓很多觀眾感到驚喜。而兩場演出特別的謝幕,也讓人感慨萬千。


《哈姆雷特》劇照。
這是上戲歷史上第一個西藏表演本科班。從1959年開始,上戲為西藏開設話劇表演班,每10年招生一次,迄今已經培養了6屆藏族表演班。2017年,上戲表演系第一次開始為西藏培養四年制本科生。生源來自于西藏各地的高中生,但大多學生的家都在藏地的牧區和邊遠地區。說不好普通話、在文藝方面幾乎零基礎、完全不知戲劇為何物,22個青春懵懂的藏族青年男女,就這樣走進了上海戲劇學院的大門。


《哈姆雷特》劇照。
4年之后,當年從西藏各個地區匯聚一起的14位男生和8位女生,即將離開就讀4年的上戲,迎來畢業并回到西藏。畢業大戲《哈姆雷特》如期上演,從5月7日-14日,分“普通話”與“藏語”兩個版本三組陣容公演10場。


《哈姆雷特》劇照。
和很多上戲畢業作品不同,為讓更多人看到演出,10場戲都統一公益價對外售票。然而沒想到的是,出票異?;鸨?。演出幾乎每場都滿滿當當,開演前,觀眾排長隊取票的隊伍一直蜿蜒到劇場門口。


《哈姆雷特》劇照。
更不同尋常的是,這臺畢業大戲的導演是濮存昕,中國最知名的戲劇表演藝術家,也是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經典,是每個戲劇演員的必修課。但對濮存昕來說,給西藏孩子們排演的這一版《哈姆雷特》,意義特殊。
30年前,“大導”林兆華找來年輕的濮存昕,兩人第一次合作,上演了這版充滿當代意味的《哈姆雷特》,這是林兆華戲劇工作室的開篇之作,也成為當時話劇舞臺觀念創新的探路先鋒。30年后,作為上海戲劇學院的特聘教授,濮存昕選擇了這部劇作為自己參與任教三年的上戲西藏班畢業大戲。

濮存昕首次擔任導演。
從當年的主演哈姆雷特,轉而成為了這部劇的導演。這臺戲也是濮存昕的第一部導演作品。舞臺依舊遵循著當年林兆華的思路,但很多處理卻成為濮存昕自己的創造。選擇《哈姆雷特》作為畢業大戲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我覺得演內地任何一個題材的話劇,都展示不出他們這個班的能量?!备匾氖?,他希望通過這部劇的創作排練,讓西藏班的孩子們認識到什么是表演,什么是創作,什么是戲劇。
他還選擇同時排練一個普通話和一個藏語版,“希望藏語版《哈姆雷特》能成為他們帶回西藏的禮物?!?/p>
濮存昕給每個演員送上一朵花謝幕。
演出反響意外之好,30年前的作品,如今在這群西藏的學生們演來,不僅依舊當代感十足,而且充滿了全新的能量。演出很快成為了話題,被討論,被傳播。戲票也已所剩無幾。很多看完劇的業內人士紛紛建議,要讓這臺劇目走出去。巡演的邀約開始紛紛出現,而包括愛丁堡藝術節在內的不少國內外戲劇節,也對這臺意義特殊、質量不俗的作品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畢業大戲《哈姆雷特》,就這樣不期而遇地“火”了。
濮存昕首次教學并導演,這一版《哈姆雷特》很特別
“我是來找散文的,沒有想到遇到詩”,回憶起和上戲西藏班結緣,濮存昕說,“散文”是來為西藏班孩子們做助教工作,在表演方面幫助孩子們提升,但最后,為西藏班做了《哈姆雷特》,便遇到了“詩”。

排練照。
1990年,濮存昕遇到了導演林兆華和戲劇翻譯及構作李健鳴,還有舞美設計易立明,大家一起創作了《哈姆雷特》。那部戲讓濮存昕自認由此認識了“自由的表演”。
這是讓他選擇這部作品作為西藏班畢業大戲的重要原因。而莎士比亞作品的思想容量和臺詞強度,是又一原因?!盀槭裁词恰豆防滋亍??因為莎士比亞的語言有思想,孩子們可以用他們的能力‘大聲的思想’。”
濮存昕在上戲西藏班的教學,是他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表演教學。他希望借此實驗一下,語言基本功訓練能夠做到什么樣。
“我自己沒有上過表演的大學。我的理念其實是,藝術可能沒有標準。話劇表演也沒有標準。但我覺得,臺詞基本功還真有標準。所以我在這個班教學,堅決要大家字正腔圓四聲到位,呼吸自如,并且能聽懂說的什么話?!?/p>
排練照。
在經歷了三年陸陸續續的工作坊和最近兩個多月的集中排練后,這一版《哈姆雷特》的演員在臺詞上展現了一種特殊氣場,以及當下少見的正統。同學們實踐著濮存昕的要求,甚至在演出時堅決不用話筒。這是當年北京人藝訓練演員才有的強大傳統。
“沒有拿腔拿調,完全是內心深處爆發出來的表演?!薄拔疑踔练植磺迮_上誰是哈姆雷特,誰是演員自己?!薄斑@是一臺沒有被‘污染’的表演?!?“這部戲很時尚、很青春、很現代,即使拿到世界舞臺演出,也有它的地位?!?/p>
劇照
在幾場演出過后,西藏班同學的表演讓很多專業的戲劇人感到一種感染和震動。演出后的一場校內研討會上,很多專家都為他們點贊。
雖然同學們的普通話依然不完全標準,表演也帶著青澀。但這群來自藏族的青年演員,卻有著一種在別處很難看到的清澈、自然、真誠的表演質感。他們體驗著濮存昕那種“自由的表演”,演繹莊嚴詩性的莎士比亞,因此賦予這部作品一種特殊的氣質。
劇本翻譯兼戲劇構作李健鳴參與了當年《哈姆雷特》的誕生和創作,30年后又見證了濮存昕帶領西藏班排練這部畢業大戲。在她看來,如今這個戲更多是屬于濮存昕的版本,燈光舞美的處理都很喜歡,而孩子們的表演更是讓她驚喜。“藏族演員們的身體表現力特別強,他們可以隨著角色心理的結構在動?!贝饲?,在給劇組講解劇本后,她和濮存昕說,我喜歡這群藏族孩子,因為他們會笑,而且是毫無雜質、那種純粹的笑。
從不會說普通話的零基礎,到舞臺上集體閃現光芒
“這些孩子來源于藏族不同地區(牧區),包括那曲、山南、拉薩等不同方言。此次演出無論是普通話或藏語的拉薩話,對他們都是很大的考驗”。上戲表演系老師楊佳做了西藏班四年的班主任,在演出后因此感慨萬千。
從最早去西藏招生,到如今畢業大戲開演。整整4年,楊佳和另一位班主任王洋和這個班22位同學幾乎朝夕相處。從教學到生活,事無巨細,關心備至,感情深厚。
很少有觀眾會想到,臺上這群能量十足,背誦莎士比亞臺詞流暢不已的演員,4年前,還個個是對戲劇一無所知的藝術零基礎學生。

劇照。
他們很多人抱著有一份穩定工作的懵懂想法來到上戲求學,其中還有同學中途想回去考公務員。但4年后,他們都脫胎換骨,在舞臺上閃現自己的光芒。
《哈姆雷特》是在2021年5月7日首演,楊佳回憶說,特別巧合的是,濮存昕老師也是在3年前的同一天,2018年5月7日來到西藏班。初到這個班,幾乎沒有同學認識這位大名鼎鼎的表演藝術家。在一號形體室,每位同學都展示了自己,濮存昕也提出自己的要求,開始了一個星期的工作坊,從此,他和西藏班“一見鐘情”。
排練畢業大戲的兩個月,濮存昕每天和同學們一起吃著盒飯排練,從早到晚,對同學進行各方面塑造。楊佳說,“這次發現,同學們不需要再叮囑,都會非常自覺地在舞臺上練臺詞,演出前還會自己看書。這是非常大的變化,是濮老師的行動影響了他們。還有同學和我說要把濮存昕老師作為標桿,用生命去演戲。這就是榜樣的力量?!?/p>
從說不清普通話,到如今用專業的臺詞功力表演莎士比亞,這中間,無論是老師還是同學,都經歷了太多。
楊佳介紹說,同學們雖然來自西藏,但這部劇藏語版的演出使用的是拉薩語,很多同學來自農牧區,用拉薩語演出對他們來說,并不比普通話輕松。為此,這一次劇組不僅請了西藏話劇團編劇尼瑪頓珠翻譯了藏語版《哈姆雷特》,還請來了西藏話劇團的臺柱子宗吉進行藏語臺詞指導。
有趣的是,藏語版的首演相比漢語版,有著很不同的劇場反響。當天,幾百位從西藏來上海求學的中學生受邀來到現場看戲。由于李健鳴的翻譯本是口語化的,而藏語版的翻譯也采用了口語和書面相結合的方式,因此,雖然大部分藏族觀眾都是第一次看莎士比亞作品,但幾乎能全部聽懂“深刻”的莎士比亞,臺上臺下幾乎全場互動不斷,笑聲和驚嘆聲不絕。演出結束,很多女同學還紛紛跑到臺上“追星”,和演員們一起合影。
“希望《哈姆雷特》能成為他們帶回西藏的禮物。”這是濮存昕的初衷。在藏語版首演后,他又跑到臺上對觀眾說,希望未來臺下的你們回到拉薩,能繼續去西藏話劇團,看這些大哥哥大姐姐們的演出,繼續去支持他們。
《哈姆雷特》海報。
西藏自治區文化廳廳長晉美旺措看完兩個版本的演出非常感慨,他說:“藝術沒有國界,沒有民族?!豆防滋亍犯木幨且粋€成功的探索,成功的實踐。相信這個戲回拉薩演出一定會再引起一次轟動,也將成為重要的文化現象?!?/p>
浙江大學教授胡志毅認為,此次《哈姆雷特》是以漢語及藏語兩種語言演繹,具備跨文化的意義,尤其劇中將西藏的符號元素提升出來并加以融合,更是非常有意義。
文藝評論家毛時安看完演出深受感染,他說,這個版本帶著西藏孩子雪域高原的氣質,是藏族的、中華民族的,也是全人類的?!斑@一次演出對于西藏孩子來說也許是翻過了藝術當中第一座高聳的雪山,爬過這座山以后,他們就會逐漸知道,藝術是什么。”
劇作家曹路生也十分喜歡這個版本,他更對西藏班同學未來的藝術生涯充滿期許,“希望他們回到拉薩以后,能始終有作品,不要沉寂,特別是能有和經典、尤其是西藏經典相匹配的作品出來,期待大家都能在這方面做出更多努力?!?/p>
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2017級西藏本科班合影。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