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洋奶粉“生死大考”:115品牌獲準進口,部分貼牌奶轉正

隨著國家認證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布兩批49家允許進口奶粉境外生產企業名單,有部分貼牌洋奶粉被指趁機洗白。
此前我國進口奶粉品牌多達800個到1000個,目前,49家海外工廠加工的嬰幼兒奶粉能進入中國市場的品牌已經下降到115個。 數量大減源于2014年5月1日施行的注冊制,這次規定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洋奶粉進口新規,未獲批的企業和品牌將失去在中國市場角逐的機會。
不過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此次洋奶粉市場“洗牌”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有企業表示,“洗了跟沒洗差不多,競爭照樣激烈,而且貼牌的變成了正宗進口的,市場看起來反而更亂了。”
51家本土企業未通過配方奶生產審核
根據要求,全國133家嬰幼兒乳粉生產企業,在2014年5月31日前都要完成生產許可證的換領工作。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發布的質量監管情況,截至5月29日,全國共有82家企業獲得生產許可證,生產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品種1638個,未通過審查、申請延期和注銷的企業51家。
未通過生產許可的51家企業中,有23家企業申請延期審查,14家企業轉為生產配方奶粉基粉,不再生產配方奶粉;有5家企業未獲得生產許可證被淘汰,另有9家申請主動注銷生產許可證。
以后新企業要想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他們提出來申請,符合法律法規的要求,食藥監總局都還會進行審核,符合條件的還會發放生產許可證。
洋奶粉品牌從近千個驟降到115個
就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公布完國內乳企“洗牌”結果后,國家認監委還公布了兩批49家企業進口奶粉境外生產企業的注冊名單,對應115個進口嬰幼兒配方奶粉品牌獲準入境。
“名單過濾掉一部分品牌”,乳業專家王丁棉指出,至少沒有允許認證企業所有品牌都進來,這是好跡象。王丁棉稱,此前我國進口奶粉品牌多達800個到1000個,而從目前來看,49家海外工廠加工的嬰幼兒奶粉能進入中國市場的品牌有115個。
根據國家質檢總局發布的信息,此次公布的進口品牌基本包括大家熟悉的洋品牌,如多美滋、雅培、雀巢、惠氏、合生元、圣元優博等。
令人意外的是,有一些有爭議的甚至曾有丑聞的品牌竟然在名單之列,最知名的莫過于紐貝貝。去年被央視曝光的、標明新西蘭原裝進口的“紐貝貝”牌嬰幼兒奶粉,其總代理地址竟然是一家修車廠,而給紐貝貝代加工的生產企業是此次獲得認證的49家企業之一且是世界三大洋奶粉代加工廠之一的新西蘭善騰集團。乳業分析師宋亮認為,或許是其進行了整改,或許另有原因。
類似紐貝貝的 “貼牌奶粉”其實是由中國人在海外注冊、然后找海外工廠代加工,并專供中國市場的奶粉。根據尼爾森統計,從2013年中國乳制品品牌數目上看,貼牌奶粉占到60%,市場份額則高達15%。
事實上,國家質檢總局公布名單后,不少業內人士發現,在115個進口品牌中,除了國內主流市場熟悉的外資品牌以及國內進口品牌外,大部分是那些代工品牌以及國內貿易商注冊的品牌。
比如,國家認證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布的進口乳品境外生產企業的注冊名單中,不僅包括雀巢、雅培、美贊臣等眾所周知的奶粉品牌,還包括新西蘭善騰和瑞士赫爾達夫兩家乳粉生產廠。
資料顯示,善騰、赫爾達夫與澳大利亞塔圖拉并列為乳粉三大代工廠,據不完全統計,奧蘭、鄧恩寶、紐凱兒、紐瑞滋、紐貝貝、多菲兒、紐貝斯等至少十幾個奶粉品牌都是由善騰集團貼牌生產,只供中國市場。
善騰和赫爾達夫獲得認證通過,也就意味著其生產的各品牌產品均可進入中國市場,而更多的品牌只要找到這種獲得認證的生產工廠進行代工生產,就可以從正規渠道進入中國市場。
乳業分析師宋亮表示,很多有實力的代工品牌,這次主要是通過將品牌低價賣給上游代工生產企業,然后成立貿易公司,雙方合資,這樣代工品牌洗白,貿易商華麗轉身上岸,沒有任何損失。而沒有實力的貿易商及其擁有的品牌也就被淘汰出局。代工企業只保留了一些賣得好的品牌,一些小品牌也主動砍掉。大批技術工藝水平較差的進口品牌并未從根本上清理出局,而且通過認證,這些企業披上了純進口的合理外衣。
奶粉市場或將變得更亂
根據相關規定,自5月1日起,國家質檢總局全面實施對進口乳品境外生產企業的注冊管理,非經注冊的境外食品生產企業生產的乳品不得進口。對于這樣的新政,市場和媒體曾給出高預期,認為是對洋品牌,特別是假洋品牌的清理。
不過多位業內人士就此次洋品牌“洗牌”表示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有企業表示,“洗了跟沒洗差不多,競爭照樣激烈,而且貼牌的變成了正宗進口的,市場看起來反而更亂了。”
6月11日,王丁棉在接受澎湃專訪時也表示,“49家獲注冊資格的品牌中屬于代加工的很多。這些品牌之前基本都能獲準進入中國市場,但現在,有些工廠代加工的部分品牌獲準進入了中國,另一部分卻不能進入,淘汰進口品牌的標準到底是什么?現在能查到的都只是很粗淺的原則性規定,但具體的量化條件,完全沒有透露。即使是乳企本身,也不清楚。政府應當將標準對外公布,企業才有明確比較,認證才會更透明、更公正。”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