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外匯局收支司司長管濤談自貿區外匯管理創新的四點思考

今年2月,國家外匯局上海分局發布“支持自貿區建設外匯管理實施細則”后,中國的外匯管理改革走向備受關注。
7月19日,“2014·上海新金融年會暨互聯網金融外灘峰會”在上海舉行。在當天下午舉辦的分論壇“上海自貿區的金融改革與創新”,國家外匯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針對外匯管理創新,提出了四點個人思考,主要內容包括:
1、按照先交易后匯兌的開放次序,不斷提高匯兌便利化程度。
金融開放涉及到交易和匯兌環節,個人是否可以投資?允許交易,有跨境的資金劃轉,兌換。我個人理解,金融開放涉及很多管理部門,不同的部門有不同的管理職責,每個部門負責某個環節的管理。金融開放,雖然是金融體系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也不完全局限于金融改革,可能涉及金融體制改革的很多方面,甚至包括社會改革的很多內容,是一個系統工程。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在推金融開放措施的時候,如果可以按照先交易后匯兌的環節推動開放進程,有利于降低政策協調的成本,也有利于相關的政策落地。因為別的環節沒有放開,你的政策無法順暢走下來,也就是有名無實。
2、督促銀行按照展業三原則履行盡職審查義務,理順外匯管理政策傳導機制。
外匯管理里面有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要求對交易單證的真實性及其與外匯收支的一致性進行合理審查。由外匯局告訴你銀行收付匯要審核什么單證。這樣做帶來的問題有局限性,一個方面,你管理部門明確的單證,可能和實際的經濟活動有很大的差異,有的缺乏單證,無法事先明確,造成的后果是有些業務無法做,銀行很保守,缺了單證就無法做。銀行審查了,他就免責了。因為有很多表面真實性,不一定能夠甄別交易是否真實。銀行,作為一線實際上對客戶更了解、對業務更了解,如果你不讓銀行發揮他的主觀能動性,他可能會消極應付,甚至我們了解到有些銀行和企業串通企業,把這些單證準備好了,我幫你去做一些交易、一些套利活動。很大程度上就把國家好的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政策,用歪了,這對做正常生產經營的企業來講是不公的,這叫“脫實向虛”,由管理部門告訴你怎么做業務,銀行只是機械執行這個有很大關系。在自貿區里面,是否也可以嘗試把西方成熟的做法,了解客戶、了解業務、盡職審查的這塊用到外匯管理。西方可能是反洗錢、反避稅,但中國有外匯管制,那怎么把銀行執行外匯管理規定的時候,把西方的成熟做法借鑒進來,進一步提高外匯管理的政策執行力。我覺得這是可以做的。將來,外匯局主要是督促銀行制定制度,了解制度,從事前(監管)轉向事中事后。
3、進一步簡政放權,探索負面清單管理。
現在是告訴你能做的才能做,不能做的、不明確的你都不可以做,很多規定不能自己理解,要看你做的事情法規中是否明確,沒有說不可以做,但你實際當中可能也無法操作。如果我們在自貿區還是按照正面清單管理,可能你看起來熱熱鬧鬧,一項項的交易、匯兌在放松,但現實的交易很多,你放松管制的步伐跟不上實際經濟需要,存在很大的缺口,不能體現真正的便利。這些方面,我們是否可以把外匯局管轄權限,梳理一下,把最需要管理的劃出來做一個負面清單,其他的交給市場,按照展業三原則做市場的業務,這樣是否可以把便利化推動得更快一些。
4、探索建立健全外債和資本流動宏觀審慎管理體系框架。
審慎管理,不是危機管理,不是開放了什么都不管,出了問題再管,不是這樣的。開放的同時,我們取消以前傳統的管理,用一些現代的、更有效的管理手段來進行替代,這就是大家談得比較多的宏觀審慎管理和微觀審慎管理,不能所有的東西出了問題再說。
在這方面,比如說逐漸從有罪假定轉向無罪假定,要把管理做區分,哪些是常規管理,哪些是危機管理。危機管理,出了問題再做通知,常規管理可以放到大家日常執行的里面去。放松管制的時候,把宏觀、微觀的審慎管理措施建立起來,按照本外幣全口徑的統計,建立跨境資金流動的監測體系。另外,加強信息共享的基礎上,對本外幣政策的監管協調進一步提高。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