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戰百年·戰前37天(31)| 薩特、波伏娃和阿隆的戰爭啟蒙

戰爭中的少年薩特熱衷于改寫報刊上的故事,其中包括羞辱德國人的故事。薩特到了老年還記得在戰爭中寫過一個驚險故事,里面的主人公是個士兵,他俘虜了德國皇太子,這個士兵在一群高聲大笑的士兵面前揍了這個皇太子。戰爭是薩特的政治啟蒙,盡管那時他只是10歲左右的少年。當時的薩特相信那種簡單的愛國主義——英雄的法國士兵正在跟邪惡的德國人打仗。
戰爭不僅啟蒙了薩特的政治認識,戰爭的暴力也蔓延到了當時那些少年身上,他們經常打架,“把對手看成德國佬那樣的敵人”。薩特當時是個孤獨的孩子,他常常會扯謊,對小伙伴們說自己有個女朋友,還常去開房。薩特在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親,戰爭中他有了繼父。



波伏娃生于1908年,比薩特小3歲。她和薩特一樣很早就開始了文學創作,7歲時便寫了很多故事。1914年8月戰爭爆發時,6歲的波伏娃就已經有了相當激進的“政治”意識,她踩踏了一個德國制造的賽璐璐娃娃,這其實是妹妹的玩具。小波伏娃還想把“標有相同侮辱性符號”的銀質餐刀架扔出窗外。小波伏娃相當愛國,她自己做了涂有協約國顏色的小旗幟,插得處都是,她還在一塊壁板上用紅白藍三種顏色勾畫出“法國萬歲”幾個字。她的行為獲得了大家的贊賞,波伏娃的愛國行為實際上也反映出了她家人的愛國熱情,因為她們家有部分人就住在洛林——普法戰爭后被德國占領。
在課堂上,學校的教育與戰爭緊密相連,波伏娃在學校里讀的都是充滿愛國氣息的故事。波伏娃也寫過和德國佬打仗的故事。整個戰爭期間,波伏娃沒有缺過一天課,經常是她一個人面對著老師,因為大部分學生都不來上課了。
戰爭那幾年,波伏娃全家人都會擠在一起,聽父親用優美的嗓音背誦詩歌。

雷蒙·阿隆(Raymond Aron,1905—1983)
雷蒙·阿隆與薩特同歲,他也出生在一個充滿愛國熱情的家庭——一個猶太人家庭。戰爭爆發時,雷蒙·阿隆的父親已經43歲,但他還是應征加入了后備役部隊,在圖爾的兵營里呆了幾個月。戰爭中小阿隆對政治并不那么感興趣,“我對自己的學業和娛樂的興趣超過對政府公報和新聞報道的關心。”“但是當學校里教師們對同學們發出動員時,我也出于自然的民族主義感情,報名參加‘海洋與殖民地協會’。”有一次老師布置一篇作文,要求這些小學生談談將來做什么職業,阿隆在作文中謳歌贊美“小上尉”的豪情壯舉,這讓他在班里出了名。
戰爭對阿隆的影響不大,一次偶然事件改變了阿隆的思想,讓他開始對政治和猶太人處境感興趣。10歲前后,他偶然在父親的藏書中看到了一堆資料,都是關于幾年前的德雷福斯事件的內容,有傳單、小冊子、左拉的文章、報紙等等。
薩特、波伏娃和雷蒙·阿隆,在一戰中都只是10歲左右的少年,都寫過關于戰爭的文章,對政治都有了懵懂的意識。幾年后,當戰爭結束,他們會在巴黎高師相遇,他們將撐起法國知識分子的20世紀。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