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劉建宏:我從“怕被吐槽”過渡到“引導吐槽”,去留央視未定

今晨,一條“央視名嘴劉建宏跳槽樂視”的消息引爆微博,網友們紛紛感慨,留給中國足球的時間不多了。
對于是否離開央視,劉建宏告訴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自己還在考慮,“很多事情我還沒有決定,所以也不好說什么。”
而面對世界杯期間被吐槽一事,劉建宏表示自己已從怕被吐槽過渡到不怕吐槽,現在可以引導吐槽,“對我而言,這屆世界杯我覺得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成功地引導了輿論。在世界杯時,你不是不愿意談中國足球、忽視了中國足球么?OK,來跟我一塊談談中國足球。”
澎湃新聞:今天有報道稱您將離開央視,現在真的有離開的打算嗎?
劉建宏:呃,因為我最近很多事情還沒有最后的結論。在我沒有結論之前,也不好和你說什么。
澎湃新聞:在之前報道中,感覺您對新媒體比較樂觀、比較看好?
劉建宏:不是我看好新媒體,是新媒體本身已經體現出自己強大的生命力。你自己的生活因為新媒體的不斷進步,也在發生改變。
所以,我覺得,我加盟不會改變什么事情,或者我離開也不會改變這些事情。所有的事情都有自身的規律和價值。
我所能說的是,我現在在考慮。很多事情我還沒有決定,所以也不好說什么。我去哪兒不去哪兒,離開還是不離開。在還沒定之前,我也沒法談。
澎湃新聞:不少人認為央視平臺有一定局限,您是否想過去嘗試新的、更適合自己風格的欄目,或者像黃健翔那樣在新媒體做欄目?
劉建宏:我覺得這些都太遙遠了,我現在不想這么復雜的問題。說實話,整個世界杯期間,我也在進行一些對比、思考,因為我看到了變化。
澎湃新聞:什么變化?
劉建宏:前一段時間,我在央視世界杯總結會上說,1998年時網絡才剛剛興起,那時還沒有太大反響,這是我為央視報道的第一屆世界杯。
2002年時新媒體就已經有一定聲勢了,當時我的心理狀態是不愿意被吐槽,當時誰都不愿意被吐槽、被評論。但是實際上,這個時代已經來臨了。
2006年世界杯是我第一次去現場解說,那個時候不愿意被吐槽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再怎么說,總會有人去評價、議論你,OK,沒問題,這是那個時代。
然后到了2010年,逐步過渡到不怕被人吐槽。你畢竟是在大潮中游泳,如果你是風口浪尖上的人物,那么所有人都會爭論你,不管你是誰,你是劉翔、姚明都會遇到這種情況。有姚黑就有姚蜜。所以我覺得,到2010年(我)逐步過渡到不怕被吐槽。
到了2014年世界杯,我覺得我可以引導大家來吐槽。
澎湃新聞:引導怎么理解?
劉建宏:你看過沖浪選手,玩帆板、帆船的選手么?他們是可以屹立在風口浪尖之上,可以來去自如的。我覺得,我們已經在互聯網這種新媒體裹挾之下生活了這么多年,如果你還沒有學會游泳,還不是一個沖浪的高手、帆船的高手,早被淹死了。
所以,到2014年的時候,對我而言,我可以引導大家。我希望被吐槽的時候,大家可以來吐槽我;我不希望的時候,也風平浪靜。比如,前十四場比賽的時候都風平浪靜,第十五場比賽為什么就掀起風波了?那就是,我就是要告訴大家,我要跟你討論一下中國足球,我就是想拿出兩三分鐘來討論中國足球。你看,關于這個討論已經持續了一個月。
澎湃新聞:也就是說,可以做輿論導向?
劉建宏:我們是做輿論的,什么叫導向,導向就是你真正地了解民意,真正地知道我用什么方式和你產生共鳴、共振,我們可以一起來探討好好學習。
對我而言,這屆世界杯我覺得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成功地引導了輿論。在世界杯的時候,你不是不愿意談中國足球、忽視了中國足球么?OK,來跟我一塊談談中國足球。然后大家已經和我談了一個月了。
澎湃新聞:就是說,您當時是有意希望大家分一些注意力給中國足球?
劉建宏:是的,這是我的設計。
澎湃新聞:是設計?當時大家都以為您是現場有感而發?
劉建宏:不,有感而發是一定的,要沒感我不會發。但是在什么時候發,這是要考慮的。
那樣一場非常沉悶、無聊的比賽,全場比賽射門次數加起來還沒有一個球隊半場射門的次數多,又是世界杯的一場半決賽,萬人矚目,這個時候我討論中國足球,其實是對中國足球最大的幫助。
我如果在一場小組賽里說兩句,可能這個事情也就過去了。其實,那場比賽從90分鐘到30分鐘加時賽再到點球,應該歷時有130分鐘左右,我只不過拿出了兩分鐘都不到的時間來討論。然后很多人就義憤填膺了,覺得你怎么能在世界杯這種神圣的地方談中國足球呢?他們比我更純潔,但是我不想,我就是要談論中國足球。
澎湃新聞:世界杯結束回到央視后,工作有沒有什么變化?
劉建宏:我一切都正常,一切照舊。我主持的《足球之夜》已經播出兩期了,所有東西都按部就班。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