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雞排里面的生意經,十萬門店,千億產值的目標如何實現?
正新雞排在餐飲行業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存在,全國門店開到25000家,其中三分之一還是直營店,將其他餐飲品牌遙遙甩在身后。
但正新集團并不滿足于此,又提出了“十萬門店,千億產值”的目標,他們又要如何實現呢?

在今年3月底舉辦的“2021中國餐飲產業峰會”的圓桌論壇上,正新集團董事長陳傳武分享說,正新正在用生態型思維打造企業,通過正新連接更多企業和加盟商,讓大家共同獲益。

△正新集團董事長陳傳武在“2021中國餐飲產業峰會”論壇環節發言。
生態型商業模式并不是新概念。生態型企業會覆蓋整個產業鏈,本質其實是建立產業鏈,并通過連接上、中、下游各個環節的企業,形成產業群落,因此生態型企業最終將發展成為產業生態圈,
在餐飲行業,目前也有不少頭部品牌正在向這個方向發展,海底撈就是一個很好的參照,通過自身成熟的產業鏈優勢,在滿足自身品牌需求的同時,為諸多餐飲同行提供食材供應、裝修設計到人才培訓等各方面的服務。
正新集團要打造的也是一個如海底撈一樣的生態型餐企,不同的是正新集團做的是各類休閑小吃,而它通過加盟模式和“聯創”模式能夠連接更多的企業和商戶。
2018年,正新推出“森林計劃”——一個為“十萬門店,千億產值”的宏偉目標而專門制定的全新計劃,也是正新“生態型思維”的開始和外化形態。本質是通過正新集團的資源或自創品牌或“聯創”品牌,共同打造十萬家門店。
如今,除了正新雞排的25000家門店,正新集團開始跟其他品牌進行“聯創”,而其供應物流公司、裝修公司、科技公司資源均對外開放,為業內同行提供服務。

△正新集團發展時間線。
正新集團是如何從一個單一的品牌發展成一個囊括食材加工、物流供應、門店裝修以及多品牌運營的龐然大物的?他們要打造的生態型餐企的核心邏輯和關鍵是什么?
正新雞排——疫情下快速成長的參天大樹
如果正新集團要打造一片森林,那么正新雞排必然就是這片森林里的參天大樹。
上世紀90年代,陳傳武和人合伙做速凍食品批發生意,因為老是被拖欠貨款,非常煩惱。彼時臺灣休閑小吃正在大陸流行,內陸消費者對休閑食品的需求日漸攀升。既然收款這么不容易,何不自己開小吃店賺現金流?這樣一來還可以給公司銷庫存。
抱著試一試的心態,2000年他們選擇在成本相對較低的溫州瑞安開了一家“正新小吃店”,經營關東煮、香腸、炸雞等。因為選址在商業氛圍濃、人流量大的地方,加上產品也豐富,小店一開生意就很好。經過一段時間的運營摸索后,這棵小樹苗開始快速成長,不僅在溫州快速復制,還一路挺進上海、開啟了全國化的征程。

△正新雞排老店,圖源正新公眾號。
2013年,H7N9型禽流感在全國范圍內爆發,主打禽類食材的餐廳遭受了重創。期間,正新小吃店也出現了“盈利和市場銷售都出現了止步不前的情況”。但令人意外的是,從這一年開始,這個品牌卻步入了高速發展期。

△餐飲行業萬店規模品牌。
統計正新雞排的門店增長數據不難看出,其快速發展是在2013年之后,用四年時間從不到1000家門店壯大到10000家門店;此后又用更短的兩年不到的時間,再增加10000家門店。而去年在新冠疫情的沖擊下,正新雞排的開店速度也絲毫不降,開店數量仍在4000~5000家。

△正新雞排門店規模增長折線圖。
對此,陳傳武調侃道:“不知道為什么,每次疫情來了,正新的發展速度就特別快?!弊尣簧俨惋嬌碳椅也徽竦囊咔?,為何反而成了正新雞排的發展加速器?
“總體來說,還是我們基本功做得比較扎實?!闭录瘓F副總裁王海接受觀察君采訪時回答得簡單、質樸,但他說的“基本功”,可不簡單。
如果說去年新冠疫情對正新雞排打擊較小,是因為正新長期積累的實力幫助加盟商頂住了疫情的損失,那么能避開2013年的禽流感疫情,靠的就是實實在在的“三板斧”變革,而正是這些變革,改變了正新的發展道路。
1.產品模式變革:砍90%產品,專做“雞排+烤串”
只要發展時間夠久,每個品牌都可能遇到舊模式不再適應新市場需求的困境。
正新小吃店原本以產品類型豐富被消費者喜愛,但市場風向慢慢改變,當休閑小吃不再稀缺,需要的就是富有特色的產品來突圍市場。

△正新雞排產品,圖源正新公眾號
據了解,正新小吃店產品最多的時候,數量上百種,復雜的產品結構不僅降低了門店的運營效率,也逐漸限制了后端供應鏈的發展。王海介紹,其實從2008年起,正新小吃店已經開始適應市場,在部分門店陸陸續續做產品縮減,只是并沒有在全國門店推廣,2013年禽流感的出現也算是一個契機。
這一年陳傳武帶領團隊到香港、廣州、河南、河北等地調查,隨后便決定要將正新小吃店變成“雞排、烤串”專門店,直接砍掉了90%的產品。
至于如何選擇保留的主打產品?王海曾表示主要有兩個標準:首先,雞排是正新當時賣得最好的一款產品;其次,雞肉是中國第二大肉類消費品,相比中國肉類消費排名第一的豬肉,雞肉的廣譜性更高,連鎖品牌的發展也更有優勢??偠灾褪?,立足品牌自身優勢,放眼品類發展空間。
2. 連鎖模式變革:試水加盟,直營+加盟兩條腿跑步
重新確定產品線的同時,正新還使出了另外一個殺手锏——開放加盟。2013年,正值互聯網電商平臺興起之時,傳統銷售方式受到沖擊,陳傳武認為這將使品牌加盟的發展趨勢更加顯著,因此就下定決心開放品牌加盟。

△正新雞排門店,觀察君拍攝。
但正新開放加盟的過程仍是比較謹慎的,王海自稱為“佛系加盟”。2013年之前,正新小吃店以全直營模式開了800余家門店,但加盟模式要如何管控、如何運營,他們還不是很清楚。
“第一年我們只加盟了85家店,第二年258家,第三年就加盟了890家店?!彼榻B,起初正新并未對加盟進行宣傳,只是內部進行摸索,但基本每年的加盟數量都是成倍增長的。2016年,待其加盟模式走上正軌之后,正新才在全國全面開放加盟。但與此同時,正新也并未放棄直營門店的擴張,在這段時期內,其直營門店仍然開了1000多家。
3.組織模式變革:股份制,調動公司和門店積極性
經過13年的直營模式發展,正新積累一支經驗豐富的運營團隊,但當新的戰略調整后,又如何調動新老員工的積極性?于是,2014年正新在長沙試水股份改革創新,進行了兩個關鍵的改革:門店入股和子公司股權改革。
在門店端,開展員工持股計劃,激起店長和員工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在子公司,擴大員工持股范圍,從原來的只有子公司老板等高管擁有持股,拓寬到業務經理、擴展運營專員、后勤管理技術骨干等人員皆有持股資格,讓更多人從公司的營收中獲利。
股權改革在長沙的子公司試驗后,效果明顯,很快便被推向正新全國的子公司,員工們的工作熱情高漲,企業的經濟效益也得到了快速提高。

△圖源正新公眾號。
通過銷售模式、連鎖模式和組織模式的“三板斧”變革,正新疏通經絡,逐漸擺脫了經濟收益停滯不前的狀態。
2015年爆品理論在餐飲行業盛行,正新借機將門頭的商標、招牌改為“正新雞排”。與此同時,在加盟連鎖模式逐漸成熟之后,為了與市場上雜亂無章的加盟品牌形成區隔,建立自己的品牌壁壘,正新請了演員黃渤做品牌形象代言人,并在公交車、地鐵、電視、網絡綜藝等媒介大肆鋪開廣告宣傳,在前端形成了極好的品牌效應。

△正新集團投放的地鐵廣告,圖源正新公眾號。
王海告訴觀察君,從2017年開始,正新雞排的加盟開始爆發式增長,每年的開店速度基本在4000~5000家左右。即使在新冠疫情籠罩之下的2020年,發展仍未減速,并在今年三月份,門店數量突破了25000家,成為了餐飲行業需要抬頭仰望的“參天大樹”。
森林計劃——正新生態型餐企的具體模型
“前端做大之后,店數多了,自然而然會帶動后端的發展。”正新雞排是正新集團的“種子樹”,有了這個品牌每年近5000家門店的增長,后端系統得以快速壯大。
2018年正新集團順勢啟動“森林計劃”項目,劍指“十萬家店,千億產值”的目標。所謂“森林計劃”,就是正新集團生態型思維的具體外化形態。
一般而言,生態型企業的核心有兩個,一個基礎底層技術,另一個是上層主干產品。對于海底撈而言,基層技術是供應鏈,上層主干產品是海底撈這個品牌,而正新集團也是如此,基礎底層技術便是遍布全國的門店和供應鏈網絡,上層主干產品是正新雞排這個超級大IP。

△正新集團“森林計劃”模型。
以這兩個核心為基點,形成平臺的集成整合能力,從而開放資源,將符合生態系統需求的其他企業拉入進來,組成一片森林似的、可循環的生態系統,這就是正新集團的“森林計劃”,其延伸出包括自創品牌、聯創品牌,供應鏈公司、裝修公司、線上運營公司、培訓學院和零售業務等多條粗壯枝干。
1. 品牌端:自創、聯創,兩條腿走路
除了正新雞排這個超級IP,正新集團旗下還孵化了快了漢堡、正新漢堡、正新手搖茶、正燒記烤鴨脖等品牌。
這些品牌的特點高度相似,客單價在10~20元之間,通過打造當前市場上極受歡迎的爆品,附帶一些其他小吃,形成簡約的產品結構;門店面積小,操作和運營相對簡單。而這樣一家小吃店,符合下沉市場的消費趨勢,因而其將市場主要放在下沉城市,營收并不會太差。正新雞排官網顯示,其門店銷售毛利不低于52%,而純利則一般在20~30%之間,具體則根據不同門店選址有變化。
運營模式方面,主要是直營帶加盟,據介紹,正新雞排有三分之一的門店是直營的,同樣遍布全國各地。而正新集團的項目的加盟費相比市場其他品牌,并不算高,加盟一家正新雞排,總共投入大致需要20萬元(不同城市存在一定區別)。

△資料來源:正新集團官網。
而正新集團的一個優勢是,他們在全國各地有50個公司、500個區域經理,強大的運營團隊不僅為集團的數萬家門店保駕護航,也掌握著市場最前端的一手信息,如市場風向、選址規劃、同品類動向等,這些信息快速匯集到集團“大腦”,便能有效地提供決策指導、形成戰略部署。
而這樣的能力是可以外溢的。在不需要多少附加成本的前提下,正新有能力為其他品牌提供類似的運營、決策指導,因而有了與其他品牌合作的“聯創”模式。所謂“聯創”,即通過資源、資金、團隊方面的合作,助力一個餐飲品牌快速發展,從而實現強強聯合,雙贏、共贏。
如今年3月底,正新與蘇浙地區的蘇式糕點品牌趣生園“聯創”,趣生園將借助正新的供應鏈、線上運營系統等資源,加速品牌擴張。此前,納入正新“聯創”模式的品牌還有小熊與樹汽水工廠,觀察君發現,其氣泡水產品已經進入正新雞排最新推出的6.0門店中。如果將正新雞排的幾萬家門店看成是銷售終端,則只要是合適的產品,都有可能融合到同一個店中進行銷售。

△正新雞排6.0門店,升級為“CHICKEN STEAK 正新”,圖源正新公眾號。
陳傳武表示,目前來說正新雞排已經走上正軌,多開一千家店和少開一千家店并沒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在其他品類,可以是烘焙、螺螄粉,也可以是其他有市場潛力的品類,再開一萬家店,“那么我們實現‘萬店規模,千億產值’的故事也就成功了”。
2.供應鏈:深入到全國鄉鎮的供應能力
生態型餐飲企業的另一個核心要素,是完善的基礎設施,放在餐飲行業來說,這些基礎設施就是產品研發團隊、食品加工工廠、運輸團隊等供應鏈能力。而正新集團供應鏈網絡的供應能力放在行業內都是屈指可數的。
正新供應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陳傳武最初的創業經歷。1995年,他下海經商,跟人合伙創立生產速凍食品的白云食品公司,并獲得聯合利華的青睞,不僅成為和路雪冰淇淋的代理,還獲得了1000臺冰柜和冷藏車的投資,而白云食品也在兩年間成為了溫州速凍食品代理行業的扛把子。

△正新集團的食品加工工廠,圖源正新公眾號。
可以說,正新集團是從食品物流起家的,而陳傳武對于食品冷藏和冷鏈運輸,無疑非常有經驗。而在正新后續的發展過程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供應鏈的發展一直都是其極為重要的一環,是支撐前端門店高速發展的關鍵要素。
陳傳武在接受36氪采訪時表示,正新之所以堅持大舉擴張,一個原因是預感到餐飲連鎖化比例會越來越高,而真正的連鎖化不是開一兩家店的問題,而是需要迅速撬動上游供應鏈資源。
“后端當然很重要,但主要還是取決于前端。前端大了、店數多了之后,自然而然會帶動后端的發展。”他在紅餐網舉辦的2021中國餐飲產業峰會的圓桌論壇上表達了相似的觀點。
因此早在1999年成立的圓規物流可以說是正新集團的核心支柱,王海介紹,從工廠到物流再到門店,正新集團現在掌握著全供應鏈體系。這在餐飲行業是極其少見的。
據介紹,圓規物流在全國投資建設7大干線物流中心,分別在上海、北京、廣州、武漢、鄭州、成都、西安等城市;全國有15個生產原材料的加工廠、50個前置倉,實現產品從工廠到前置倉再到店的的完整配送。
此外,物流配送方面,其冷鏈物流公司的配送能力已經深入到中國的所有鄉鎮,并且不需要找第三方物流。這些供應鏈網絡如同森林里的道路,為每一棵樹輸送了養料。
而同樣的,供應物流能力也是可以外溢的,目前圓規物流實際上已經實現了兩頭連接。
一頭通過與國內甚至國際知名的食品公司合作,引進更優質的食品原材料,如正新集團與全球領先的雞肉、牛肉、豬肉,以及加工食品生產商及供應商泰森食品合作。而另一頭連接餐飲同行,為其他餐飲品牌提供食材和物流供應支持。據了解,目前與圓規物流進行合作的餐飲連鎖公司和品牌有超過70個,包括小龍坎火鍋、大鼓米線、如意餛飩、巡茶、華萊士、墮落蝦等。
3. 裝修、線上運營和零售
除了兩項核心基礎,正新集團的裝修、科技和零售公司也是“森林計劃”里的關鍵要素。
立規裝飾,主要為連鎖餐飲門店、商業辦公樓、工廠等設計及施工,有資深設計師和項目管理團隊,近180支專業高效施工隊伍分布在全國,“一年可以裝修6000家門店,動作比較快,也比較專業”,陳傳武介紹。
火碼科技則集中為餐飲門店提供外賣線上運營支持,以及聚合支付、自助點餐、會員營銷等。
目前除了負責正新萬家門店的外賣和收銀板塊業務,同時也為其他品牌門店提供互聯網運營及信息化解決方案。

△正新雞排門店,圖源正新公眾號。
此外,隨著餐飲零售的模式和渠道逐漸成熟,而休閑零售又處在快速發展的高速通道上,正新也緊跟趨勢,成立專門的公司,利用本身的食品加工優勢,進入零售領域,布局了線上休閑零售小吃,并且已經入駐天貓、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
從天貓正新旗艦店和正新食品旗艦店可以看到,其零售休閑小吃產品包括手抓餅、無骨雞爪、禽類鹵味小吃、魚豆腐、烤腸、吐司面包、雞排炸雞、汽水等,大致與線下門店的產品類型一致。而產品銷量方面,網紅去骨雞爪的月銷量可以達到20萬+單,其余產品月銷量則在數百單。

△正新手抓餅,圖源正新公眾號。
結語
正新的森林計劃劍指“十萬家店,千億產值”的目標,是正新正在謀劃的一個大局,也是中國餐飲業從未有過的餐企發展路徑,這對于正新而言是一個機遇,也是一個莫大的挑戰。雖然說正新集團背靠著強大的供應鏈體系,但是想要憑借一己之力撬動整個餐飲產業,卻也并非易事。未來正新到底會如何,我們保持密切關注。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在餐飲行業,像正新集團和海底撈這樣的業務覆蓋整個餐飲產業鏈的企業還不多,但隨著行業集約化、規模化程度提高, 想見未來這樣的生態型餐企會越來越多。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