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自貿區再登人民日報頭版頭條:首批可推廣成果30多項

時隔3個月后,上海自貿區再度登上人民日報頭版頭條。
8月5日出版的人民日報,在頭版頭條位置,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區——制度創新釋放活力 復制推廣全國示范》為題,對上海自貿區近9個月來的建設進行總結盤點。人民日報評價,上海自貿區“這塊良種初播的‘試驗田’”,“正精耕細作,努力催生可復制、可推廣的‘好收成’。”
上述報道披露,上海自貿區首批立足于可復制、可推廣的試點成果有30多項,這份答卷擬于自貿區一周年之際交出,主要集中于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工商登記制度創新、海關監督服務創新制度、政府管理模式以及服務業擴大開放等領域。
人民日報上一次給予上海自貿區如此規格,還要追溯到3個月前的4月28日。彼時,人民日報在頭版頭條位置,刊發題為《種好國家苗圃 奮楫制度創新———上海自貿區半年印象》的報道,掃描上海自貿區掛牌這半年來的建設進展,并在當天的第6版,以一個整版的體量,聚焦上海自貿區。而5月25日的人民日報,在頭版頭條位置報道上海自貿區,則是沾了總書記和亞信的光。5月23日至24日,亞信峰會結束后,習近平曾深入上海自貿區考察。
8月5日的報道,人民日報同樣在第6版給予了上海自貿區一個版的待遇。
在這篇題為《志在四兩撥千斤—— 上海自貿區制度創新面面觀》的報道中,人民日報列舉了上海自貿區制度創新的3個成果實例,包括:
花旗銀行上海自貿區支行為羅氏中國設計的全自動跨境雙向人民幣經常項目集中試點業務,“這是國內首次實施的嶄新業務,倘若客戶原來需要10元的匯率成本,現在只需2元就夠了。”
森蘭商都實施保稅展示交易制度后,可直接在保稅狀態下銷售,每銷售一件進口物品,消費者當場納稅,系統自動劃轉,定期繳稅。經營成本降低了,消費者買商品也更便宜了。
中外合資捷開依(上海)物流有限公司在自貿區運行大半年,“公司運輸貨量增加了3萬噸,貨值2.5億美元,提升了20%!”
這篇報道總結:作為國家戰略,上海自貿區志在“四兩撥千斤”。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