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混合所有制改革爭議聲起:到底該怎么“混”

新一輪國企改革大幕開啟后,目前已有北京、天津、上海、重慶、甘肅、山東、江蘇、云南、湖南、貴州、四川、湖北、江西、山西、青海、廣東16個省份出臺國資國企改革方案,發展混合所有制成為“標配”,有一半的省份敲定了發展混合所有制的時間表和目標。
但頻頻曝光的國資流失事件引發市場議論和擔憂:發展混合所有制是否會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
比如,日前中信國安集團的披露的改制方案,就被市場質疑“賤賣國資”;稍早前,廣西國發林業造紙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安明明等人涉嫌利用改制、轉讓和拆遷,非法侵吞國有資產和拆遷補償款近7000萬元,被提起公訴……
壟斷行業不能盲目放開,容易引發新一輪權力尋租
從操作層面上看,發展混合所有制是否會引發國有資產流失問題,關鍵在于要做到程序規范和合理定價。
發展混合所有制將涉及大量資產的重新組合,需要重新評估定價。對于不能進入資本市場和產權市場進行交易的國有資產,如果沒有公開透明的定價機制,只通過談判協商,就很難形成競價,也難以判斷價格是否合理。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國表示,資產評估通常是對單項資產進行估價,難以體現國有資產的整體價值,“對國有企業的品牌、技術、渠道、市場地位等無形資產,還缺乏科學的評估方法。在社會誠信度整體較低、中介機構不規范的情況下,國有資產容易被低估,造成隱性的國有資產流失。”
他還提出,更大的流失風險在于壟斷行業的盲目放開,“在沒有打破壟斷之前,誰進去都能掙大錢,還可能會造成新一輪的權力尋租。”
被稱為“打響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第一槍”的中石化,自2月宣布重組銷售公司用于試“混”以來,動作頻頻。目前,大潤發超市、順豐速運均成其合作伙伴。
就在人們設想著未來中國3萬多個中石化加油站除了買快消品、收發快遞還有什么新花樣的時候,業內也對此產生了一定疑問。
“企業想要通過混合所有制來破除壟斷,這是不現實的。”彭建國說,一些國企依靠壟斷地位所獲得的壟斷利潤應為國家與民眾共同所有,若此時引入非公有制經濟,易造成對現有壟斷利益的瓜分。
他認為,改革應該有先后順序,壟斷行業的國企在市場化改革中應先“破壟”,再“混合”。
國務院國資委一位官員表示,在發展混合所有制過程中,程序合規是必須遵循的首要原則,“雖然不能保證遵守程序就一定不會有問題,但不遵守程序就一定有問題!”
員工持股不能是送福利,謹防戴“金手銬”變成送“金元寶”
在新一輪深化國企改革中,一些國企對開展員工持股熱情澎湃。國務院國資委表態支持央企探索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上海、廣東等地的改革方案也“支持企業經營管理者、核心技術人員和業務骨干采取多種有效方式持股”。
國務院國資委原副主任邵寧說,持股是給員工戴上“金手銬”,但不能是給員工的福利,“與全員持股相比,采取管理層和技術、業務骨干持股有助于穩固公司核心團隊,激活企業內生動力。”
彭建國說,以前不少企業搞過員工持股,后來被叫停了,主要是因為國有資產流失和內部分配不公。他認為,如果簡單地像過去那樣搞管理層收購,一夜之間將造就許多百萬富翁、千萬富翁,要謹防戴“金手銬”變成送“金元寶”。
“從前些年的地方國企職工持股案例來看,教訓多于經驗。”彭建國說。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周放生的觀點是,企業有國有股、民營或外資股、加上內部管理骨干持股構成“三足鼎立”的股權結構,相互制衡,可以把各方面的優勢和積極性調動起來。
但是,不少專家和企業負責人都認為,究竟采取哪種方式持股、持多少股,必須一企一策,不能一哄而起;應在人力資本突出的科研類企業、競爭性強的企業,集團公司所屬的二三級企業先行先試,而在資源型、政策性、壟斷性較強的行業應慎重。
經濟學家、中國僑商聯合會常務副會長華生認為,員工持股政策,要做到對內對外堅持一個價格,必須卡住對內對外同一價格的標準。
不能“為混而混”
在各地國資國企改革中,不顧企業發展階段和現實情況,定指標、下任務,“為混而混”、“一陣風”,此類改革傾向也要注意。
與上一輪脫困式的國企改革不同,當前國有企業特別是地方國企的發展現狀和改革條件差異較大。一部分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尚未完成,暫不具備發展混合所有制的基本條件,或仍背負較重的歷史包袱;也有不少企業已經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企業資產優良經營前景看好,更注重未來戰略布局。不同企業所處階段決定對改革的短期目標和路徑不盡相同,如果“一刀切”盲目去混合,恐違背企業發展規律,國資流失風險就會加大。
另外,發展混合所有制是搞好國企的辦法之一,但絕非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靈丹妙藥,不可能也不能指望“一混就靈”,混合失敗的案例并非少數。國企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除了發展混合所有制,改革還要從企業內部改革、完善監管體制等多個方面統籌推進。
盡管改革可能引發這樣或那樣的國資流失,但諸多專家提出,發展混合所有制不應“因噎廢食”,拖延改革恐將造成更大的流失。
周放生認為,與交易過程中的流失相比,“體制性流失”更需要關注,“國企高管腐敗100萬元,平均要輸送1億元的交易額,背后存在的安全、環保、質量問題,將給社會、國家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