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國家隊”入場,全國首家信托產品轉讓平臺上線

困擾業內人士已久的信托產品轉讓難題,有望破題。
澎湃記者注意到,近日新華社旗下新華匯金(北京)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新華匯金”)上線了一個“新華匯金金融資產受益權交易平臺”,而這個有著“國家隊”背景的資產交易平臺眼下主打信托受益權產品轉讓服務,并自稱“全國首家信托產品轉讓平臺”。
“(金 融資產受益權交易平臺交易的)產品包括但不限于信托產品、私募債權、金融理財產品、萬能險產品等。”新華匯金金融資產受益權交易中心相關人士稱。但澎湃記 者也注意到,目前網站首頁LOGO處赫然寫著一排大字:“中國信托轉讓第一平臺”,字體大小甚至超過在其下面一行的“新華匯金受益權交易中心”。
“不管怎么說,這是個好事。”一位信托業內人士說。而據了解,除了這個新華匯金金融資產受益權交易平臺,目前陸金所等也在籌劃做信托等非標資產流轉平臺。
目前信托產品,更準確地說是信托受益權流轉,非常麻煩。由于缺乏評級和不是標準化產品等因素,投資者如果想要中途轉讓退出一般只有委托原公司找受讓方,或是就是有很少一部分公司提供自有產品的抵押融資服務。
上海浦東新區早在2006年就成立了信托登記中心,北京、天津金融資產交易所等也提供信托產品信息披露和撮合交易服務,但至今全國仍沒有一個信托轉讓市場,且已有的區域性平臺也更多是以登記和信息披露為主,交易功能很弱。
平臺“國有控股”
根 據新華匯金金融資產受益權交易平臺官方網站的信息,新華匯金是其運營方。而新華匯金是新華社新華(大慶)國際石油資訊中心有限公司(石油資訊中心)成立的 “國有控股公司”,與同屬“石油資訊中心”的新華產權交易所合作,最終目標是旨在建立全國性質的、橫跨信托、私募、保險等各類金融資產的受益權交易服務平 臺。
新華匯金稱,目前主要專注于信托的銷售、轉讓和即將推出質押回購業務,將采取全線上的網絡交易方式,簡化信托轉讓手續,大大加速信托產品的流動性。
具體看其操作方式。
一個完整的信托產品轉讓是先由信托持有人提出轉讓需求,然后由信托公司或第三方理財公司將信息發布到新華匯金受益權交易中心平臺,然后成交。
信托持有人也可以通過平臺發布轉讓信息,但是需要“待由本所與信托公司缺人審核后轉讓信息方可生效”。
轉讓定價方面,前期以撮合定價為主,期間將引入第三定價,以便幫助后期的標準化實施。
最后,簽署的合約,由會員在當地辦事處辦理,簽署完成后由辦事處工作人員寄回信托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資金的交割在交易所平臺實施,由銀行監管。
信托轉讓業務瓶頸
“對信托行業整體而言,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產品兌付風險不斷加大的當下,一個全國性的信托產品收益權轉讓交易平臺對于緩釋信托業的流動性風險和信用風險意義重大。”對于交易平臺,新華匯金金融資產受益權交易中心總經理侯柄騁如是表示。
侯 柄騁稱,中國信托資產規模超過11萬億元,但目前信托市場的流動性和行業的資產規模嚴重不匹配。信托公司目前只是提供產品,對于產品流動性的服務較弱。而 當前存量信托產品中,流動性需求隨著產品不斷豐富變得越來越強烈,包括轉讓需求和質押融資等,所以這中間就需要受益權交易平臺。
不過,該平臺能否壯大成全國性的信托轉讓平臺也仍待觀察。
最 顯見的就是,這個石油資訊中心旗下平臺如何吸引信托公司與其合作?對此,侯柄騁說,信托受益權轉讓與質押回購業務一方面能夠滿足信托公司老客戶的流動性需 求,從而增加客戶黏性,另一方面可以給信托公司帶來更多新客戶,并且能夠在信托公司沉淀一定規模的收益。
但侯柄騁也坦言,目前信托受益權轉讓業務也有其發展瓶頸。目前信托產品的標準化程度較低,產品品種多樣。對于信托產品的評級有較大困難。且目前信托產品多數為單一型產品,通道類產品居多,其流通轉讓多是通過與金融機構的買入-返售來完成,轉讓需求不大。
此外,質押業務由于目前缺乏標準和完善的產品登記制度,受益權轉讓往往只通過與金融機構合作的方式來解決風險區隔的問題。
就在上述交易平臺上線同時,另有媒體報道稱,上海、深圳等地也在探索建立信托受益權轉讓信托,其中,上海還在醞釀設立全國性信托登記公司。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