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百年環法首個中國人計成:來自自行車王國的孤獨者
過去八年,先后有5位中國車手踏上了歐洲追夢之旅,但最終只有計成一個人堅持下來。他只身一人來到歐洲,不會英語,自己料理一切,第一場比賽被教訓的“滿地找牙”,但他總是硬噎下去,“真的很難,但難不等于不可能。”

同為自行車大國,中法相距大概1.1萬多公里。遙遠的距離和6小時的時差并不影響中國人對環法的熱度,人們在社交媒體上熱烈地討論著一個名叫計成的哈爾濱小伙子。這位27歲的捷安特·禧瑪諾車隊車手被載入史冊,他是百年環法第一位中國車手,而他也是中國參加環西班牙、環意大利、環法三大環賽的第一人。
計成突然闖入了歐美選手主宰的公路自行車,他的一舉一動都引起了國外媒體高度注意。近日《紐約時報》對他進行了采訪,在訪談中,計成說自己選擇自行車運動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可以在戶外訓練,你可以看見人群,你可以看見自己的風景,這讓我感覺妙不可言。”
在零下36度坐自行車是種折磨
如果不是經年累月的自行車迷,大多數中國人對這個創造歷史的名字依然陌生。就像這個自行車大國對于這項運動由陌生到逐漸熟悉一般,這需要一個過程,而計成就是一個先行者。
“在哈爾濱零下36度的冬天坐自行車是一種折磨。”年幼時,計成對于自行車的印象接近于殘酷。
不過,這些相比他年幼時的經歷美好得多。八歲時因為車禍,他顱底骨折導致一度不會走路。在母親手把手的幫助下,才像個孩童一樣重新學會了走路。兩次學會走路的計成在跑步上頗有天賦,在學校他總在田徑比賽中拿第一,也由此被招入體校。
哈爾濱的冬天特別漫長,計成在2002年改練自行車,按照他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的說法,改變只是因為“田徑沒意思,就是一圈圈的跑”。而僅僅在健身房練習一個月后,他就參加了人生的第一場比賽,那時的他甚至沒有一雙騎行鞋。
2006年,荷蘭禧瑪諾車隊在中國尋找有天賦可以培養的小車手。不會英語的計成想也沒想就去參加了面試,“我跟他們說,我特別喜歡做飯,并且我也可以學英語。所以,2007年,我加入了荷蘭禧馬諾車隊。”
難以置信,為什么人要這樣拼命?”
荷蘭的亨厄洛市從那時起就成為計成的家,但出國前的無限憧憬很快在現實面前坍塌。在歐洲的生活和訓練與國內截然不同。用計成的話來說,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自理,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的事情,“不像在國內自行車一放就行了,吃飯恢復都有隊里解決。”
剛到歐洲的第一個月就像是煎熬一般,在國內學過的不少理念都是錯的。比如,在國內教練害怕選手摔倒讓過彎時減速,而在歐洲搶彎就像是沖刺。
計成已經想不起他在歐洲第一次參加的比賽叫什么名字,但當時的感受仍然記憶猶新。那是2007年在法國舉辦的一場為期一天的比賽。“有許多很窄的路段,大家都很緊張,都在爭搶有利位置,”計成對《紐約時報》說,“這對我來說簡直難以置信,為什么人要這樣拼命?”
在比賽中,計成被試圖超越的對手重重地撞了好幾次,沒能完成比賽。而就在他來不及沮喪的時候,車隊發一個三明治、一個面包,就把他送到火車站自己買票回家,“回到家里所有的郁悶失落都來了,因為這么一天就這樣結束了。”
國外和國內的自行車賽就完全像是不同類的運動。“看電視的時候,你會情不自禁地說:‘啊,這個運動好棒,好酷,你看這爬坡,你看這加速,酷。’”可當時中國每年只舉辦兩場公路賽,而在歐洲的第一個月,計成就參加了4場比賽。
一開始,不會英語的他曾把廚房擦手紙買成衛生紙,但他不停地說,英語也變得流利起來。
過去八年,先后有5位中國車手踏上了歐洲追夢之旅,但最終只有計成一個人堅持下來。他用平時的飲食打了個比方,意大利面和面包這兩種食物令他生厭,但為了訓練比賽需要,他總是硬噎下去,“真的很難,但難不等于不可能。”

為環法已經四年沒見過父親
在禧瑪諾車隊,計成是團隊的一員,他作為一名有價值的輔助車手有一個響亮的綽號“兔子殺手”。
這源于2012年的環西賽,當時他以德根科布爾輔助車手的身份出戰,多次帶領大部隊超過領騎的“兔子”,助隊友贏得了五個賽段的冠軍。
比綽號更響亮的是計成的鼾聲。據說巨大的鼾聲讓隊友無法忍受與他同住一室,而這個缺點的副產品卻令他能在比賽時住單間,這可是車隊中隊長才能享受的待遇。計成會笑著解釋鼾聲大的好處,因為這樣他可以放心和國內的中國妻子通電話而不用顧忌隊友的作息。
計成是一名典型的中國運動員,他能在訓練中吃苦,并能不斷提高自己。“當然,我摔倒過很多次,有過很多痛苦的經歷。”計成說,“重要的是,我學會了如何戰斗。在中國不像在歐洲,可以說‘不,我太累了,不想比了’。”
為了參加這次環法自行車賽,他已經四年沒有見過自己的父親,也已經八個月沒見到自己的妻子了。他和妻子去年剛剛結婚。
教練皮特把計成形容為一個典型的“工人車手”,“他出生于工人家庭,而這樣運動就需要這樣的(工人)角色,不抗拒工作。”皮特說的沒錯,輔助車手要在最后階段將主將送至沖刺的最佳位置。顯然,他們的存在是保障主力車手的成績,這也正是計成的任務,為團隊貢獻所有力量。
同時,計成也不是普遍意義上的中國運動員。法國《北方之聲》報說,這個27歲的中國小伙子讓人想起了在羅蘭·加洛斯奪冠的李娜,“他一樣的幽默而又充滿個性。”
除了自嘲鼾聲雷人外,對于目前環法總成績墊底的排名,他也能幽默回應。
“我會努力保持這個位置,我的隊友告訴我法國人都喜歡‘結束比賽’的人。”他這樣告訴法國《世界報》自己不會在意“紅燈籠獎”(環法墊底車手的獎項),至少他向車隊證明了自己的價值,他甚至幫助隊友基特爾贏下了三個賽段。
“他就好比是一位自行車大使”
如今和跑步一樣,自行車運動成為中國城市中最為流行的體育項目。上海周邊的陽澄湖周圍甚至建立了完善的騎行區和騎行補給站。計成的出現讓這項運動在中國的發展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間。
捷安特·禧馬諾車隊領隊馬克·雷夫也強調,他是出于競技因素考量把計成列入環法陣容,而非傳聞中吸引潛在的中國贊助商。不管怎樣,中國未來龐大的自行車運動市場和計成出現在環法大賽中一樣沒有懸念。
“一個人從哪里起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想要達到的高度。拼盡全力實現你的目標,就這么簡單。”計成說自己背負的不是自己一個人的夢想,而是眾多中國熱愛自行車人的夢想。
他如今已經是中國自行車運動的旗幟,今年有7名中國記者前往法國報道環法,這個數字甚至不比采訪環法的德國記者少多少。《世界報》說,“計成讓幾百萬中國人觀看環法,從而也在吸引更多人關注這樣運動、這項賽事。”
“計成的參賽對全隊、對環法、對他的國家都是一件偉大的事,他就好比是一位大使。”雷夫說整支車隊都很喜歡這位大使——只要不和他睡一個房間。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