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評皮克迪〡之四:你站在收入分配的哪個臺階上?

盡管皮克迪的宏觀指標很雄辯、直觀,但從我們個人的角度來說,卻很難感受到其意義何在。資本規模相當于3年的國民收入,還是相當于7年的國民收入,跟我們的日常生活有什么聯系?人們經常喜歡用一些簡單的標簽概括貧富差距:比如,把一個社會分為“上層”和“下層”,或是把一個社會分為“精英”和“大眾”。這些標簽盡管易于理解,但含義卻非常模糊。比較準確的方法,是把一個社會設想成一個一個臺階,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臺階上。
我們可以把一個社會劃分為10個臺階,即從收入水平最高的10%到收入水平最低的10%。每一個臺階又可以再細分,比如收入最高的10%中,還可以區分出收入水平最高的1%和其它9%。只要設想一下自己是站在哪個臺階上,你就會對自己的收入狀況在整個社會中的位置有更準確的理解。
當我們把自己的收入和別人的收入比較的時候,往往首先考慮的是勞動收入的差異。我們想到的是自己工資條上的數字和別人工資條上的數字。讓我們先看看勞動收入的不平等。
勞動收入占國民收入的比例大致在2/3到3/4左右。各國的勞動收入不平等程度相差較大。在發達國家中,較為平等的是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國家(瑞典、挪威、芬蘭),較不平等的國家是歐洲國家,如法國和德國,最不平等的國家當屬美國。
假設平均工資為每月2000歐元(約合1.6萬元人民幣)。在北歐國家,收入最高的10%工資為4000歐元,收入最高的1%工資為10,000歐元,收入處于中間的40%水平的人們工資為每月2250歐元,收入最低的50%工資為1400歐元。在美國,收入最高的10%工資為7000歐元,收入最高的1%工資為24,000歐元,收入處于中間的40%水平的人們工資為每月2000歐元,收入最低的50%工資為1000歐元。
你已經感覺到貧富之間的差距了吧。且慢,勞動收入的不平等程度跟資本收入的不平等程度相比,只能算小巫見大巫。在相對平等的國家,比如20世紀70-80年代的北歐國家,收入最高的10%擁有全社會財富的50%。如今,在大部分歐洲國家,收入最高的10%擁有全社會財富的60%。更為令人擔憂的是,資本收入最低的50%幾乎沒有任何財富。在絕大部分國家,資本收入最低的50%人口擁有的財富還不到全社會財富總量的10%,而且經常會低于5%。2010-2011年,美國資本收入最高的10%擁有全社會財富的72%,收入最低的50%只擁有2%。
讓我們沿著社會階層的臺階,一步步往上走,看看不同階層人們的財富狀況。
在社會的最低層,是一群凈財富為負的窮人,他們的收入還不夠支出,工資單上的錢不夠花到月底,銀行賬戶里不過有萬把來塊錢存款。再往上走,是大多數工薪階層,嚴格地講,他們也沒有財富。按照國民收入核算,你購買的家電、家具、汽車都不算財富,但這些其實是大部分工薪階層僅有的“財產”。皮克迪講到:“財富是如此地集中,以至于社會中大多數人根本就沒有見識過財富。”
再往上走,到收入最高的10%,他們擁有全社會財富的60%。他們擁有的財富是整個社會平均水平的6倍。在發達國家,大致來說,這意味著每一個收入最高10%的社會成員擁有120萬歐元的財富。他們大多擁有自己的房產,而且也開始注意投資股票、債券,說不定還會有幾件珍愛的收藏品。
但在這10%中,收入最高的1%占有全社會財富的35%,其余9%占有全社會財富的25%。每一個收入最高10%的社會成員擁有的財富是整個社會平均水平的25倍,大約每人擁有500萬歐元的財富。收入水平越高,房產在個人財富中所占的比例就越低。在收入最高的10%人口中,處于“底層”的9%,也就是人均擁有100萬歐元的這個群體,大約有一半的財富是房產。人均擁有200-500萬歐元的群體,只有不到1/3的財富是房產。人均財富超過500萬歐元的群體,只有不到20%的財富是房產。人均財富超過1000萬歐元的群體,只有不到10%的財富是房產,他們的財富主要是股票和股權。他們才是最富有的階層,站在高高的云端,冷冷地注視著地上忙忙碌碌討生活的蕓蕓眾生。
把勞動收入和資本收入加起來就是總收入。很自然,總收入的不平等狀況比財富的不平等要好,比勞動收入的不平等要差。大致來說,在北歐國家,收入最高的10%得到了總收入的25%,在居中的歐洲國家,收入最高的10%得到了總收入的30-35%,而在美國,收入最高的10%得到了總收入的50%。相對來說,總收入的不平等狀況更接近于勞動收入的不平等。這也是易于理解的,畢竟,在每年的國民收入中,2/3到3/4的收入是勞動收入。但是,資本收入具有自我積累的性質,一年年下來,資本收入的不平等程度會日益加劇。
一個社會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到什么程度會出現矛盾和沖突呢?當一個社會收入最高的10%拿走了一半以上的總收入時,警鐘就已經敲響了。法國大革命前夕,收入最高的10%得到的收入很可能占總收入的50%,甚至60%以上。設想一個社會收入最高的10%把全社會收入的90%都盡收囊中,這個社會一定要通過高壓政策,才可能壓制人們的不滿和反抗,但革命終歸是會爆發的。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