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譯笑大方|“帶貨”英語怎么說?
我老娘九十多歲了,我二姐給她買了個智能手機后,老人家有時候還在群里發幾個笑臉,在我朋友圈點個贊。哥哥姐姐們把家里收拾一下,屋子里漂漂亮亮,老娘一開心,就叫上曾孫女,請她拍個照發到群里。
手機商務也在疫情期間飛速發展。很多需要面對面的生意做不起來了,于是通過直播賣東西的“帶貨直播”應運而生。疫情之后仍然很火。帶貨直播的不僅是羅永浩這樣的名人,在偏僻鄉村,都有普通人“帶貨直播”成了網紅。在我們安徽桐城,有對農民夫婦,通過“麻山胡大姑”的抖音視頻,出售山芋粉、蕎麥粉、粉絲、米面、切米糖這些農副產品,竟做成鄉村“爆款”。胡大姑家所在麻山成了網紅打卡地。家門口的商店,也開設了網店,人們可以通過“美團”購買所需貨物。究竟怎么個操作,我這個號稱教育技術的從業人員,居然一頭霧水。
人們在網上賣各種各樣的東西。人生的每一個現象,《新概念英語》都有個說法:It has been said that everyone lives by selling something.
美國可能大家熟悉的是電視銷售,有專門頻道的,叫shopping channel,出售各種東西,號稱僅售19.99,或99.99,或199.99。我也不知道這種“.99”的營銷噱頭,到底有沒有用?人們心算水平越來越差,不湊整數是為了自我折磨嗎?所有這些電視直銷的東西看上去都挺酷,但不用也不會死。我們這些極簡主義者,屬于這些銷售的死角。
國內也有電視直銷,有祖傳秘方,不傳家人周圍人,要傳給14億人,也不知什么邏輯。手機上的移動商務(mobile commerce, 或mcommerce)則發展得更快,老少通吃,幾乎所有人都在用。現在沒個手機簡直寸步難行。衣食住行的各樣所需,都和手機銷售深度結合。
抖音上的帶貨直播,美國還不是很普及,看到的相關英文,多為介紹中國火爆的“帶貨直播”現象。這時候他們的說法是“live streaming ecommerce”(Gollop, 2020)。其他可接受的說法還包括: live selling, live steam selling, live stream sales, 等等。那種軟廣告性質的介紹,叫infomercial, 是將information(信息)和 commercial (廣告)結合到了一起。
還有一個說法,有點類似于明星“帶貨直播”:payola。《牛津學習字典》上的定義是:“the practice of bribing someone to use their influence or position to promote a particular product or interest.”(行賄有影響或地位的人,讓其推廣某個產品,或是通過他們獲取某種利益)。與之類似的一個概念,叫bully pulpit,霸主講壇,亦即占據高位的人,能夠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地勢,在很多問題上發出自己的聲音,推進自己的日程。比如克林頓任內勞工部長、經濟學家、政論人羅伯特·賴希(Robert Reich)曾舉過例子:
… answer lies with the president -- and his inability or unwillingness to use the bully pulpit to tell Americans the truth, and mobilize them for what must be done. (答案在于總統 —— 他沒有能力,也沒有意愿,利用現有的霸主講壇,告訴美國人真相,并動員他們去采取行動。)(Reich, 2011)
Payola這個詞語來源于上世紀三十年代,是pay和留聲機品牌Victrola的合成詞。為什么是留聲機?Payola一說起源于音樂界,例如:"If you spend some money on payola, this single song can become a hit."(如果你舍得花錢讓人帶貨,這單曲可以大賣的。)為了推廣某種音樂,音樂界人士可能付費給廣播電臺,讓其經常播放某歌,造成此歌極為流行的印象,有助于此歌被更多關注。后來,美國的主管部門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將Payola視為非法行徑,說這種做法違反了贊助商身份披露的相關規定。若有名人“帶貨”,而不披露這種做法的廣告性質,即便不違法,也是道德倫理上的灰色地帶。
Payola 這個說法漸漸脫離了音樂界,在其他領域也有使用。例如我看到我們教育技術領域,就有edu tech payola。培生公司(Pearson)曾經為了推廣自己的產品,特意設立了培生基金會(Pearson Foundation)。該基金會讓各地的教育專員去外州、外國和其他教育界人士對接交流。這種教育交流過程中,教育官員們住在豪華賓館,吃在高檔飯店,培生則一路買單,為的是借助他們推廣培生產品,尤其是想借“共同核心”(common core)教育標準之東風的產品。此事曝光后,成為丑聞。培生也遭到紐約州指控,被罰款770萬。基金會隨之解散。
現在一些地方,請作家去當地采風,好吃好喝好招待,讓作家回頭寫文章吹噓本地,未嘗不是文學帶貨(literary payola)。只是我總覺得什么地方不大對勁,這種帶貨文字,還有無生命力?還有多少人看?對于地方到底有什么實質性幫助。最好還是像李子柒和麻山大姑那樣,原生態地,由下而上地,自生自滅地發展起來,為更多人接受。
參考資料:
Reich, R. (2011, July 29). The Empty Bully Pulpit. Guernica. https://www.guernicamag.com/robert_reich_the_empty_bully_p/
【上海文藝評論專項基金特約刊登】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