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老爺車︱民國私家車為何不燒油

李開周
2014-10-17 10:05
來源:澎湃新聞
? 私家歷史 >
字號

        有經驗的朋友都知道,就目前的技術而言,用酒精做汽車燃料是有風險和代價的。第一,發動機啟動慢,冷天難啟動,熱天易熄火;第二,動力小,起速慢,怎么踩油門都飚不起來;第三,酒精沒有汽油燃燒充分,部分燃料碳化,會使發動機壽命縮短。不過燒酒精也有一個很明顯的好處——便宜,比燒汽油、燒燃氣的成本都低。權衡利弊的話,私家車暫時還是燒汽油為妙,而出租車對車速要求不高,折舊起來又快,用不著太在意發動機的使用壽命,所以不妨試試酒精這種代用燃料。

        閑了翻翻民國文獻,那時候的情形竟然跟咱們現在完全相反,像出租車、公交車這樣的公共用車,大多燒汽油,倒是私家車紛紛選擇了代用燃料,很奇怪。

        民國汽車都用哪些代用燃料呢?兩種,一是酒精,再就是煤炭。

        酒精做燃料毫不稀奇,我們現在就在嘗試,煤炭用到汽車上就鮮見多了,倒是在民國時期,像抗戰后的天津、長春、哈爾濱和石家莊等北方重鎮的街頭,經常能見到改裝后的燒煤汽車在跑來跑去。

        普通汽車改裝燒煤汽車的具體方法是這樣的:把車尾的行李艙艙蓋掀掉,安上一個火爐子和三個鐵罐子。其中一個罐子裝水,用來往爐子上噴水霧,以便讓煤炭燃燒不充分,產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另外兩個罐子則裝了濾網和炭心,以便把一氧化碳里的水汽和粉塵過濾掉。這一個爐子和三個罐子協同工作,可以輸出干凈的一氧化碳,然后在爐子上接一根能耐高溫的輸氣管,把生成的一氧化碳送進發動機,讓它們在那里燃燒、爆炸,最后轉化為動力。這樣表面上燒的是煤炭,歸根結底燒的還是燃氣(一氧化碳是燃氣的一種)。為什么不像我們現在大多數城市的出租車那樣直接燒燃氣呢?主要是因為科技落后,還沒有出現安全的燃氣存放工藝,擱一煤氣罐子在車上,搞不好會爆炸。

1931年,湯仲明先生將自己發明的“木炭代油爐”裝載在汽車上。實驗證明,每加一次木炭汽車可行駛4小時,時速可達40公里,每公里消耗木炭1市斤,費用僅是汽油的十分之一。人們稱這種汽車為“木炭車”。


        汽車燒煤比燒酒精的風險和代價還要大。首先啟動的時間太長,燒汽油的話,啪一打火,掛上擋就走,改成燒煤,得生爐子,廢報紙點著了扔進去,添柴,加煤,用大扇子扇旺,往爐子里注水,然后才能打火啟動,啟動一輛車的工夫,黃花菜都涼了;其次不能跑長途,早上帶一爐子煤出去,剛跑出去八十公里,煤燒完了,還得把車停到路邊,步行去附近的商店買煤,要是前不巴村后不著店,那就得發動乘客下車撿柴禾,用柴禾制成最簡易的木炭,否則只能推著汽車往前走;再其次,開車的途中很麻煩,每開一段路程,都得下車清理爐灰、往罐子里續水、拿根鐵棍捅火爐子,以免中途熄火。有時火不旺了,有時缺水了,一氧化碳立馬短缺,這樣發動機的動力接不上,汽車前行時一拱一拱的,搞得十年駕齡的老手開車就跟駕校開除自學成才的馬路殺手似的。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國的木炭客車。


        有朋友會說:既然燒煤這么麻煩,那燒汽油不就得了。您這是站著說話不腰疼,那時候私家車去哪兒弄汽油啊?本來中華民國就是“貧油國”,石油產出量極少,又加上軍閥混戰需要汽油,革命軍北伐需要汽油,抗日戰爭需要汽油,后來的國共內戰更需要汽油,連從美國進口的汽油都拿去給飛機坦克用了,留給民用的汽油實在少得可憐。

        物以稀為貴,民用汽油少了,市價自然就高。比如說1947年8月8號,杭州大報《正報》第二版登載當時物價如下:

        本土米每石售價是35萬元(法幣,下同),越南米每石售價是38萬元,而美孚散裝汽油每升市價是37.5萬元。

        給汽車加一升油,夠買一石米了,當時一石米是160斤,像我這樣的飯桶也夠吃倆月的。一升汽油能換倆月口糧,可見那時候汽油有多貴。

        您說:我不差錢,再貴我也用得起。OK,我信,可是我得告訴您,錢可不是萬能的,在民國買汽油,您光有錢還不行,還得有足夠多的購油證。什么是購油證呢?這東西就跟計劃經濟時代我們用過的票證一樣,是產品嚴重短缺時的產物,拿著它才能給車加油,要是沒有它,您就只能到黑市上買更貴的汽油了。在油荒嚴重的時候,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要求汽油優先供應軍隊、黨政機關、學校和報社,民營企業用油和私家車用油被嚴格限制,想加油,先拿著駕照和行車證(當時叫“行車執照”)去交通局辦一張購油證,一張購油證能用仨月,限加18加侖的汽油。如果多加,或者加油時不拿證,交通局將吊銷你的駕照。18加侖是多少?才五六十升而已,繞北京六環轉兩圈就沒了。沒了怎么辦?那就只能燒酒精,燒煤炭。

        解放前夕,油荒更嚴重,公交車都得燒煤。一輛輛大公共呼哧呼哧往前跑,前面坐乘客,后面燒鍋爐,司機開車,售票員賣票,燒火的師傅不停地往爐子里加煤餅,車頂上方的鐵皮煙囪里冒出滾滾黑煙,堪稱民國一景。

        
解放初期廣州的公共汽車,車身上可以清楚的看到“木炭”的字樣。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尔市| 福清市| 宕昌县| 紫阳县| 靖远县| 尼玛县| 太仓市| 皋兰县| 台北县| 阿城市| 获嘉县| 兴隆县| 长乐市| 公安县| 邻水| 庄浪县| 乌兰浩特市| 石屏县| 无极县| 扬州市| 分宜县| 黑水县| 高陵县| 民丰县| 乳源| 尖扎县| 南华县| 通海县| 钟山县| 余庆县| 巴中市| 西平县| 邹城市| 枣阳市| 龙山县| 沅陵县| 石首市| 莲花县| 武清区| 衡南县| 乐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