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港臺行冰火兩重天:臺灣首獲旅游創匯順差,香港卻在爭論限行

赴臺大陸客的旅游創匯,首次超過赴大陸的臺灣客,臺灣對大陸首度由逆差變為順差。
8月12日,中新網轉引臺灣“中央社”報道,今年1至6月份,陸客赴臺旅游創匯約36.3億美元,而同期臺灣旅客赴大陸創匯30.67億美元,這是臺灣對大陸的旅游創匯首度由逆差轉為順差。
根據臺灣“觀光局”統計,近6年來,“赴臺陸客”與“赴陸臺客”人數差距逐年縮減,2008年差額為418.7604萬人,去年縮減為228.7798萬人,差距率為44%。
數據顯示,去年有287.4702萬人次的大陸旅客赴臺,臺灣旅客赴陸人次則有516.2500萬。臺灣“觀光局”說,前往大陸的臺灣旅客約5成為臺商,而陸客赴臺約有75%以上均為觀光客。
國臺辦提供的數據顯示,2014年1月至3月,約有100萬名大陸游客訪臺,比去年同期劇增了36%。分析認為,今年臺灣制定的大陸游客數量從去年的287萬增至335萬的目標將能夠輕松實現。
統計指出,這些數字顯示陸客對兩岸旅游市場均衡發展及促進臺灣經濟,有明顯幫助。
另外,隨著第四批開放城市的確定,大陸客赴臺灣旅游前景更加樂觀。
8月11日,臺灣方面宣布了大陸游客赴臺自由行第4批城市,哈爾濱市、太原市等10個城市入圍,上述地區符合條件的居民可在8月18日之后申請赴臺游。至此,大陸已有36個城市居民可赴臺自由行。
隨著第四批開放城市的確定,臺灣方面預計今年陸客赴臺自由行人數將突破100萬人次,而今年陸客赴臺旅游人數有望沖高到350萬至360萬人次之間,較去年獲猛增60萬人次。
赴臺游持續旺盛,赴港游人數卻在減少。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5月13日報道指出,臺灣成為大陸游客新寵,香港的吸引力越來越不似從前,從今年“五一”的兩地大陸游客數據即可看出這一點。
據臺灣“觀光局”的數據顯示,僅2014年“五一”黃金周赴臺大陸游客的數量與去年同比增長了33%,達到3.2萬人。同期,香港內地游客的數量則減少了1.5%,約為3.88萬人,這也是2003年允許內地游客赴港自由行開通以來的首次下降。
這一變化引起香港有關方面的擔憂。
今年2月起,香港零售業總銷售額較去年同期下跌,其中4月更跌近一成。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梁8月5日表示,這反映出自由行直接影響零售、飲食等行業。因此,此前成為熱點的“一簽多行”政策調整問題,目前暫未有結論。
所謂“一簽多行”是指內地游客一年內憑借通行證可多次赴港,因“水客”等問題,香港有人提出,將“一簽多行”改為“一簽15行”或者“一簽52行”等等。
在香港人為此政策調整爭論不休之前,臺灣方面早在去年8月1日起開始實行大陸客自由行“一簽多行”制度,當時臺灣有官員在接受采訪時甚至表示,“一簽多行”就是大陸游客想來多少次都可以。
兩相比較,港臺對大陸客的態度,冷暖立現。難怪香港媒體評論員阮次山曾公開表示:“香港人如果沒有大陸的自由行,能夠活下去嗎?”
背景資料
兩岸旅游政策演變歷程
2008年6月13日,海協會與海基會在北京簽署《海峽兩岸關于大陸居民赴臺灣旅游協議》,就開放大陸居民赴臺旅游事宜達成共識。這是為實現大陸居民赴臺旅游做出了政策性安排。
2008年7月18日,大陸居民赴臺旅游正式啟動。北京、上海等13個省(市)居民成為赴臺團隊旅游第一批游客。
2009年1月20日,河北、山西、吉林等12個省(區)為第二批大陸居民赴臺團隊旅游區域。2010年7月18日,內蒙古、西藏、新疆等6省(區)為第三批大陸居民赴臺團隊旅游區域。至此,大陸31個省(區、市)赴臺團隊旅游全面開放。
2011年6月12日,大陸居民赴臺個人旅游試點。北京、上海、廈門成為第一批試點城市;2012年4月,杭州、成都、深圳等10個城市為第二批試點城市;2013年6月,沈陽、鄭州、武漢等13個城市為第三批試點城市;2014年7月18日,太原等10個城市成為第四批試點城市。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