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戰百年·戰前37天?|喬伊斯的《都柏林人》賣掉379本

詹姆斯·喬伊斯是一個很迷信的人,比如《都柏林人》快出版的時候,他對出版人理查茲說,一定要趕在5月出版,“因為五月份是我的幸運月份。”喬伊斯沒能在幸運月看到自己的第一本書出版,但1914年是喬伊斯的幸運年,是他命運轉折之年。
1914年,詹姆斯·喬伊斯還在的里雅斯特(Trieste)——那時還是奧匈帝國的一個地中海商貿港口,城中講意大利語居民最大的訴求就是求意大利吞并此地,6年后,喬伊斯所說的“吞噬了我的肝臟”的里雅斯特成為意大利的領土。1904年,喬伊斯和諾拉私奔歐陸,然后就一直住在的里亞斯特。戰爭爆發前,他在列沃帖拉高等商業學校教書,在一家油漆廠做文員,偶爾還收幾個學生在家里教。
1914年初,龐德發現了在寫作上郁郁不得志的喬伊斯,那一年,龐德還將發現 T·S·艾略特。當時的龐德正負責為《唯我主義者》約稿,龐德對喬伊斯的詩歌感興趣,但喬伊斯建議他讀讀自己的小說(苦苦得不到出版的《都柏林人》和正在創作的《一個青年藝術家的肖像》第一章)。龐德在1914年1月19日給喬伊斯的信中說,喬伊斯的長篇小說寫得好,是當時英語文學中少數值得讀的小說。龐德可能不知道,有了他的稱贊,在寫作上備受打擊的喬伊斯突然像打滿了雞血,在收到龐德這封信的當天就給自己的出版商格蘭特·理查茲寫信,要求對方立即回復現在出還是不出他的《都柏林人》。理查茲因為覺得這本小說集可能有傷風化,已經把書稿拖了好幾年。1月29日,理查茲決定出版此書,但他開出了一個非常令人屈辱的條件:最初500本,喬伊斯得不到稿費,喬伊斯自己還得掏錢購買120本。喬伊斯接受了。
1914年5月16日,喬伊斯強烈要求這本書能在本月出版,因為他迷信5月,但是到了1914年6月15日,他的書才正式問世,首印1250冊。一年后,《都柏林人》只賣掉了379冊,其中包括他自掏腰包買的120冊。盡管這個數字令人心寒,喬伊斯還得倒貼錢,但喬伊斯至少已經實現了自己的小說家夢,能堂堂正正地稱自己是作家了,況且書評界對這本書的反響不錯。
龐德在7月15日的《唯我主義者》中堅持認為:“這些短篇標志了英語散文文體的恢復,也標志愛爾蘭文學有了一個新的主題。”6月27日的《新政治家報》書評說,從這些短篇里看到了一個天才出現的跡象。喬伊斯是多么的nice,也可能是多么的渴望認可和成功,他會給每個給《都柏林人》寫書評的作者寫感謝信,以便他們加深對喬伊斯這個名字的印象,就像淘氣小孩總想讓母親關注一樣。現在還有哪個作者會像喬伊斯那樣呢。
奧匈帝國盡管不可避免地滑向戰爭,在帝國邊陲之地的喬伊斯正享受著成為一個真正的作家。除了被討論的《都柏林人》,《一個青年藝術家的肖像》也開始在龐德的《唯我主義者》上連載,每期刊登15頁。因為是連載關系,迫使喬伊斯不斷寫下去。龐德很喜歡為喬伊斯做事,整個7月,龐德都跟喬伊斯有關,比如想辦法別讓書被指控有傷風化。喬伊斯的小說總讓他的出版人和編輯提心吊膽。

戰爭爆發前,喬伊斯正在一心一意結束《一個青年藝術家的肖像》,還正在寫《流亡者》和《尤利西斯》。1914年7月28日,奧地利向塞爾維亞宣戰時,喬伊斯急忙跑到英國領事館,領事館的人對他說,作為英國屬民沒必要擔心,戰爭跟英國人沒關系。走出領事館他去找住在意大利領事館附近的朋友鮑里斯·弗蘭,好友對他說,戰局估計會擴大,形勢很悲觀。正在這時,窗外開始了騷動,一群人把意大利領事館包圍起來,要把意大利國旗扯下來,軍隊都來了。喬伊斯嚇壞了。
喬伊斯對戰爭徹頭徹尾的不關心,并且對戰事也只要聽不見槍炮聲就毫不在意。對于政治,他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的政治信念一句話就可以說完:君主政體不論立憲不立憲我都討厭。國王都是騙子手。共和國是一雙拖鞋大家穿。教皇管轄世俗事物的權力是完了。”

戰爭最初盡管跟的里亞斯特沒什么關系,但喬伊斯很惱火,戰爭擾亂了郵路,《一個青年藝術家的肖像》第三章發表后,就中斷了,稿子一度寄不出去。龐德讀到《青年藝術家肖像》的最后幾頁是在1915年夏天,戰爭已經持續了一年,龐德挖掘到了一個寶藏,他說,《一個青年藝術家的肖像》這本書很深,完美、不朽,可與近期僅有的有價值作家哈代和亨利·詹姆斯的作品相媲美。
1914年夏天的戰爭成為20世紀歷史轉折點,那個夏天同樣是喬伊斯命運的轉折點,在戰爭最殘酷之時,喬伊斯的影響就從偏遠的的里亞斯特擴展到整個英語世界。1914年是個起點,他將寫出20世紀最重要的文學作品。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