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重陽投資裘國根談私募發展趨勢

昨日,在基金業協會舉辦的第三屆年會上,重陽投資總裁裘國根代表私募基金發言稱,守法合規、優化風控、持續提升創新能力的核心競爭力是證券私募基金三大發展趨勢。
裘國根指出,當前是資本市場和資產管理行業發展的“攻堅期”,又是中國經濟社會改革發展的“爬坡期”,私募投資基金行業的“初創期”。三期疊加的特殊歷史背景,決定了私募投資基金在充滿挑戰的同時,也將擁有難得的發展機遇和廣闊的發展空間。私募投資基金應該如何把握機遇、迎接挑戰?如何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作出貢獻?作為其中一員,重陽投資認為私募基金行業將呈現三個重要發展趨勢,只有把握好這三個趨勢,才能將私募基金行業推上持續健康發展的正軌。
第一個發展趨勢是守法合規意識得到全面加強和深化。自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以來,海外資本市場普遍加強了監管,國內資本市場也不例外,過去幾年,國內資產管理行業對守法合規經營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認識。堅守誠信守法、不變相公募和做好合格投資人管理這三條底線,是我國私募投資基金發展的立身之本,也是私募投資基金參與建設法治中國誠信中國的具體行動。
第二個發展趨勢是優化風控體系成為經營管理的重中之重。私募基金客戶是高凈值人群,相對于公募基金客戶來說,風險承受能力較強,但期望收益率也較高。高收益一般伴隨高風險,因此,不僅需要做好私募基金產品本身的風險控制,還要預防一旦私募基金風險爆發對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的風險傳遞。歷史上私募基金因一役失誤而遭致全軍覆沒的案例不勝枚舉,有的甚至對金融市場的整體穩定構成威脅。
裘國根舉例稱,具有業界和學界天才組合的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在1994年創立后業績驚人,1994-1997期間年均收益率為32.3%,創立三年后管理規模即達50億美元。但由于過度依賴數量模型,過度使用杠桿,其杠桿最高曾達54倍,使其投資組合在1998年俄羅斯債務危機襲來時無法承受短期沖擊,短短幾個月凈值下跌90%,虧損超過40億美元,美聯儲被迫出面安排收購,避免因其倒閉危及整個金融市場。
2006年9月,大型對沖基金“不凋花”巨量投機天然氣期貨虧損92.5億美元而宣告破產,成為全球商品期貨市場及對沖基金史上最大一起投機虧損事件。這家有著輝煌戰績的對沖基金在天然氣期貨跨期套利中,因天氣原因導致合約間價差大幅收窄,導致基金凈值一個半月下跌70%。
任何基金管理人,即使有著光輝的歷史業績,即使長期看投資研判是正確的,如果出現短期巨虧或陷入流動性困境,同樣會在黎明前倒下,失去等待勝利的機會。
從上述案例中裘國根得出,只有不斷優化風控體系,私募投資基金才能駛的遠。風險無時不與投資相伴,風控意識時刻不能淡忘。同時,任何交易策略都有自身缺陷,投資管理人只有動態地不斷檢驗、反思和調整,不斷優化風控體系,才能降低發生不可逆且致命挫敗的概率。
第三個發展趨勢是持續提升核心競爭力成為創新發展的當務之急。只有持續提升核心競爭力,私募投資基金才能茁壯成長。私募基金是金融行業中率先降低進入門檻的子行業,是充分競爭的行業。能為投資者提供持續超額的投資回報是私募基金核心競爭力的體現。私募基金要茁壯成長,功夫在臺下。圍繞“人才、方法、制度”三個支柱,私募基金需要培養、吸引、善用和挽留優秀人才,需要建立嚴謹科學的投研體系和客戶服務體系,需要樹立良好企業文化。
裘國根表示,中國內地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大約誕生于10年前,5年前開始蓬勃發展,目前行業管理規模估計在2500億元左右,在40萬億元廣義資產管理市場中只占0.6%。海外對沖基金總規模約為2.5-3萬億美元,占比約4%。其認為,經過二十多年發展,中國資本市場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就總體而言,國內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發展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
雖然私募投資基金雖然剛剛起步,但起步于一個歷史性的變革時代。我國經濟社會正處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這決定了我國金融市場和資產管理行業的發展將迎來重要攻堅期。《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要讓市場成為資源配置的決定性力量,這就要求資金等金融資源能夠實現有效率的市場化配置,而這離不開健康發達的資本市場,離不開蓬勃向上的資產管理行業。面對重任,我們深感時間緊、任務重、責任大。
展望未來,裘國根指出,隨著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建立、滬港通的推出、股票發行市場化程度的深入以及各種金融衍生工具的豐富,私募投資基金將成為我國資本市場創新發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在以價值發現和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為目標的市場化并購、以宏觀對沖為代表的各類主動型對沖、科學嚴謹的量化對沖、顯性或隱性的套利交易等領域大有用武之地。而若想在這些領域取得成功,必須輔以扎實的研究功底、靈敏的市場嗅覺和嚴謹的風控意識。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