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首次和人文磋商同步,急需走出對罵模式

中國外交部7月7日舉行中外媒體吹風會,外交部部長助理鄭澤光、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教育部副部長郝平分別介紹了即將舉行的第六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和第五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有關情況,并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據悉,本輪對話將于本月9日至10日在京舉行,習近平將出席對話和磋商聯合開幕式。習近平、李克強將分別會見美方代表團主要成員。劉延東將與克里共同主持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汪洋、楊潔篪將與克里、雅各布·盧財長共同主持戰略與經濟對話。
經濟對話:BIT談判有望藉此獲實質性突破
據悉,美方代表團包括18個部門的負責人,尤其值得關注是,在雅各布?盧領銜的美方代表團中,還包括了美國新任美聯儲主席耶倫、商務部長普里茨克、能源部長莫尼茲、貿易代表弗羅曼等多位高官。而中方代表團也囊括了17個部門的負責人。朱光耀說,中美雙方將圍繞“推進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中美經濟伙伴關系”的主題,就宏觀經濟和結構改革、深化貿易與投資合作、金融業改革開放與跨境監管合作三大議題舉行專題會議。
朱光耀還指出,此輪經濟對話期間,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談判有望繼續深入,“我們預計本次對話,雙方會進一步就雙邊投資協定的磋商談判取得新共識,要盡快啟動雙方以負面清單方式的談判,這是具有實質意義的談判?!?/strong>
據了解,中美BIT談判始于2008年。去年夏天兩國確定以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為基礎后,BIT進入實質性談判階段。 一年來,中美就如何推進BIT密集談判,今年6月舉行第13輪BIT談判,成果顯著。特別是,2014版上海自貿區負面清單出爐,由原來的190條調整為139條。“負面清單項目的減少,也將為中美的經濟對話鋪墊?!鄙虅詹垦芯吭貉芯繂T梅新育認為,中美此次有望在負面清單的范圍等取得一定進展。
朱光耀說,如果中美BIT談判最終達成共識,將是一項歷史性成果。不僅將對中美雙邊經濟投資貿易產生巨大正面影響,聚集中美關系正能量,并將對世界經濟形勢的變化發展和融合產生積極正面影響。
2013年,中美雙邊貿易額超過5200億美元,相互投資存量超過1000億美元,均創歷史記錄。
戰略對話:香格里拉對話之后的再次交鋒
較之經濟對話,往往每輪戰略對話取得的可視成果較少。
鄭澤光表示,本輪戰略對話議題十分廣泛,涉及雙邊、地區和全球層面的重大問題。雙方將就中美關系、各自內外政策、雙邊重要敏感問題、兩國在亞太地區的互動以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地區問題和全球性挑戰深入交換意見。
此間雙方還將舉行關于氣候變化、科技與創新、蘇丹與南蘇丹、聯合國維和、打擊動植物非法交易等議題的對話和對口磋商。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在戰略對話前夕,雙方將先行舉行第四次中美戰略安全對話,著重討論戰略安全、綜合安全問題。對話由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張業遂和美國常務副國務卿伯恩斯共同主持,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王冠中、美國國防部副部長沃穆思及其他部門負責人參加。
在今年5月底舉行的香格里拉對話會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美國防長哈格爾曾一唱一和,點名或不點名地指責中國,進行無端的公開挑釁。面對這些不符合對話會宗旨的聲音,王冠中等中方代表和官員先發制人巧妙反駁,并主動闡釋中國的亞洲安全觀以及中國在穩妥管控危機、妥善處理分歧、避免??找馔馔话l事件等問題上的原則立場,一時成為熱談。
人文磋商:首次成為中美之間第三根支柱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將首次和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同步舉行。對話和磋商將舉行聯合開幕式。
據了解,人文磋商機制成立于2010年,時任中國國務委員劉延東和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擔任雙方主席,商定每年輪流在兩國召開機制會議。目前,該機制涵蓋教育、科技、文化、體育、婦女、青年、衛生等7個領域。
郝平說,本論人文磋商將以紀念中美建交35周年為契機,以“締結青年紐帶,塑造和平未來”為主題。磋商期間,雙方將簽署若干合作協議,達成103項新成果,并形成聯合成果清單。
專家表示,人文與戰略、經濟對話首次同步舉行,意義非常,體現出人文交流在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與政治互信、經貿合作共同構成中美關系的三大支柱。
資料顯示,第四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全體會議,是于2013年11月21日在美國舉行,劉延東與約翰·克里共同主持。而第五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則在同年5月間舉行。
值得關注的是,期間將舉行4場亮點活動:一是落實習近平主席夫人彭麗媛女士和奧巴馬總統夫人米歇爾女士為加強中小學合作的倡議而啟動的“千校攜手,熱愛自然,綠色生活”項目;二是“中美留學35周年”紀念活動;三是中美青年創客大賽頒獎大會;四是中美青年智庫學者對話。
專家分析
新摩擦之下,雙方急需走出“對罵模式”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楊希雨認為,隨著中美交流的不斷加深,國際與地區間局勢的復雜變化,中美關系中主要的摩擦熱點,出現了從臺海等純雙邊問題轉向涉及東海、南海等第三方因素的趨勢。
國際問題專家周景興表示,戰略互信是中美之間所有問題的本源。即將舉行的戰略對話為中美回顧和梳理雙邊關系中的重大敏感問題提供了重要溝通渠道。雙方應抓住這一契機,增信釋疑,以建設性方式妥善處理雙方分歧,確保中美關系不偏離正確發展軌道。
對于本輪對話,美國中國問題專家認為,在過去數月中美關系遭遇“逆風”的背景下,雙邊關系迫切需要“防暑降溫”,縮小在一些問題上的巨大認知差距,讓兩國關系重回“積極基調”。
去年底以來,中美關系時陰時晴,如美國對中國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表示關切,美國總統奧巴馬會見達賴,美國宣布起訴中國五名軍官導致雙邊網絡工作組活動中止,美方頻繁就海上爭議表態、如聲稱中國單方面將鉆井平臺引入爭議水域是挑釁行為,有的風波是“老問題”再現,有的則是“新因素”凸顯。
美國西東大學外交與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汪錚認為,考慮到過去數月“逆風”不斷,本次戰略與經濟對話的時間點“非常重要”,對話能夠如期舉行,本身就表明兩國都有管控分歧的誠意。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亞洲事務資深顧問葛萊儀(Bonnie Glaser)認為,中美必須努力通過這次對話讓氣氛回到“習奧會”確定的積極基調上來,這種“象征意義”在平時也許司空見慣,但對于目前面臨困難的中美關系非常重要,有助于為解決棘手問題“打開局面”。
在中美關系遭遇“逆風”背后,是雙方在海上爭議、網絡安全等領域戰略互疑加深,對彼此的猜疑和指責達到新的高度。汪錚說,在東海和南海問題上,中美對彼此戰略意圖的判斷存在越來越嚴重的分歧。中方不認為自己的東海和南海戰略存在任何“挑釁”成分,但美方則判斷中國外交政策出現巨大變化,正采用更加激進的手段、趨于通過“力量”來解決問題,這讓美方產生地區可能發生沖突的擔憂,這是“誤解”的第一層。
“‘誤解’的第二層在于,中方很多人認為海上局勢升溫背后是美國在為越南和菲律賓‘撐腰’,美國借機遏制中國,但美方認為維護地區穩定是美國天經地義的責任和義務。雖然中美在南海沒有直接利益沖突,但海上爭議在美國戰略中所占分量越來越重,美方認為有責任阻止所謂‘單邊行為’?!蓖翦P說。
讓人擔憂的是,外交操作手法選擇不當進一步加深了猜疑。美國在對美中網絡安全對話進展不滿的情況下,選擇宣布起訴5名中國軍官,希望借此向中方施加壓力。再如,美國擔心中國在南海問題上采取更激進的舉動,于是頻繁指責中國,做出一些威脅性表態。
汪錚認為,為防止“裂痕”繼續擴大,雙方迫切需要通過此次對話走出“對罵模式”,從戰略高度解決一些方向性分歧。如果不解決戰略判斷問題,具體問題的溝通和解決也將受限。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會長包道格(Douglas H.Paal)的看法更為樂觀。他認為,隨著本輪對話的召開,更多“共識”的出現,一些裂痕將會“自愈”,兩國關系將在下半年重回積極軌道。
隨著對話漸近,中美先后釋放了一些積極信號,對本輪對話即將取得的成果表示樂觀。美方強調美中已建立“非常有彈性”的關系,尋求確保兩國不搞“戰略對抗”,而是“公平和健康的競爭”。
葛萊儀認為,中美至少可以借此次對話機會讓某些問題不繼續惡化,如盡快推動南海爭議導致的緊張局勢降溫。如果兩國能在對話期間就雙邊投資協定談判取得新的共識,這將是一項突出經濟成果。(綜合新華社、中新社報道)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