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連線|駐伊中國員工:在伊拉克腐敗隨處可見

有媒體報道,24日,千余名在伊中國員工撤離過程中遇阻,伊政府軍在距離巴格達不遠的地方將第一輛大巴車攔下,所有撤離人員不得不重返撒哈拉營地。而根據外交部消息,這1200名被困員工已經在27號安全抵達巴格達。
根據官方記載,目前在中東國家伊拉克的中國工人總數超過一萬五千人。
然而就在三年前,中國政府從一個同樣處于戰亂中的北非國家利比亞,一周內便緊急撤出了三萬五千多人。
而自6月10號ISIS攻下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蘇爾后,此次僅1200人的撤離成為了官方口徑中人數最多的一次撤退。
究竟此次伊拉克撤離面臨了哪些難度?為何在美英西方公司18號撤離了大部分員工后,中方在近10天后才成功轉移了最多一批人?澎湃記者就此采訪了2011年前往利比亞報道戰爭走勢的戰地記者袁文逸,以及駐伊的中國員工。
在伊拉克腐敗隨處可見
此前受到伊拉克政府軍攔截,這1200名中國員工才被迫返回,而后續的成功撤退,反而有了伊政府軍的保護,一位駐伊員工告訴澎湃記者:”這是因為后來中方與伊拉克政府軍談妥了。”
這名駐伊員工告訴澎湃記者,在伊拉克腐敗隨處可見。就拿伊拉克簽證來說,正常程序辦理的伊拉克簽證,來到伊拉克后還得再交錢,很多人會選擇來伊后購買“伊拉克版的簽證”。
“我曾經碰到一個簽證代理是伊拉克總理馬利基的侄子,那天他拿出一個白本簽證,自己在上邊手寫了名字和簽證有效期,然后拿去蓋章。”該人補充說:”這就相當于拿到了伊拉克’綠卡‘,時間隨便你寫。”
而此前伊方就攔截中方撤退車隊給出的解釋是,薩拉哈丁電站項目深陷伊拉克政府軍與ISIS武裝人員交戰核心區域薩拉赫丁省,且其位置坐落在交通要道底格里斯河畔,是6月份伊拉克局勢惡化之后最早遭到ISIS武裝人員襲擊的重鎮之一。如果此時中資公司撤離人員,容易遭遇襲擊。
及時撤離很重要
曾報道了利比亞戰爭的記者袁文逸告訴澎湃記者,“撤離時間非常重要。“
2011年2月16日利比亞安全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22日開始,中國政府便組織了包括港澳臺同胞在內的在利中國人撤離,到3月5日,便撤回了35860人。
“拿食物、水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時間才最為重要。”袁文逸表示。
ISIS在6月9日晚間發動襲擊,很快占領了伊拉克東部基爾庫克省及南部薩拉赫丁省部分地區,12日,中石油在伊拉克南部的哈法亞油田項目組一員工被綁架,18日,ISIS攻占了伊拉克最大石油精煉廠Baiji。19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中國駐伊使館已指導在伊中資企業加強安全防范。27號,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表示將協調有關各方,為中國公司人員轉移到安全地方創造有利條件,提供保障。
中國在伊巨額投資
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了伊拉克原油的最大投資者,《紐約時報》稱,中國企業每年向伊拉克投資逾20億美元(約合122.7億元人民幣),輸送數百名工人,近期,中國又在投標競購埃克森美孚在伊拉克最大油田擁有的股份。
而中國海關總署今年1月的數據稱,2013年中國從伊拉克進口的原油增長50%左右,這使伊拉克成為中國的第五大原油供應國,僅次于排名第四的俄羅斯。而在伊拉克超過五分之一的石油項目都為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等中國石油企業所擁有。
僅此前被困中國員工所在的薩拉哈丁的2×630MW電站工程,已經成為目前伊拉克在建單機容量中的最大電站項目,投資高達12億美元,該項目在2013年10月才舉行了安裝工程開工儀式。
而在2011年利比亞戰爭爆發前,已有75家中國企業在利投資。而據商務部的資料顯示,當時,中國在利比亞承包的大型項目一共有50個,合同金額188億美元。有專家稱,卡扎菲政府的推翻意味著這些合同不復存在。商務部后來表示,中國在利比亞的項目“損失慘重”。
伊拉克撤離路線單一
“當時利比亞從東到西貫穿全國的海岸線都有中國工地,后來選擇撤離疏散的路線也比較多,而埃及政府也提供了便利,很多沒有埃及簽證的中國僑民都順利通過邊境。”袁文逸指出。
公開資料顯示,2011年中國政府在撤僑行動中,出動了包括直升機、飛機、大型郵輪、運輸船只、海外作業漁船、導彈護衛艦在內的海、陸、空三種撤離方式,將中國員工先行撤離到了包括希臘、馬其他、埃及、蘇丹、突尼斯、約旦等在內的周邊國家。
此前財新網報道,目前在伊拉克的中國公民撤離路線有三條:中部米桑油田片區的人員,可以撤向伊朗;南部魯邁拉和西古爾納片區的可以從最南端的巴士拉國際機場向迪拜或任何境外安全區域撤退;而主要分布在伊北部庫爾德人區域的中國公民可以選擇從陸路向土耳其撤退。
但根據澎湃記者了解,目前已經實施的撤離計劃均要先行抵達巴格達國際機場,再從其他國家轉機離開。
伊政府軍力量弱
“當時的卡扎菲政府和反政府武裝力量相差懸殊,中國公司是和卡扎菲政府簽訂合同,因此不存在政府軍攻擊中國人的行為,”袁文逸告訴澎湃記者,“另一方面,反政府武裝力量薄弱,單純使用地面裝甲車。”
而面對ISIS的閃電攻勢,伊拉克政府軍卻紛紛棄械當逃兵。美國軍事官員對《紐約時報》表示,大約四分之一的伊拉克政府軍作戰不力、空軍力量微不足道、軍隊里普遍士氣低落、領導階層普遍貪污腐敗。
在摩蘇爾被攻陷前,逃跑的尼尼微省省長努亞菲就曾表示:“ISIS其實不強,是我軍太弱,長官和士兵都沒有作戰經驗,也沒有使命感。”
當地居民也曾表示:“我們生活在軍隊淫威下,軍隊就像占領軍一樣。他們向當地商家和駕駛者索取保護費,拒繳保護費就會被抓。”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