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魯甸紅石巖堰塞湖泄流槽挖通,解放軍四總部發慰問電

據新華社消息,解放軍、武警和民兵預備役部隊動用1100多名官兵,耗時愈一周時間,于8月12日15時32分,成功挖通長753米、深8米、寬5米的泄流槽,并通過國家防總等專家組驗收。它的完成標志著云南魯甸紅石巖堰塞湖搶險階段告一段落。
據了解,武警水電部隊800多名官兵,擔任突擊隊。此次挖掘作業,共進行炸藥量超過1噸的大規模爆破13次,小規模爆破100余次,出動大型工程機械210臺,開挖土石方10.3萬立方米。第13集團軍某工兵團、第14集團軍某旅和武警任務部隊官兵擔負道路搶通和裝備運送任務,冒著余震和滾石頻落的危險運送炸藥及排險裝備。第13集團軍某工兵團團長唐國勇帶領150名工程兵及時打通通往堰塞區的唯一公路,在堰塞湖上架設可載重60噸的漕渡門橋,先后轉運29部大型裝備,20臺工程機械,以及作業器材、炸藥和救災物資近200噸。
第13集團軍某陸航旅擔負堰塞湖空中勘察預警任務。直升機先后飛行14架次、20余個小時,在堰塞湖上空實施抵近勘察,對次生災害隱患及時發布預警信息。曲靖軍分區100多名官兵和民兵預備役人員利用10艘橡皮艇和6艘沖鋒舟,不斷打撈、清理從上游涌來的漂浮物7萬余平方米,防疫洗消水面27.3萬平方米,為施工作業排除了隱患。在堰塞湖上下游,受威脅的群眾被組織轉移,4個縣區共疏散轉移群眾12797人。
武警水電部隊指揮部司令員岳曦表示:“紅石巖堰塞湖的處置難度不低于汶川地震的唐家山堰塞湖。”
目前,該泄流槽起到了減少庫容,緩解潰堤壓力的作用,使得險情在可控范圍內。據了解,專家還研究了將堰塞體改造成水利樞紐的可能性,變堰塞湖為控制性水庫,使其成為具有綜合效益的水利工程,發揮灌溉、發電、防洪、旅游等功能。
8月3日下午,云南魯甸發生6.5級地震。在建的牛欄江紅石巖水電站上游,半座山體崩塌后堵塞牛欄江,形成一個巨大的堰塞湖,水位快速抬升。震后次日,堰塞湖水位以每小時1米左右速度抬升。據測算,該堰塞湖總庫容有2.6億立方米,堰塞體總方量1200萬-1700萬立方米,上游匯水面積有1.1萬多平方公里,堪稱中國第一大堰塞湖,橫在重災區魯甸縣和巧家縣交界處,上游影響人口9000人、耕地8500畝,下游影響10個鄉鎮、人口3萬余人、耕地3.3萬畝。
另據新華社消息,8月12日,解放軍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后勤部、總裝備部聯合發出慰問電,向所有奮戰在云南魯甸抗震救災一線的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和民兵預備役人員表示親切慰問,并致以崇高敬意。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