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習近平邀韓企參與上海自貿區港口建設
7月4日下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韓國總統樸槿惠一起,在首爾出席了中韓經貿合作論壇。兩國首腦聯手出席經濟相關活動,這還是中韓1992年建交以來的第一次。在當天以兩國主要經濟界人士為對象進行的演講中,兩位首腦強調了“新層次的經濟合作”,尋求在中韓之間建立“21世紀新經濟蜜月關系”的方案。
據韓國新聞媒體《朝鮮日報中文網》報道,習近平在演講時說:“上海正在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在此基礎上將(進一步)選擇幾個地區,建設自由貿易園區和港口。”他現場發出邀請,表示歡迎韓國企業參與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港口及自由貿易園區建設項目。
7月1日凌晨出爐的上海自貿區新版負面清單,取消了外商投資航運業的諸多限制條款,刪除了包括“外商投資國際海運貨物裝卸、國際海運集裝箱站和堆場業務限合資、合作的限制”在內的數項條款。
習近平把韓國企業的對中投資比喻成“荷塘與荷花”。他說:“韓國的對中投資尚處在起步階段。雖然是稍微冒出頭的小荷塘,一旦精心培育出小花,那么花香就會飄得很遠。”
習近平還提到了“盡早建成自由貿易區”、“共同建設中韓產業園”、“歡迎韓國參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籌建”等話題。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被稱作中國版的世界銀行。去年10月,習近平訪問印尼時公開倡議籌建亞投行。亞投行定位與亞洲地區最大的多邊開發機構——亞洲開發銀行(亞行)類似。亞行設立于1966年,距今已有近50年時間,行長一職長期由日本人出任;中國在亞行的份額眼下只有5.5%,位列第三,排在日本和美國之后。有消息稱,美方私下極力反對韓國參與亞投行籌建。
中國和日本、美國的經濟角力,不僅限于亞投行。
中韓加大合作努力之際,美國、日本和另外10個國家也在努力敲定擬議中的12國《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定》(TPP),以求趕在11月在北京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首腦會議前,訂立協定。按計劃,加拿大當地時間7月5日,參與TPP談判的12國將在加拿大首都渥太華舉行會議,這被普遍解讀為盡早達成TPP協議的關鍵。
TPP談判還帶有地緣政治色彩。在華盛頓,美國官員們將之稱為美國“重返”亞洲的“經濟支柱”,這使得中國在不安之余急于想辦法應對。
此番習近平訪韓期間,中韓就年內完成中韓自貿協定(FTA)談判達成一致。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亞洲經濟研究所推測,在中韓簽署自貿協定后,預計韓國每年向中國市場的出口將會增加277.6億美元。在由此對第三國造成的影響中,日本所受影響最大,預計將有約53億美元的出口被韓國取代。
自2004年以來,中國一直是韓國的最大貿易伙伴。最近,雙方又設定新的雙邊貿易額目標——爭取由2013年的2740億美元,增至2015年的3000億美元。日本經濟新聞7月4日援引負責上述調查的日本亞細亞大學教授奧田聰的話稱,“液晶設備和蓄電池等與日本企業存在競爭關系的產業將受到嚴重影響”。
有觀點認為,由于中韓FTA談判在進展上先行一步,這將會影響到中日韓從2013年3月起同步開展的三國間自貿協定談判。在日本方面有人感覺中日韓FTA談判進展緩慢,但奧田聰的觀點是,“中韓自貿協定的大框架確定下來后,就有了基礎,(三國間的)談判將會變得更為容易”。
必須指出的是,無論是TPP談判,還是中韓FTA談判,眼下都尚未消除關鍵的分歧。
日美兩國能否彌合在日本農產品及美國汽車進口關稅問題上的分歧,是TPP談判能否推進的一大前提。
中韓FTA同樣涉及政治敏感度極高的農產品問題。
中韓在2012年5月宣布啟動自貿協定談判,至今年5月共進行了11輪事務級磋商。雙方已就90%的貿易品種撤消關稅達成一致,并就把朝鮮開城工業園生產的產品也納入貿易品種,達成一致意見。接下來,中韓即將進入確定保護關稅品種的談判階段。據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人士透露,韓國希望保護蔥和大蒜等農產品,而中國則對開放鋼鐵、石油化學、機械領域的市場表示出為難。“雙方有可能在11月北京舉行APEC首腦會議時完成談判。”
在7月4日的中韓經貿合作論壇上,樸槿惠說:“韓中FTA如果取得成果,將會引領亞太地區經濟一體化討論。”
樸槿惠當天正式提議把韓國的“歐亞倡議”和中國的“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結合起來。樸槿惠提出的“歐亞倡議”是要把韓國、中國、中亞和歐洲發展為一個經濟區域的構想。其核心是,利用西伯利亞大鐵路(TSR)、新亞歐大陸橋(TCR),構建從釜山到歐洲的鐵路網,并建立電力網、天然氣管道、輸油管等能源網絡。
中國的“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與之一脈相承。為此,中國正在擴大對中亞地區的投資,集中開發西安、山東、重慶等西部內陸地區。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