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美國憑什么重罰法國巴黎銀行90億美元


即便對法國巴黎銀行這樣的大銀行來說,89.7億美元也不是個小數字。何況這還是來自于另一個國家司法部門開出的一張罰單。
當地時間6月30日,美國司法部宣布,法國巴黎銀行已經同意認罪,承認違反美國法律,為美國實施制裁的國家(包括蘇丹、伊朗和古巴等)轉移資金,為此法國巴黎銀行將支付89.7億美元(約合550億元人民幣)罰款。
89.7億美元比法國巴黎銀行2013年的盈利總額還要略高一些。而法國巴黎銀行不僅要認繳罰金,它的13名高管還要被迫辭職,且可能被禁止進入銀行業;它的某些業務部門將在一年內被禁止從事美元交易。
難以想象,一家法國銀行必須服從美國制定的黑名單制度(很大一部分是源自外交政策而非經濟協議),而且在違規后還不得不乖乖認罰,否則還可能付出更大的代價。
美國憑什么?
《紐約時報》給出的分析是,這一切皆要歸功于美元。簡單來說:美元是全球儲備貨幣,是全球金融體系的基石。而這個角色賦予了美國驚人的權力,讓它能左右世界上的各種事務,甚至在那些幾乎與金融毫無關聯的領域也是如此。
美國的全球金融執法邏輯
在法國巴黎銀行這則案例中,這家法國銀行就是因為它的日內瓦分支機構,設法讓資金流入蘇丹、伊朗和古巴,而遭到美國的調查并領受處罰。
而對這一切,包括法國這樣的美國傳統盟友國家,似乎也無能為力——雖然法國政府此前也曾威脅要采取報復措施。
因為如果法國巴黎銀行不遵守美國司法部的決定,它可能會遭遇更大的損失:包括在更大范圍被禁止從事美元交易等。
作為一家跨國銀行,如果你無法將你的客戶的資金鏈接到全球,你根本無法為客戶開展最基本的服務,這對銀行來說顯然難以承受。
過去10年間,美國監管當局越來越多地利用其在金融系統中的全球核心地位,制止國際范圍的金融交易行為。在法國巴黎銀行之前,美國已經對蘇格蘭皇家銀行、瑞士信貸集團等金融機構,開出過類似的罰單。
美國監管部門的執法邏輯是:如果貿易或投資項目中使用的是美元,那么相關交易很可能牽涉到一家位于美國的銀行,那么美國的監管部門就可以主張管轄權。即便在這些交易中并無美國人參與,且并不違反歐盟的規定,譬如法國巴黎銀行的案例。
換句話說,只要是使用美元的交易,美國均可主張管轄權。
這近乎一項美國獨有的特權。因為在當今的國際貿易中,美元是使用最廣泛的貨幣,遠遠超過其他幣種。
這項特權可以讓美國要求其他國家的金融機構,遵循美國制定的黑名單制度。而且,這種“黑名單”并不局限在經濟領域。
中新社援引外媒報道稱,俄羅斯總統普金1日對俄外交官員說,美國還曾暗示,如果法國放棄向俄羅斯出售兩艘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美國針對銀行的制裁就會無疾而終。
“如果這不是敲詐,什么才是?”普京說。
美元地位面臨的挑戰
當然,美國過多在金融領域揮舞制裁大棒的做法,也要付出代價。比如,激起其他國家隊美元國際地位的強烈抵制。
英國《金融時報》就點出了諸多國家金融機構的一個共同痛點:2012年美國指控渣打銀行違反有關制裁伊朗措施的起訴書顯示,該行一名管理人員曾向美國官員抱怨:“你們這些美國人。你們憑什么來告訴我們,告訴世界其他國家,不許和伊朗人打交道?”
法國財政部長米歇爾?薩潘(Michel Sapin)也說,法國巴黎銀行所受到的罰款,將使歐洲有理由“動員”更多的交易以歐元結算,這樣歐洲地區的銀行就不會如此深受美國監管當局鉗制。
而且,中國也正在大力推廣人民幣在國際貿易和投資領域的使用。這被英國《金融時報》評價為,中國為使本國貨幣能夠挑戰美元地位而施行的長期計劃的一部分。
7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剛剛宣布,已與韓國銀行簽署在首爾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的合作備忘錄。此前,中國剛剛在歐洲建立一系列跨境人民幣交易的機制。
事實上,美國也不愿看到美元地位遭到削弱。這也是美國的禁令中,只是禁止法國巴黎銀行的某些業務部門從事美元交易的原因。
當然,短期內美元的地位依然難以撼動。
英國金融時報就援引美國前財政部部長尼爾?沃林(Neal Wolin)的話說:“在商業經營上,美國是不可替代的、繞不開的地方”,“而這意味著美國可以說,‘你要么選擇和我們打交道,要么只能和某國打交道,非此即彼’。”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