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英皇版《曼儂》過于性感,上海大劇院差點給它“分級”
9月3、5、7日,英國皇家歌劇院與上海大劇院、上海歌劇院聯合制作的普契尼歌劇《曼儂·萊斯科》將作為上海大劇院2014/15演出季的開幕大戲在上海大劇院演出3場。
《曼儂·萊斯科》是意大利歌劇大師普契尼早期的代表作,這也是這部歌劇首次上演于中國舞臺。從目前曝光的劇照和宣傳視頻來看,這部 “曼儂”是一個相當時尚的現代版,導演甚至在其中用大量露骨的大尺度床戲來表達曼儂的靈欲掙扎,其寫實的表演甚至一度讓上海大劇院考慮是否需要在售票時“分級”。

8月13日,英國皇家歌劇院藝術總監凱斯伯·霍頓接受了澎湃新聞記者的獨家專訪?;纛D表示,“曼儂的故事到今天仍然很吸引人,可以說沒有哪個時代比今天跟這個故事的關聯度更高。”
故事的原型來自18世紀普萊沃寫的小說《騎士格里歐和曼儂·萊斯科的故事》,但霍頓認為,“我們如今生活的正是這樣一個充滿誘惑的時代,自由、危險又滿含各種可能性?!被纛D說,“這是一個關于一個女人想要擁有一切,又在追逐的過程中忘記了生活中真正重要東西的寓言。而我們剛好生活在這個殘酷的時代——一切事物包括情感似乎都可以明碼標價,這樣的時代背景使得這出歌劇前所未有的豐滿?!?/p>

《曼儂·萊斯科》是普契尼第一次親自選擇歌劇題材的作品。為了貫徹自己的藝術理念,普契尼在這部歌劇的創作過程中他先后換了五個劇本作者,他肯定想不到其“精雕細琢”的劇本到了200年后英皇的版本中變得面目全非的程度。
鬼才導演喬納森·肯特的編排更加強化了這部歌劇的戲劇性。18世紀的故事背景被搬到當下,故事從一場旅館外學生的派對開始,曼儂是個留戀寶馬香車的美貌女大學生。她一面向往熱烈純真的愛情,一面對紙醉金迷的物質生活欲罷不能。當她成了財政高官的“小三”,又無法放棄心中的真愛,在兩個男人之間糾纏徘徊。最終為時已晚,私奔路上死在愛人懷抱里,這個悲情結尾倒是符合意大利歌劇一慣的古典審美。
該劇今年6月到7月上演于倫敦,絕大多數的媒體樂評都給出了好評。舞臺呈現上更接近音樂劇的風格,緊湊而貼近時下的劇情甚至為歐洲老齡化嚴重的歌劇院帶去了一批年輕的新鮮面孔。
劇中為了表現曼儂在靈肉與物欲之間的掙扎,加入了相當露骨的“床戲”,寫實的表演甚至一度讓上海大劇院考慮是否需要在售票時考慮“分級”。不過霍頓不認為這個版本性感。他僅僅認為這的確是“一個充滿批判性的關于自我出賣的故事”。而性是這個故事中聯通內心情感和外部世界的手段。在這里,性是至關重要的,對于從一個淺層的表達來窺探一個女人——這一點在他看來不是性感。
得知這部劇是首次上演于中國的舞臺,霍頓表示,“我希望中國的觀眾能夠懷著一個開放的心態來觀賞這部歌劇,進入普契尼激情的音樂以及肯特現代噩夢般的場景。試著用你開放的思維去接受這個現代噩夢的景觀,你會意識到生活的不同面?!?/p>
【對話凱斯伯·霍頓】
凱斯伯·霍頓是當今歌劇界的傳奇人物, 27歲上任丹麥皇家歌劇院的總監時,他是整個歐洲歌劇院中最年輕的藝術總監。2011年,37歲接掌英國皇家歌劇院,也是相當“大氣早成”。
論背景,霍頓是典型的“高富帥”,其母親是丹麥銀行歷史上第一位女性高管。他9歲在丹麥皇家歌劇院接觸了第一部歌劇《卡門》,12歲時他已經能夠放著錄音用他的玩具排演瓦格納巨制《尼伯龍根指環》了。霍頓大學主修經濟學,高分畢業后以歌劇導演身份出道。霍頓初登英皇總監寶座的那一年,英國樂評人在媒體上高密度地討論他究竟能夠給英皇帶來什么。與上一任總監帕徳摩爾出身制作人不同,霍頓作為歌劇導演出身,對作品的藝術性更有發言權。
澎湃新聞:可以說你的歌劇導演之路是從在家里排“玩具版”開始的嗎?
霍頓:9歲時父母帶我去丹麥歌劇院看《卡門》,結果我一發不可收拾底愛上了它。一個9歲的孩子能有多懂《卡門》?我自己都覺得我是個奇怪小孩。但我開始想要聽更多歌劇,我得到了一段《卡門》的錄音,就開始在家里反復聽,并且用玩具作為傀儡“自導自演”。10歲以后我就是定期個歌劇院的忠實歌劇迷了。我父母沒有那么著迷,大多數時候他們開車把我送到歌劇院,我自己買票進去看,結束后他們再來接我回去。
澎湃新聞:今天很多人覺得歌劇難懂,你是如何理解歌劇的?
霍頓:9歲開始接觸歌劇,當時我很難判斷到底是歌劇的那方面真正吸引了我,但是有一件事我一直覺得很夢幻,就是它是一種高度融合的藝術形式。歌劇是很多東西。歌唱、舞蹈、詩歌和視覺藝術共同作用于講述一個故事。另一件讓我著迷的事是,歌劇提供了一種語言,它能夠表達我們生活中一部分難以用具體語言區描述的東西,主要是情感。
我常遇到一些人說不喜歡歌劇,但其中十之八九根本沒有看過一場歌劇。歌劇就是里面反復不停地唱著“我愛你,我愛你,我愛你”,“我快死了,我快死了,我真的要死了”,且要持續個10分鐘。這就讓他們無法忍受了。但在10分鐘內表達愛情和死亡也太快了!這些感情是我們要用一生去體會掙扎的。在歌劇中我們討論關乎人生的要務,情感的大起大落。歌劇是世界上最早的多媒體藝術,通過音樂與戲劇的綜合,我們可以識別人物,然后,當劇中人物感受到愛、絕望、孤獨、恐懼、希望、嫉妒的時候,他們會停下來進一步用音樂和表演來表現這些感受,很難描述這種為感情抒發而特制的語言,但是他們確實展現了我們的生活。歌劇可以讓我們用不同的方式去看、去聽、去感受這個世界,并提醒我們去接觸藏于事物表面之下但和我們息息相關的東西。
澎湃新聞:許多歌劇院的藝術總監是制作人或者指揮家,作為一個導演出身,你的視角會有何不同?
霍頓:我覺得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你一旦雇了一個導演和創意團隊,就要完全賦予他們尋求藝術真理的自由,不要試圖去控制這個作品的最終呈現。如果我們按照習慣的方式管理,最后呈現的樣子就會千篇一律,我們必須相信抓創會賦予新鮮有趣的額東西。這條“鐵律”已經被反復證明過,管理者不一定需要事先知道什么是開創性的,什么是成功的,而什么不是。如果你總是試圖去成功,可能你一次都不會擁有,因為你的注意力都放在那些“成功”的樣子上,而不是藝術的自由、勇氣和真理上。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